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完美的她》:女性影像叙事的新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不完美的她》:女性影像叙事的新表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20 17: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魏兵

  近日,现实问题剧《不完美的她》在网络视频平台收官。该剧因涉及“原生家庭”“家庭暴力”和“女性独立”等话题,备受关注。这部由刘飚执导,周迅、惠英红与赵雅芝等实力派演员打造的电视剧,以女性主义和心理叙事为突破口,共同演绎现代女性在黑暗中寻光明、在困顿中探出口的救赎故事。

《不完美的她》:女性影像叙事的新表达

《不完美的她》海报

  女性群像的现实困顿与自我救赎

  该剧改编自经典日剧《母亲》,从人物形象到关系架构,再从主题表达到问题指涉,《不完美的她》都力求改编的本土化。尤其是通过对女性群像的多元塑造,对探讨不同境况下女性突破命运鸿沟的种种可能,颇具探索意义。

  在众多人物群像中,母亲袁玲是寻求自我救赎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作为商业奇才,在她刚硬的外表下,深藏着渴望爱与被爱的柔情,也有被迫强悍的无奈。未婚先孕、流产被弃、无子离异和商海拼杀,这些过去式成为袁玲的历史写照,收养被遗弃的绪之,则是她主动按下生活的重启键。而绪之的生母钟惠,是孤独而勇敢的女性:为妻,她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曾以为的爱情竟暴露出凶残的獠牙,最终她脱身反抗;为母,她是悲情浓郁的勇士,不惜牺牲十余年的青春光阴换取母女逃离魔爪的命运。相较而言,穆静的悲剧性更具反思意味。曾经她与女儿莲生相依为命,但现实最终压垮内心,在遇到尚武时却选择放手,为的是让女儿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母爱?对比之下,林亦之是现代都市女性的代表。她主动完成了从衣食无忧的女儿到自立更生的单亲妈妈的蜕变,她的觉醒与突围之路更显现代女性精神。

  或许是出于现实基础的考量,本剧几乎所有女性都承载着“母亲”的角色,但是她们的生命轨迹却不尽相同,喻示着现代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亦有不同的选择与归途。

《不完美的她》:女性影像叙事的新表达

《不完美的她》剧照

  确立女性自我认同的叙事轨迹

  虽然《不完美的她》的人物众多、支线纷杂,但故事主线清晰明了。绪之与莲生的互相救赎与心理变化轨迹相互交织,最终实现各自的自我救赎与认同。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本体安全”(Ontological Security)理论,论述了现代人的自我认同机制。通俗来讲,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是社会个体漂泊感与孤独感的根源,本体安全是一种个人与环境之间建立稳固联结的感受,自我认同即以此为生长点,完成自我型塑。不确定的身份、被抛弃的创痛和被虐待的经历,是绪之追问“我是谁”的源头,也是莲生寻找新妈妈的原因。对她们而言,自我认同的轨迹是摆脱原有的糟糕境遇和焦虑情绪,寻求新的本体安全的过程。

  首先,获得本体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这种基本信任是莲生初遇绪之时简单的情感需要,两个孤独的灵魂慢慢靠近,互相给予及时的温暖并产生依赖感,这种情感具有保护性,它能够抵御无处不在的焦虑。面临险境时,绪之的及时解救消弭了莲生被抛弃和被迫害的不安全感,莲生又恰恰让绪之看到她被人需要的存在,两人相互满足了对方的情感需求,个体与社会也完成原初的联结。

  其次,习惯是维系本体安全的心理基础。在日日陪伴中,两人像母女一样煮菜、逛街、兜风,慢慢成为习惯。在莲生看来,“小鸥”、林家和惠奶奶家,已经成为与绪之妈妈一样离不开的港湾,她也习惯成为“林小鸥”;对绪之而言,虽然可能面临承担“诱拐儿童”法律风险,但她出于怜爱与关心而选择保护莲生,重新正视让她惊慌失措的世界,建固本体安全的心理基石。本体安全是嵌入到内心深处的勇气,支撑生活的动力,是面对社会敢于跳出未知风险的决心。最终,当爱已成习惯,绪之开始接纳身边真正爱她的人,改善人际关系,完成自我认同。

  因此,《不完美的她》在人物成长弧线上突出女性的独立意识,主要表现为戏剧动作的自主性。部分缘由是绪之作为行动主体,是具有高等学历的当代知识女性,她的智识才华与经济收入是解救自身的基础,这是与赵小云(《外来妹》)和菊香(《当家的女人》)等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

《不完美的她》:女性影像叙事的新表达

《不完美的她》剧照

  女性叙事中男性角色的功能转向

  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男性形象通常扮演欲望主体的角色。镜头下的女性是男性欲望的投射,是女性主义学者劳拉•穆尔维所言的“女性是视觉凝视的对象,是获得视觉快感的对象”。在《不完美的她》中,男性退为次要角色,要么成为叙述主体林绪之的辅助角色,要么构成林绪之行动的外部阻力。

  田放与小郭以记者和警察的身份进入林绪之的生活,作为协助性角色只起到间接推动或帮扶的作用,对于破案、解困和女性成长不再是关键。在叙事上,弱化的男性的叙事功能,与“大女主剧”中女子在“男性庇佑下成长”彻底不同。绪之生父李泽与莲生准继父尚武则是纯粹的反面形象,是悲剧的源头。以邪恶小丑妆容首次现身的李泽是绪之的梦魇,是“恶”的象征符号,是情感压迫的暴力;外人看来普通如常人的尚武,却有邪恶怪癖和偏激人格。反面的男性形象包含着人性之恶与生存之艰,是对现实社会男权秩序的异化表达。另外,将善与恶的对垒放大也是将现实问题的外化呈现,表现的是极其不确定的现代生存环境。

  女性叙事是再现女性社会生活和建构理想女性形象的时代表征,由男性意识主导的叙事惯性在悄然退场,女性形象开始真正成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叙事主体,展现出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心理蜕变。虽然《不完美的她》撕裂了现实的痛楚,基调较为暗淡,但剧中又时时流露出治愈的气息,最终实现向阳而生。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博士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