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水里的刀子》:对人性和生死的深切观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清水里的刀子》:对人性和生死的深切观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17 14: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河南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剑

  宁夏作家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是一部关于生死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回族老妇人去世后,她的家人准备宰杀家中唯一的大牲老牛为其做“四十”(亡人安葬后第四十天忌日)的故事。作品以伊斯兰宗教信仰为背景,打开了一扇通往宗教和死亡的大门,对人在特定境遇下的生命体验和死亡意识进行了还原。小说于《人民文学》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接连获得了《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随后被新晋导演王学博拍摄成同名电影,相继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摄影特别奖”与“亚洲电影促进奖”等大奖。而今,重读这篇小说,它依然会带给我强烈而震撼的感觉。

《清水里的刀子》:对人性和生死的深切观照

  《清水里的刀子》是一部感悟生死的小说。在我们的传统叙事里,死亡被附加了太多“舍身取义”的意义,又或者一不小心滑进了庄禅的境界,摆出一副“齐生死”的架势。但《清水里的刀子》独辟蹊径,既未书写个体生命直面死亡时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没有描绘人走向死亡时经历惊心动魄的生命历程,而是选取一个老人的视角,呈现他在老妻亡故后被唤起的生死焦虑及其纾解过程。

  小说从马子善妻子的死开始写起,“和自己在同一面炕上几十年的女人终于赶在主麻前头埋掉了”,马子善老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用一头小青驴从南山驮来年轻媳妇的情景。“两只鞋面上绣满花的脚”似乎还在“一荡一荡”的,这时候“她却已变成坟院里一个新的坟包了”。马子善的一声叹息,透露出他对于生命永恒的无限怀恋之情。但人终究会死,在尘世中忙碌奔走的人们都无法摆脱最终的归宿,生前各种琐屑的欲求、得失也将在死亡降临的瞬间归于虚无。这结局,“细想起来,真是惊心动魄”,但老马也从一个强壮的青年混成了眼前这苍老的衰朽不堪的样子。在怅然的今昔对比中,他仿佛听到来自死亡的召唤,但“想到自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死掉,他突然觉得一种异常的伤感与恐惧”。

  老牛之死,在父子俩的心中激荡起阵阵波澜。耶尔古拜的惊愕、马子善的感动,表明他们的生命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在这超越中,他们的死亡意识得到升华。终有一天,在那生命的清水里,他们将清晰地看到那把属于自己的刀子。《清水里的刀子》所记录的这种体验和思考,恰恰标志着小说创作已开始走向对于死亡的现代性书写。

  《清水里的刀子》是一部关于神性的小说。神性主要缘自一头老牛。作品中那头勤勉的老牛,神秘而又厚重,正是一个救赎者的形象。对其死亡经历进行近距离观照,人们可以从它身上领略到一种崭新的、健全的、生命存在形态。黄牛执着地生存,坦然地死亡,它的一生即是对这种生命结构的完美诠译。在数十年的岁月里,牛为人役使,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这种强大的定力,来自于对自身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最后,它等待了一生的日子即将来临,于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让自己有一个清洁的内里去迎接死亡的庆典。

  对于生、死,沉默的老牛始终显得平和,因为一切都如同清水里的刀子那样一览无余,皆在其把握之中。它尽可以从容地品味生命,支配死亡,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存在的自由,驾驭自己的生命。

  作者对老牛死亡哲学的拿捏,很有分寸。小说通过凸显牛的神性,隐喻地揭露、反思了人的局限性,借此上升到对一切生命的生与死的哲思,从而深化了作品的深度。

  《清水里的刀子》是一部传递回族文化的小说。作品展现了宁夏西海固的穆斯林家庭为亡人做“四十”葬礼仪式,文中使用了大量宗教和回族常用的特殊用语,呈现出少数民族的宗教习俗和民俗文化。如回族的民间谚语“宁睡古坟野,不睡古窑窑”,可以看出坟场在回族民众心目中的重要作用。马子善老人将精心粘好的《古兰经》放在“像金子那样的阳光照耀的桌面”,内心似乎一霎时就达到了澄明的境界。这些内容,让读者们感受到了神秘的宗教气息。

  再如作者在小说中记述:“记得老人们都讲过的,说牛这样的生命是大牲,如果举念端正,把牛用到好路上,那么,这头牛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前,会在饮它的清水里看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这不但很好地解释了民族的习俗,而且,与题目《清水里的刀子》相对应。

  《清水里的刀子》是一部叙事简约的小说。小说采用一种近乎原生态的叙事手法,纯净灵透,精致典雅。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马子善老人,还是耶尔古拜,甚至通灵的老牛,都是性格单纯的生命个体。马子善老人和老牛构成了作家生命哲学的两极,他们互为参照,共同阐释着生命的本然状态。

  在环境描写上,作者渲染了宁静祥和而又感伤肃穆的氛围:“四周一片寂静,坟院里的风微凉地掠过他的脸面,有些竟吹入他耳朵的深处”,“晨光给高高的树梢上淡淡地涂了一抹金色。无数的麻雀在巨大的树冠里异常激越地吵着,让人的心里荡开着一粼一粼很温馨的银波”,“牛棚有着一些缝隙,一些金叶子似的阳光从那些缝隙里照进来,很短,往往在空间就莫名地消失了”,“大大的玻璃窗上,阳光照进来,像金子那样的阳光落在大大的桌面上,落在摊开的古老的经典上”。这些描写都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却又空洞的氛围,衬托了马子善的心态以及老牛的情态,与作品的总体情调相一致。

  简约的叙述和深切的观照,构成一种张力,“死亡在浓厚的宗教背景中得到观照,心灵在生存之外获得安放”,而在这痛苦、丰富却又异常纯净的文本世界里,一种久违的感动,宛若那盆清水,悄然洗去我们心头堆积的灰尘。(王剑)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