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寻民族风格,磨练艺术精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探寻民族风格,磨练艺术精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9-21 14: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探寻民族风格,磨练艺术精品

——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改演述评

  作者:陈林 唐大林 原晋彪

  民族管弦乐作品《钱塘江音画》是浙江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所获的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该作品由该院作曲与指挥系作曲专业教师团队集体创作而成,以“钱塘江”为核心题材,是一部融多形式、多视角音乐表达及现代多媒体手段为一体的原创大型民族管弦乐。该项目先后立项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

  回顾该项目的前后历程,自2018年9月27日《钱塘江音画》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首次亮相,之后完成了全国8场巡演,各地反响非常强烈。2019年7月19日,《钱塘江音画》的“一改”修改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专家为《钱塘江音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后主创团队经过不断地打磨,于2019年10月12日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完成“一改”后的首演,演出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担任演奏,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担纲指挥,整场音乐会长达1小时20分钟,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分别为《钱塘江·源》《云水境》《生生不已》;下半场分别为《潮神赋》《哈头曲》《踏歌》《钱塘江·大潮》。这七首作品依次展示了钱塘江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流转,到最后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曲目的顺序反映出创作者对这部作品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也充分展示了作曲家们高超的作曲技术和精湛的创作水平。

  一、组曲创作集体化

  从体裁方面而言,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以组曲的形式展现,与大多数传统组曲相区别的是该组曲由多位作曲家共同创作完成,六位作曲家完成七部作品,包括四部乐队作品:郭鸣的《钱塘江·源》、李珺的《潮神赋》、朱慧的《哈头曲》、王云飞的《钱塘江·大潮》,以及三首协奏作品:王云飞的《云水境》(竹笛协奏曲)、张莹的《生生不已》(二胡协奏曲)、张泽艺的《踏歌》(琵琶协奏曲),音乐会现场气氛浓烈,观众掌声不断。

  确实,以往组曲形式的民族管弦乐也有,如李焕之的《春节组曲》,王西麟的《云南音诗》,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以及赵季平的《乔家大院》组曲等,但它们大多出自同一作曲家之手,在创作风格和结构布局的整体性方面容易做到紧密结合与一致性,也有少数作品出自多位作曲家集体创作,如1964年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共同创作的《红色娘子军》组曲,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共同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1959年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两部作品虽属多人创作,但不是以组曲的形式出现,而且《黄河》是由《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梁祝》是由两个人共同作曲,且上述集体创作完成的民族管弦乐套曲大多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样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创作的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进入本世纪后,由多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并不多见,一方面是这种集体创作形式在创作风格融合与结构构建上具有难度,另一方面是作曲家们都已习惯于全方位地独立构思并完成作品,此次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的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的集体创作并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反映出主创团队勇于开拓、事必尽善的专业能力与精神追求。

  二、题材内容统一化

  从题材方面而言,该作品以钱塘江为主要创作源泉。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每年既有波涛汹涌、排山倒海的梅汛期,同时也有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枯水期。但整部作品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汹涌澎湃、惊涛骇浪的描绘偏多,恬静优雅的意境描写偏少,整部作品略显缺少江浙一带的细腻、婉约与柔美。

  在2019年10月13日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二改’修改会”中(以下简称二改修改会),与会专家提出的较多问题也是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例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谈到:“七个作品从总体的风格感觉上都比较强,比较浓,而且基本上都是强结尾,所以会感到浓烈有余而淡雅不足,因为钱塘江既有汹涌澎湃的气象,又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意境,整部作品缺少一些生活的气息,缺少江南的那种淡抹、清秀、隽美、细腻而感人的风格,如果加上这样的一些东西会更好”;中央民族乐团党委书记席强针对民族音乐与浙江本土文化的结合,对朱慧的《哈头曲》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指出:“把浙东地区十番锣鼓的民间吹打形式用乐队协奏的方式来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应该会更好”;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冰针对这一现象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她指出:“现在所有的创作上都有一定的这个问题(在音乐创作时喜欢用强而不用弱),从这次浙音《钱塘江音画》的创作也影射出来,中国音乐的走向到底是什么,是搞创作和表演都需要共同思考的,怎样把中国人的这种淡雅、现在生活中的人文情怀抒写出来,这次的研讨会可能是一个引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作曲家们共同努力,但是浙江有这样的水土,一定会养出这样的音乐”。

  三、表演形式多样化

  从表演形式方面看,该作品是以民族管弦乐队来呈现的大型作品,所以在内容表现方面显得非常丰富。七首作品中,四首是纯乐队作品,分别为《钱塘江·源》、《潮神赋》、《哈头曲》和《钱塘江·大潮》;三首为协奏曲,分别为笛子与乐队《云水境》、二胡与乐队《生生不已》、琵琶与乐队《踏歌》。作曲家们在协奏曲体裁的三个乐章选取了三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乐器:笛子、二胡与琵琶,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这三件乐器也是典型代表,而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唢呐则只在乐队中做陪衬声部,体现了作曲家们充分展示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构思。

  演奏家们亦是精彩纷呈,除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之外,数次演出总体选用年轻的新生代演奏家为主体思路,包含有竹笛演奏家丁小逵,二胡演奏家张咏音以及琵琶演奏家杨婧、汤晓风等。诸多优秀演奏家的联袂演绎将钱塘江大潮的潮起潮落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构布局一体化

  整部作品结构设计巧妙。整场音乐会听下来,给笔者的感受是上半场偏重于写意,下半场偏重于写实。上半场的三首作品中,《钱塘江·源》以水的不同形态为描绘对象,将点滴汇聚、涓涓溪流、平缓的江水等画面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赋予作品以人文情怀,进而表达“饮水思源”之含义;《云水境》同样偏向写意,笛子在慢速悠扬的颤音主题上呈示,乐队对其进行模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此首作品是整部作品中唯一加入人声的,选用女高音的“啊”声也是作曲家想要营造这种意境的体现;《生生不息》在全曲中充当过渡,既有二胡对意境的刻画,又有对浙江人民勇立潮头的刻画,此处运用的打击乐与下半场的欢快气氛做了无缝衔接。

  在下半场的四首作品中对打击乐器的运用较多,在节奏运用方面十分灵活,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音乐形象。《潮神赋》作为下半场的第一首,放在整部作品的第四首,在音乐的情绪上也是十分吻合的,从《潮神赋》进来开始,音乐的形象逐渐发生转变,唢呐的音调体现出非常强的仪式感,不仅象征着潮神祭祀,更是一种改革开放、既往开来的精神面貌,这首曲子把整个弦乐组当作打击乐器运用,此手法在七首作品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打击乐器组节奏所体现出的现代感,以及小军鼓的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乐曲的独特性,象征着进入了新时代,直到最后一首《钱塘江·大潮》的打击乐器大段华彩式solo,打击乐器组乐器依次加入,最后乐队全奏,使全曲达到高潮,喻示祖国建设中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让整部作品在高潮中结束。

  协奏曲与乐队作品的曲目布局也十分合理,在上半场的三首作品中有两首协奏曲,下半场的四首作品中有三首乐队作品,上、下半场协奏曲与乐队作品间隔开来,其巧妙布局各有侧重。

  结语

  除了作曲家的巧妙构思,演奏家们对作品的二度演绎也对作品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这一场修改后演出音乐会结束后,许多专家都说这是《钱塘江音画》演出以来他们听到的最好的一次,担任此次音乐会演奏的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当看到台上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在指挥时那极高的热情、夸张的动作以及乐手们随着音乐摇摆的动作和投入的神情,就足以看出他们对作品的喜爱程度,这或许是《钱塘江音画》能够立项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的原因之一,正如二改研讨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景侠所言:“要创作当代人所接受的艺术精品,使之一听好,二听美,三听妙,四听绝!”

  (作者陈林系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唐大林系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原晋彪系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硕士研究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