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两天》: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三两天》: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1-17 18:20

  作者:杨 溢

  看大酒剧团的原创话剧《三两天》,像是顶着38度的高烧,仰脖灌下冰凉的烈酒,烧灼而清醒。舞台上,两个男人通身皆黑,沿着弧线,踩着鼓点,游吟诗人一样发着呓语。生活像冷硬、逼仄的布景,波澜不惊却源源不断地从两侧倾轧而来,一寸一寸逼近观众的内心。

《三两天》: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三两天》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三天的北漂生活:机械的工作,疏离的亲人,似有若无的情人,令“我”喘不过气的爱人,以及一直陪伴着的头晕、恶心、想吐等。从这三天里,恍惚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十多年。正如阿尔托在《残酷戏剧宣言》中所言:“(戏剧)让人看见真实的自我,揭露谎言、懦弱、卑鄙、伪善,使集体看到自身潜在的威力、暗藏的力量。”

  庸常生活里的残忍

  残酷戏剧往往将时代特有的骚动及不安作为主题。在《三两天》中,真正的残酷被看似忙碌实则盲目的庸常所掩盖,温水煮青蛙一样,令人窒息。表面上,“我”极其严肃地追求一个目标,实际行动却与此抵牾,最终结果是严肃性的消解和荒诞感的产生。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说:“人的需要是历史性的需要。社会要求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作抑制性的发展,个人的需要本身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权利就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凌驾其上的批判标准。”对“我”而言,表格是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模式。“我”的重要目标,是在“六环外或者燕郊涿州买房子”。与此同时,“我”的身体却诚实地发生排异反应,来逃避种种压力。这背后,是“我”在麻木状态下仅存的抗议。

  《三两天》所揭示的,便是这样一种庸常生活下的残忍。残酷的另一面是人与人的疏离感,沟通本身成为一种悖论。面对别人的一些要求,“我”感到为难,几次欲言又止,表达欲却被一阵臭嗝顶了下去。电话里,舅舅托“我”照顾来京的舅妈和表妹,等“我”理顺了呼吸,他已经说到了“万事拜托”,回忆起“我小时候坐在他自行车横梁上”。这让人不由联想到卡佛小说里人与人交流的障碍,他们既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表达什么。

  除此,该剧还进一步解构了家人间的亲近感。充满反讽意味的是,轻松的相处只发生“我”与大了十岁的情人高媛之间。

  做乘法,而非加法

  《三两天》里发生的故事,是将日常生活击碎后,重建而成的舞台真实。这些生活切片像蒙太奇般交迭呈现,使人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审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事物,产生了做乘法的效果。这点,正如爱森斯坦在形容蒙太奇的作用时所说的:其效果不是两者之和,而是两者之积。

  这首先体现在双声部的结构上。巴赫金把音乐中的多重声音引入诗学批评,提出对话即复调;作品中人物的自我对话便形成自我的复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心声音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展现出真实的人物。

  剧中,“我”的叙述由两个演员共同完成,他们是“我”在程式化的重压中内心走向分裂的表征。两个演员的对话呈现出互文性,或者自反性。当母亲一下子挂掉电话,连句保重也没有,其中一个“我”说“挂了就挂了吧,我想吐,头也疼得厉害”,另一个“我”回应道“再说我还有一堆表格要做”。这种自反性,也存在于言语和实际动作之间:一个“我”收到了情人高媛赴约的信息,忙着倒饬自己;另一个“我”还在夸赞老婆的好,自我辩解与高媛在一起“只是想在外面吃点饭”。

  另外,人物形象及意象设计呈现出对位关系,同样像是不同声部在演奏同一个主题。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作为精神问题的指涉,成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我”接触到的不同人身上,例如高媛的老公、隔壁的男子、房产中介,以及马路牙子边碰见的陌生人。

  在刺痛中正视自我

  戏剧的语言是诗意的呈现,是针对感觉,独立于言语之外的。它可以使人看见真实的自我,英勇而高傲地对待命运。

  在《三两天》中,这表现为一种刺痛感。强烈的颜色、光线、音乐,以及演员的表演,既有独特的、本质的诗意,又与其他语言组成一种和声,揭露盲目生活下的荒诞。那些被反复说出的字词的作用不仅在于逻辑含义,还在于形式,以及形式传递出的抒情性。当它们被有节奏地重复,配以演员的沉默、呼吸,以及或缓慢或强劲的音调变换时,便重建为新的形象,涌入人们的感官。

  剧作为两个演员设计的大量弧形、旋转的行动路线,像是一个虚拟的绳索的意象。“我”被他人和社会的标准束缚,想要挣脱,却又离不开与他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能找到一个发泄出口并伪装自己乐在其中。昏黄的光线,在他们之间游走。演员的表演外化出“我”做表格时的矛盾心理:“我”或用嘴咬键盘,或用力据着键盘,发出刺耳的声音,让观众对人物内心的挣扎感同身受。

  键盘作为道具,堆放在弧线的中央,带有一种宗教祭祀的感觉——祭拜的是无孔不入的单向度的现实,祭奠物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演员的表演也是仪式性的,呈现出对称一致的肢体动作。牛铃、鼓等打击乐器,和演员的脚步声一并成为情绪的外化。在表现“我”与母亲的沟通不畅时,两个演员用卡祖笛发出声音,代替话语的表达。当疲惫的“我”享受着片刻悠闲,卡祖笛吹出欢快的旋律时,却令人产生以乐衬哀之感。

  生活的吊诡在于,你如同弓身穿行于幽深的地下通道,不知尽头在何处,甚至已然默认这旅途终究无法抵达,但也只能继续。这是件残酷而无法逃脱的事情。然而,英雄主义的奥义也在于此——就像圣地亚哥拖着大马林鱼的骸骨返航——生活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剧作结尾,偷情归来的“我”回到出租屋,发现老婆不在,有种长舒一口气的松弛感。这可谓全剧的点睛之笔。随着独白“冬天的阳光透进来,真是个美好的早晨”,观众似乎也徜徉在“樊鸟出笼”的情绪里。然而,这种漫长的、潜伏于忙碌生活表象下的残忍并未中止,也从未中止。这一缕和煦的暖阳,只是疲惫世界的一次可怜的顿歇。人生漂在表格里,燕郊却远在天边外。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系)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