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17 14: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龚金平

  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2020)的情节,围绕两位少女前往纽约做堕胎手术展开,探讨的是一些男性在精神、肉体上对女性的伤害,以及女性在这次伤痛之旅中所完成的内心顿悟与成长。

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海报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是17岁的高中生,她们是表姐妹,平时在超市做兼职收银员。影片在人物设置上的悖谬之处在于,未成年怀孕的并不是看起来活泼开朗的表妹(Skylar),而是沉默内向的表姐(Autumn)。而且,通过Autumn在堕胎前接受医生质询的场景,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Autumn的性爱经历。丰富的性爱史,与她沉默倔强、坚定执着的性格气质,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反差中,影片试图思考的是,对于Autumn以及其他女性来说,身边的环境如何形塑她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使她们过早涉足两性关系并因此伤痕累累?可以说,这也是影片对观众的一次沉重诘问。

  这种诘问,涉及女性身体与情感的掌控权等具有女权意味的话题。当然,影片并不热衷于表达观点,而是沉浸于描摹生活化的细节,纪录日常场景。如此,让观众去深味两位少女的惶惑、无力、恐惧、尴尬、释然,也让她们在漫长的等待和现实的窘迫中,凸显这次经历对自己身心的煎熬。这种煎熬,可能会成为她们人生的一次教育课,也可能在事过境迁之后变得云淡风轻。但观众知道,有了这次经历,两位少女对于生活的感触变得不一样了,对于身体的认知可能更为敏锐与深刻了。

  两位少女,都曾长期生活在一种威胁和“熏陶”之中。观众席中肆无忌惮地高喊“slut”的同学,在家里对一只母狗亲呢地称呼为“slut”的父亲,超市中在玻璃后窥视、趁交接工作时亲她们手的老板等,到处弥漫着对女性无视、歧视和伤害的氛围。这些举动,对于一些男性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是不需要鼓起勇气来实施的无礼或者犯罪行动。因此,影片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身为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少女,在生活中如何经常受到男性不怀好意的窥视、毫无愧疚感的羞辱,甚至是充满恶意的骚扰。对此,女性无论是无视、警惕、反抗,都难以驱散那深入骨髓的厌恶、不安与紧张。

  影片在主题表达上的逻辑是,女性作为受害者,其不幸处境除了来自于男性直接的压迫与伤害,也来自于自身所受的贬低与污名化。在这种不受尊重、无人保护、没人引导的成长过程中,女性清白顺利的成长轨迹完全带有偶然性。像Autumn这样频频更换性伴侣,可能不是来自于她的放荡,而可能源于男性的引诱、逼迫和许诺。正像影片开场时Autumn在校园文艺晚会上所演唱的歌曲:“我无法停止为他付出,他有那种力量,用爱支配我的力量。”这确实像是影片在为Autumn的遭遇开脱,但从Autumn的性格气质,以及在得知怀孕之后的冷静理性行为来看,她并非自甘堕落之人。也许,影片暗示了,男性编织的羞辱与压迫之网,如何成功地围猎了一个不苟言笑、郁郁寡欢的女孩。只是,当影片偏执地将女性的全部不幸都归结于男性的无耻时,可能也无意中忽略了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召唤和深入灵魂的反思意识。

  影片的优点在于,能够用平静的讲述和生活化的细节铺演,回避过于激烈和直白的关于性别政治的讨论。它在人物刻画上确实有浮于表面的缺点,但又用人物细腻的表情和动作,为观众勾勒出少女世界里遭遇重大时刻的惶惑与坚定,睿智与从容。更重要的是,影片对于男性的批判并没有呈现出金刚怒目的姿态,而是在众多不怀好意的男人中,也安排了一个总体还比较温和、文明、克制、大方的男生对她们施以援手。这似乎说明,面对男性,女性不可能依靠彻底隔绝来获得安全感,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洞悉,去判断,去选择,一如我们面对人生所有的未知。

  从大的空间场景来说,影片包括宾州与纽约。在宾州的那座小城里,影片不时扫过路边没有融化的雪,荒凉的街道,以及氤氲在整个城市里的孤寂与冰冷。而在纽约,影片大量聚焦于内景,尤其是高度人工化的内景。这些内景讲述着关于繁华的神话,但又在变动不居的交通工具和拥挤的人群中,凸显两位少女的茫然与无助。她们身处人流中,却被无边的疏离包围。应该说,影片抓住了两个空间场景的质感,并敏锐地捕捉到两位少女在其中的不同感受。

  在纽约的两天里,两位少女遇到了各种意外,需要对抗穷窘、饥饿、疲惫、紧张、焦虑,以及对于环境的莫名恐惧。换言之,纽约的都市魅力在两位心事重重的少女眼里,显得阴森而魅惑。对此,影片用了大量手持跟拍镜头来呈现两位少女在匆匆赶路时的孤单,又用大量疏远的机位来表现她们因疲惫而深陷无助的木然。尤其在角度的选择上,影片很少用俯拍镜头来强化她们在人潮中的缈小,而是用水平角度来保持一种平等的注视,用大量背面和侧面镜头将她们淹没在人群中,完成一种漫不经心的扫视以及略显漠然的观察。当然,影片偶尔也用男性的目光来强调一种色情的关注,用大量隔着玻璃窗的注视书写一种冷漠。

  正在是这些饶有兴味的镜头中,我们发现,两位少女在故乡所遭遇的,是男性肆无忌惮的贬低与骚扰,是在熟悉环境中的陌生与孤独;到了纽约,她们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需要调动全部的警惕来对抗周围可能出现的恶意。这样,女性的无力就在环境的对比与处境的相通中得到了强化。而两位少女所遇到的善意与温暖,都来自于以女性为主的医疗机构。在这些机构里,工作人员有和善的笑容,有轻柔的话语,有体贴的关照,有专业的指导,以及细心的呵护。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来说,她们可能仅仅出于职业准则,但是,对于Autumn来说,则让她感受到一份安心,一刻安然,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涅槃”。这种处理,当然也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性别立场和主题表达。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询问Autumn与男性相处时的答案选择。这几个冰冷的选项,看上去是如此空洞抽象,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在一次次的询问中勾连起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时刻:

  “在过去一年里,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使用避孕套?”(有时)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阻碍你避孕,或者企图违背你的意愿让你怀孕?”(违心地说“从不”)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威胁或恐吓过你?”(很少)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打你,掌掴你,或者伤害你的身体?”(有时)

  “你的性伴侣是否违背你的意愿和你发生性行为?”(啜泣,有时)

  对方的语气固然温柔,但当Autumn迟豫、回避、试图拒绝时,对方却执拗地重复问题。这种逼迫性的攻势,让Autumn的心防全面失守。她无法再以轻松、随意,尽量轻描淡写的方式去面对这些提问,而是表情慢慢失控,脸涨得通红,情绪几近崩溃。因为,Autumn伤心地发现,在与男性交往与相处的过程中,温柔的对待,体贴与尊重“从不,很少”,而强迫、侮辱、殴打、伤害却“有时,总是”。这一刻,Autumn会如何重新认识男性,认识自己?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但这次手术在她身体中留下的短暂疼痛,以及在她内心留下的长久伤痛,应该会让她完成澄明的成长。

  影片的情绪表达是克制而隐忍的,情节设置又是反戏剧化的,尽量将人物内心的微妙起伏和震撼时刻,都散落在日常化的生活细节中。影片甚至让人物以简约到极致的说话方式,用两位少女之间长久的沉默以及尽在不言中的默契,让观众去感受她们在这个世界的孤独与坚强,伤痛与成长。但是,影片的情节毕竟太散淡了,戏剧冲突的弱化同时也削弱了对人物内心的揭示。情节中大段的留白,看起来提供了延伸拓展的空间,但观众也容易面对一片空无而迷失方向。尤为重要的是,影片用一个未完成性格刻画和重要前史介绍的女性主人公的遭遇,去承载对于男性自私与无耻的批判,不仅是力有不逮的,而且未免有些过于武断,容易失去对于女性更为深刻的反思与警示意义。(龚金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淬火年代》的“哑火”直击长剧创作之痛

  • 赵阡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银幕角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