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山已晚》:回归自然,安放灵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深山已晚》:回归自然,安放灵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5-25 15: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君

  荣华山位于福建浦城县仙阳镇东南,属于武夷山余脉北端,南浦溪绕山而过。那里山峰连绵,草木蓊郁,泉水清冽,俨然世外桃源。散文家傅菲常年客居此地,植树种茶,烧饭读书。他观察风霜雪雨,细看鸟巢蚁穴,听布谷蝉鸣,闻溪水潺潺,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他以荣华山为主体叙述对象,创作自然文学36篇,后集结成散文集《深山已晚》。

《深山已晚》:回归自然,安放灵魂

  自然文学,从内容上主要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主要指生态文学和环境文学。而今,影视方兴未艾,短视频空前发达,移动网络如火如荼,文学的空间不断被挤压;时代变迁,题材限制,环境恶化,都成为创作生态文学的瓶颈,要创作出文字优美而又兼具思想深度的生态散文,可谓难上加难。散文集《深山已晚》为自然文学的创作探索了一条路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曾评价该作品,“从日常和平常入手,从生活的具体和层叠的烟火入手,《深山已晚》建立起可贵的诗性和让人惊艳的陌生。在这些文字中,熟悉和司空见惯都改变了样貌,成了流淌的、氤氲的诗,它回荡,它旷远,它包含着滋味,同时,又折射出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折光”。

  作者以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的笔调,讲述了丰富生动、情趣盎然的生活,字里行间流淌着自然的恬淡与宁静。他视山野为朋友,如“认识一片山野,和结交友人差不多,慢慢来,逐一去认识。每一片山野,都有自己的气质、脾性、气味”(《荒滩》);他用心观察,细致描绘出此山此水特有的情态,如“四肢山梁像四只粗壮的脚,像一头卧在溪边的老虎,半是假寐半是觊觎,有一股雄视的气概”,“南浦溪像一条鳞光闪闪的巨蟒,蜷曲着安睡”(《大地的浪漫主义者》);花草丰饶多姿,如“幽凉的晚风吹来,一直低着头的狗尾草,像一群溜街的少女,把裙摆摇动得特别夸张”(《两条蛇形山垄》);他更以悲悯情怀写下“每一滴雨都像张破碎的脸孔,无法复原。”(《雨滴在大地上重逢》)。

  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投入自然的怀抱,享受星辰、山河、森林的美好,生命获得滋养,心灵获得宁静。“二十二年了,我从没如此安静地生活过,一座山一条河,是我独自放逐的去处。人间在近处,我在更远处。是的,我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在南浦溪边钓鱼,砍柴,烧炭,开荒种树,摘藤梨吃红薯,坐在屋顶上晒月亮,听百虫鸣叫,看夜鹰游寻。竹林沙沙沙响,我亮开嗓子,唱:月光光,照四方……”对作者而言,荣华山不仅适合观察自然,更是与心灵对话的客体,在这里他获得了不寻常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心灵驿动以及闪烁着尊重平等的人性光芒。

  自然文学不以“人”为主要描述对象,也不以爱情、死亡等话题为主旨,但是使命却不仅仅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优美的文字,而是注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自然的生命属性、自然对生命的启示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写作主旨也一直贯穿于《深山已晚》中。

  “鱼是自由的生灵,给鱼留有道路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江河的伦理,是在给生命布道”,“给动植物以尊严,无论它们的生还是它们的死。给它们尊严,就是给我们自己尊严。它们的路,就是我们的路”。(《鱼路》)“自然界就是这样,任何时候,都有生长也有死亡,任何时候,都有开花也有凋谢。枯荣是不分季节的,自然界有自己的伦理和秩序,我们是它忽略的部分,这种伦理和秩序,是神从不赐予我们的。”(《荒滩》)

  这样的语句文中俯拾皆是,体现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考查生命的轮回,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山地美学。它不仅给予读者以审美的愉悦,更带来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震撼。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山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置身于大自然中,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份超脱,更好地体验生的快乐,进而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因此,傅菲在“后记”中倾情写下了“深山,或许是我最好的归处”。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浩特中学教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