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17 14: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龚金平

  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2020)的情节,围绕两位少女前往纽约做堕胎手术展开,探讨的是一些男性在精神、肉体上对女性的伤害,以及女性在这次伤痛之旅中所完成的内心顿悟与成长。

关于女性伤痛的沉重诘问

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海报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是17岁的高中生,她们是表姐妹,平时在超市做兼职收银员。影片在人物设置上的悖谬之处在于,未成年怀孕的并不是看起来活泼开朗的表妹(Skylar),而是沉默内向的表姐(Autumn)。而且,通过Autumn在堕胎前接受医生质询的场景,我们可以大致拼凑出Autumn的性爱经历。丰富的性爱史,与她沉默倔强、坚定执着的性格气质,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反差中,影片试图思考的是,对于Autumn以及其他女性来说,身边的环境如何形塑她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何使她们过早涉足两性关系并因此伤痕累累?可以说,这也是影片对观众的一次沉重诘问。

  这种诘问,涉及女性身体与情感的掌控权等具有女权意味的话题。当然,影片并不热衷于表达观点,而是沉浸于描摹生活化的细节,纪录日常场景。如此,让观众去深味两位少女的惶惑、无力、恐惧、尴尬、释然,也让她们在漫长的等待和现实的窘迫中,凸显这次经历对自己身心的煎熬。这种煎熬,可能会成为她们人生的一次教育课,也可能在事过境迁之后变得云淡风轻。但观众知道,有了这次经历,两位少女对于生活的感触变得不一样了,对于身体的认知可能更为敏锐与深刻了。

  两位少女,都曾长期生活在一种威胁和“熏陶”之中。观众席中肆无忌惮地高喊“slut”的同学,在家里对一只母狗亲呢地称呼为“slut”的父亲,超市中在玻璃后窥视、趁交接工作时亲她们手的老板等,到处弥漫着对女性无视、歧视和伤害的氛围。这些举动,对于一些男性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是不需要鼓起勇气来实施的无礼或者犯罪行动。因此,影片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身为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少女,在生活中如何经常受到男性不怀好意的窥视、毫无愧疚感的羞辱,甚至是充满恶意的骚扰。对此,女性无论是无视、警惕、反抗,都难以驱散那深入骨髓的厌恶、不安与紧张。

  影片在主题表达上的逻辑是,女性作为受害者,其不幸处境除了来自于男性直接的压迫与伤害,也来自于自身所受的贬低与污名化。在这种不受尊重、无人保护、没人引导的成长过程中,女性清白顺利的成长轨迹完全带有偶然性。像Autumn这样频频更换性伴侣,可能不是来自于她的放荡,而可能源于男性的引诱、逼迫和许诺。正像影片开场时Autumn在校园文艺晚会上所演唱的歌曲:“我无法停止为他付出,他有那种力量,用爱支配我的力量。”这确实像是影片在为Autumn的遭遇开脱,但从Autumn的性格气质,以及在得知怀孕之后的冷静理性行为来看,她并非自甘堕落之人。也许,影片暗示了,男性编织的羞辱与压迫之网,如何成功地围猎了一个不苟言笑、郁郁寡欢的女孩。只是,当影片偏执地将女性的全部不幸都归结于男性的无耻时,可能也无意中忽略了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召唤和深入灵魂的反思意识。

  影片的优点在于,能够用平静的讲述和生活化的细节铺演,回避过于激烈和直白的关于性别政治的讨论。它在人物刻画上确实有浮于表面的缺点,但又用人物细腻的表情和动作,为观众勾勒出少女世界里遭遇重大时刻的惶惑与坚定,睿智与从容。更重要的是,影片对于男性的批判并没有呈现出金刚怒目的姿态,而是在众多不怀好意的男人中,也安排了一个总体还比较温和、文明、克制、大方的男生对她们施以援手。这似乎说明,面对男性,女性不可能依靠彻底隔绝来获得安全感,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洞悉,去判断,去选择,一如我们面对人生所有的未知。

  从大的空间场景来说,影片包括宾州与纽约。在宾州的那座小城里,影片不时扫过路边没有融化的雪,荒凉的街道,以及氤氲在整个城市里的孤寂与冰冷。而在纽约,影片大量聚焦于内景,尤其是高度人工化的内景。这些内景讲述着关于繁华的神话,但又在变动不居的交通工具和拥挤的人群中,凸显两位少女的茫然与无助。她们身处人流中,却被无边的疏离包围。应该说,影片抓住了两个空间场景的质感,并敏锐地捕捉到两位少女在其中的不同感受。

  在纽约的两天里,两位少女遇到了各种意外,需要对抗穷窘、饥饿、疲惫、紧张、焦虑,以及对于环境的莫名恐惧。换言之,纽约的都市魅力在两位心事重重的少女眼里,显得阴森而魅惑。对此,影片用了大量手持跟拍镜头来呈现两位少女在匆匆赶路时的孤单,又用大量疏远的机位来表现她们因疲惫而深陷无助的木然。尤其在角度的选择上,影片很少用俯拍镜头来强化她们在人潮中的缈小,而是用水平角度来保持一种平等的注视,用大量背面和侧面镜头将她们淹没在人群中,完成一种漫不经心的扫视以及略显漠然的观察。当然,影片偶尔也用男性的目光来强调一种色情的关注,用大量隔着玻璃窗的注视书写一种冷漠。

  正在是这些饶有兴味的镜头中,我们发现,两位少女在故乡所遭遇的,是男性肆无忌惮的贬低与骚扰,是在熟悉环境中的陌生与孤独;到了纽约,她们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需要调动全部的警惕来对抗周围可能出现的恶意。这样,女性的无力就在环境的对比与处境的相通中得到了强化。而两位少女所遇到的善意与温暖,都来自于以女性为主的医疗机构。在这些机构里,工作人员有和善的笑容,有轻柔的话语,有体贴的关照,有专业的指导,以及细心的呵护。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来说,她们可能仅仅出于职业准则,但是,对于Autumn来说,则让她感受到一份安心,一刻安然,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涅槃”。这种处理,当然也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性别立场和主题表达。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询问Autumn与男性相处时的答案选择。这几个冰冷的选项,看上去是如此空洞抽象,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在一次次的询问中勾连起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时刻:

  “在过去一年里,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使用避孕套?”(有时)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阻碍你避孕,或者企图违背你的意愿让你怀孕?”(违心地说“从不”)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威胁或恐吓过你?”(很少)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打你,掌掴你,或者伤害你的身体?”(有时)

  “你的性伴侣是否违背你的意愿和你发生性行为?”(啜泣,有时)

  对方的语气固然温柔,但当Autumn迟豫、回避、试图拒绝时,对方却执拗地重复问题。这种逼迫性的攻势,让Autumn的心防全面失守。她无法再以轻松、随意,尽量轻描淡写的方式去面对这些提问,而是表情慢慢失控,脸涨得通红,情绪几近崩溃。因为,Autumn伤心地发现,在与男性交往与相处的过程中,温柔的对待,体贴与尊重“从不,很少”,而强迫、侮辱、殴打、伤害却“有时,总是”。这一刻,Autumn会如何重新认识男性,认识自己?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但这次手术在她身体中留下的短暂疼痛,以及在她内心留下的长久伤痛,应该会让她完成澄明的成长。

  影片的情绪表达是克制而隐忍的,情节设置又是反戏剧化的,尽量将人物内心的微妙起伏和震撼时刻,都散落在日常化的生活细节中。影片甚至让人物以简约到极致的说话方式,用两位少女之间长久的沉默以及尽在不言中的默契,让观众去感受她们在这个世界的孤独与坚强,伤痛与成长。但是,影片的情节毕竟太散淡了,戏剧冲突的弱化同时也削弱了对人物内心的揭示。情节中大段的留白,看起来提供了延伸拓展的空间,但观众也容易面对一片空无而迷失方向。尤为重要的是,影片用一个未完成性格刻画和重要前史介绍的女性主人公的遭遇,去承载对于男性自私与无耻的批判,不仅是力有不逮的,而且未免有些过于武断,容易失去对于女性更为深刻的反思与警示意义。(龚金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 刘 健: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两条腿”走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