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妻妾成群》:意向世界里的悲剧意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妻妾成群》:意向世界里的悲剧意识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5-13 1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梁炎

  《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于1989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女学生颂莲嫁入封建家庭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文本中深刻的悲剧意识,不仅体现在人物主体上,还体现在意境营造上。小说中有多处描写自然环境的情节,这些自然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无不影射着人物的命运变化,暴露出物哀之美与小说中的悲剧性隐喻息息相关。

《妻妾成群》:意向世界里的悲剧意识

  小说第一次环境描写是颂莲初进陈家花园的时候,时间是秋季的傍晚时分,以月亮为意象。为什么是在秋季的傍晚呢?人们常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是一个充满凄凉和萧瑟的季节,从盛夏向严冬过渡的季节,影射着颂莲从十九岁这样一个花季年龄由夏入秋,由美好向凋零的转变。月亮在古典意象当中,同样代表着凄凉和悲怆。凋敝的季节、凄凉的时间和意象的组合,可见物哀之极矣,悲剧意识从物哀之极的意境中伸出细长的手指,紧紧攥紧读者的心。凄凉的环境,加上颂莲黑衣白裙的打扮风格,单调而枯燥的颜色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凄凉的叙事和语言风格,也影射出颂莲之后在陈家的悲惨遭遇。

  第二次对陈家大院的描写是颂莲得到陈佐千宠爱的时候,小说是这样描写的:“后花园的墙角有一架紫藤,从夏天到秋天,紫藤花一直沉沉地开着。颂莲从她的窗口看见那些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紫藤花无疑是作为美的象征存在的,而从夏天到秋天,紫藤花由沉沉地盛开到一天天清淡,这是对颂莲不幸命运的隐喻。紫藤花的花语是“为情而生为爱而亡”,颂莲的爱情在这个堕落肮脏而充满压抑的陈家大院里注定会凋零。

  与此同时,伴随紫藤花的出现,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象征着恶鬼形象的“井”也登场了。井对颂莲的吸引力,如同死亡的预告和恶鬼的箴言一般具有魔力,“她吐出一口气,回头又看那个紫藤架,架上倏地落下两三串花,很突然地落下来,颂莲觉得这也很奇怪。”在这种诡谲而魔幻的语言叙述中,作者提前宣告了陈家大院女性的死亡,几片突然落下的两三串花,预示着女性的悲剧命运。紫藤花和井,苏童仅仅用这两个美与恶的关键意象,就表现了恶对美的吞噬性和毁灭性,从而完成了悲剧意识的展现。在美与恶的交融之中,美的消散和毁灭性结局,无疑牵动着读者的心,由此产生物哀之美,触景伤情。

  “雨”这个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表现出多重的阐释角度。雨的隐喻性描写出现在颂莲得到陈佐千宠爱之巅的时刻,“窗外天色阴晦,细雨绵延不绝地落在花园里,从紫荆、石榴树的枝叶上溅起碎玉般的声音”。南方的雨是连绵的、粘稠的、潮湿的,这般阴晦、粘稠的氛围,其实就是在描写颂莲内心情感。

  秋雨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伴随着愁绪萦怀,《妻妾成群》也是如此。南方连绵的雨,不仅有凄冷的意境,更是强烈的性暗示,流动的欲望蔓延在颂莲的屋子内。被持续压抑的欲望,就像不断积累的雨水,慢慢变成山洪,它们等待释放却终不得。于是,雨的流动与井的静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颂莲流动的欲望被禁锢在方寸的井里,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最终,颂莲在沉默中疯了。雨之境,哀矣。

  陈家大院奇丽诡谲、唯美凄凉,陈家虽然有钱,却是一个阴暗、肮脏、充斥着压迫人性的藏污纳垢之所。这种凄美而诡谲的意境,不仅暗喻了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同样也符合读者的审美趋向,即美的毁灭带来丰富的悲剧意识和文化内涵。一方面意境中充斥着物哀之美,带来独特的审美经验:物哀之极,美矣。另一方面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含义:对封建家庭压迫人性的批判。

  通过意境的营造,使得悲剧意识在人性的旷野中不受羁绊自由飘荡,而不至于陷入空洞的情节叙述,丧失其审美价值。(梁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