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摆脱滤镜后的生活质感与创作诚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摆脱滤镜后的生活质感与创作诚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9-28 1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闫伟 寻茹茹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自己》,讲述了都市青年在事业、家庭、爱情等现实围城中拼搏和成长,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题材方面,它与之前的都市剧《三十而已》相似,有着同样的问题意识、热点聚焦,但风格更为沉稳平缓,试图摆脱景观滤镜,从叙事建构、人物设定、风格把握等方面寻求类型突破。这显示出剧作表现生活质感的诚意,以及拓展都市剧表现形态的新意。

摆脱滤镜后的生活质感与创作诚意

  作品围绕职场、婚恋两个核心场域,展开了对婚姻围城、性别意识、职场危机、催婚催生等社会问题的探讨。但是,并没有为了类型营销而堆积热点、制造话题,而是直面都市景观背后各个圈层棘手无措的生存困顿。剧作一开始,即戳破了都市题材“偶像造梦”的常规模式。梦幻唯美的求婚场景,仅是一次女主缺席的预演现场。与之平行且接踵而至的,是女主李思雨职场中的据理力争、奋力厮杀,以及男主李一鸣突如其来的失业危机。现实生活的凛冽之气,使得秋日暖阳充盈的场景带有更多真实的底色。

  倘若问题意识、困难情境是大多数都市剧均会采用或涉及的叙事策略,那么《亲爱的自己》则更为凸显都市生存困顿中两难的抉择之境。首先,作品抉择之境的设定并非激越的宏观架构,而是关乎都市个体生存发展的微观视角,将都市青年不同婚恋阶段的重要节点作为抉择主体。具体来说,以李思雨、陈一鸣这对恋爱已久、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在婚恋与事业之间的取舍为核心,兼顾张芝芝、刘洋这对结婚已育、日渐生疏的年轻夫妻面对平庸与坚守的抉择,以及顾晓菱、雷浩文这对友情之上、恋爱未满的欢喜冤家在爱情与物质之间的徘徊。

  另外,剧中抉择的实施并非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而是注重强化人物内在主体的矛盾性与无措感。李思雨、陈一鸣在求婚结婚及求职创业中反复错位、难以抉择,除观念差异外,李思雨的恐婚不安感、工作癫狂感以及陈一鸣的求职魔幻感、生活错位感,均是社会焦虑感、都市眩晕感等文化症候的隐喻表现,具有社会心理的象征意味。

  与打破镜像景观、强化抉择之困的叙事建构相匹配,《亲爱的自己》的人物设定也有突破之举。仍是俊男美女的类型组合,但褪去了精致靓丽的塑形穿搭,而是更侧重于多层性、立体化人物性格的细雕。剧作不强化人物的高光时刻,主要角色均为非完美型人设,都有接近真实的性格之缺。李思雨独立要强,却又冲动偏执;陈一鸣谦和体贴,但又保守胆怯;张芝芝贤惠善良,但又懦弱卑微;刘洋勤勉努力,却是冷漠决然等。这些没有镜像光晕、没有传奇假定的普通人物,因减弱了欲望投射的影像诱导,不但具有开放性的塑形张力及感染受众的亲和力,而且会引发间隔性反思效果。

摆脱滤镜后的生活质感与创作诚意

  除此,剧中虽然设立了两性方阵的表层对立——以李思雨为首的姐妹联盟及以陈一鸣为首的兄弟之帮,但并没有像某些“大女主”剧那样对两性阵营进行非此即彼的对立刻画,没有对男性角色进行丑化弱化,也没有将男性伴侣角色设置为女主的人生导师或职场护航者。在呈现观念和性别差异性的同时,作品更加侧重于探讨两性之间的相处模式。例如,陈一鸣被设定为呵护备至、体贴入微的暖男形象,没有傲娇,也不霸道。裸辞失业的绝望经历,让女性观众感受到男性在都市生存中也有举手无措的危机时期。作品有意填补与弥合两性方阵的对峙,着力建构社会群像谱系。无论男女都需要披荆斩棘、积极生活,只有相互协商、有效沟通,才能实现两性关系的最优化处理。

  概言之,《亲爱的自己》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没有终止或停留于景观滤镜的突围。无论的职场还是家庭场域,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立均非决绝的阻断与割裂,对峙双方之间存有情感相连的缓冲地带。例如,李思雨与袁慧中虽是职场竞争对象,但又是亲密师徒;张芝芝与婆婆之间存在育儿观念的争执分歧,但二人又是至亲家人。牵绊缠绕的情感因素,降低了冲突激发的强度以及矛盾化解的难度。克制自醒、留有余地的处理态度,突出了人物个体转变的自我意识。再次返回职场的袁慧中,在李思雨念旧感恩的情怀下开始转变,师徒和解;病榻中的婆婆被张芝芝的孝心感化,二人和好。

  这种情感缓冲地带的设置,不但调节了剧作的内在节奏,促成了缓急得当的叙事风格,而且蕴含、承载了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念,成为创作者立场嵌入的巧妙途径,具有摆脱景观滤镜后重构主体的治愈效用。因此,该剧虽然缺少爽点叠加、类型预设,都市光鲜的背后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繁琐,但真实熨帖的故事、对固有模式的突围、留有反思的探索等,都是都市题材剧可资借鉴的创作态度。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寻茹茹系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