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锤百炼,探寻心灵的“梵天净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千锤百炼,探寻心灵的“梵天净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1-23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千锤百炼,探寻心灵的“梵天净土”

  ——交响乐《梵天净土》“二改”专家修改会在天津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2020年11月7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交响乐《梵天净土》“二改”专家修改会在天津召开。《梵天净土》由中央音乐学院组织创作,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作品,包含《诺日朗》《风马旗》《雅鲁藏布》等三部不同样态的多媒体交响乐,以雪域高原的天、地、人为表现主体,以藏文化为底蕴,旨在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博大精深。与会专家认为,这部作品是传统交响乐发展的延伸和拓展,将不同音乐风格、创作思维进行了有机融合,有着一定的示范意义。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加工修改,11月6日晚,《梵天净土》在天津音乐厅举行“一改”首演,反响热烈。

  以音乐观照社会,用创新悦人耳目

  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指出,对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两改两演”,旨在抓精品、攀高峰。“获评滚动资助项目,是对《梵天净土》整体创作水平、项目实施情况的肯定,也是对作品进一步打磨提高的期待。”他希望各位专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梵天净土》攀登艺术高峰。同时,希望主创团队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发扬工匠精神,继续精雕细琢,使作品越来越好。

  随后,与会专家结合观演感受,发挥专业所长,围绕《梵天净土》的思想意义、内容品质,尚存的短板及如何补齐等问题展开了充分探讨。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钱仁平表示:“《梵天净土》是中国当代电子音乐领域的一部佳作,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许鹏也认为,《梵天净土》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进行了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民族特色。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教授陶诚亦谈到,《梵天净土》主题思想清晰明确,艺术呈现赏心悦目,积极践行“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标准。在他看来,《诺日朗》《风马旗》《雅鲁藏布》等三部作品紧扣主题、对比强烈,旨在对一种嘈杂、逐利的社会氛围加以反思。

  这种反思是如何实现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庄曜分析,《梵天净土》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将现代科技与艺术进行了巧妙融合。在形式探索过程中,科技崇拜和艺术精神怎样平衡,才能防止文化基因的丧失?“作品突破了物理空间的沉浸,努力向审美沉浸发展,使得外在形式、内在精神达到了高度统一。”他如是说。

  作为一部多媒体交响乐,《梵天净土》中既有器乐演奏、声乐表演、电子音乐,又有视觉影像,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创新融合。这种不同形式和元素的交融,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徐昌俊评价说:“作品构思巧妙,将现场音乐表演与多媒体音视频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付龙坦言,《梵天净土》融合了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给人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沉浸感强的印象,具备推广价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阳提出,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在内容创意、表现形式上都可圈可点。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一级指挥卞祖善认为,《梵天净土》立意较高,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等三个时代的声音符号、音乐积淀等,在作品中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体现了多媒体艺术的独立思考。天津交响乐团团长、一级指挥董俊杰表示:“作曲家倾情创作,声光电密切配合,《梵天净土》将传统写作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给人视听方面的双重享受。”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多媒体交响乐《梵天净土》的创作过程,便贯穿着这样一种创新精神。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一凡分析,《梵天净土》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多媒体交响乐作品,在主题阐述、音乐表达上都颇具新意。影像应用,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音响全景声装置增加了沉浸式感受,灯光设计也有所突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王铉谈到,《梵天净土》积极打破交流壁垒,建立了一种新的听觉模式,可谓一部破圈之作。《人民音乐》杂志社副主编、编审张萌坦言:“《梵天净土》是一部坚实、扎实、紧实,且具有先锋性的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积极探索,为当今的艺术舞台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将音乐作为核心,处理好几组关系

  艺无止境。多媒体交响乐《梵天净土》承载着观众的厚望,下一步如何扬长补短、精益求精?与会专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

  在作品整体构思、内容结构上,如何进一步优化?李一凡表示:“多媒体音乐是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趋势下产生的,与传统音乐相比,既有传承关系,也有创新之处。对于《梵天净土》来说,二者的平衡有待更好把握。”张萌提出,几种艺术手段在写意与具象上的互补,应当多下一些功夫,使得作品层次更多元、更丰富。徐昌俊建议,将《风马旗》改成十个人左右的室内乐编制,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舞台转换时间,使内容更紧凑,也有利于突出人声的作用和效果。而且,三部作品的演出人数逐步增加,不至于太突兀。

  音乐作为《梵天净土》的灵魂,如何更上一层楼?钱仁平指出,要深入思考科技和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一部交响乐作品中,新的呈现方式的必要性、可能性是什么?“例如在《风马旗》中,电子音乐有时显得多余,甚至干扰了声乐表演、器乐演奏。”他如是说。于阳也谈到,电子效果过多,干扰了现场演出,不利于整体的融合。王铉认为,要加强电子音乐预置和现场声音的互动性。庄曜建议,《风马旗》中的乐队使用扩声,以加强与电子音乐的契合性,在听觉上带来更大满足。陶诚希望,在现有基础上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加以强化。

  怎样处理好影像与音乐的关系,也成为热议话题。付龙分析,在《梵天净土》中,影像之于音乐,有时起到了强调、互补的作用,有时则试图创造一条叙事线,与音乐并行。“但目前,个别段落的影像剪辑率过高,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建议再做些梳理和推敲,找到平衡点。”他强调。张萌表示,在有些段落中,音乐本身是很完整的,影像反而造成了干扰。希望音乐与画面更同步,在叙事逻辑上达成统一。卞祖善、王铉也希望,视觉表达与音乐结构能够更契合。陶诚谈到,视觉影像对作品解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画面逻辑不太清晰,结构性不强,缺乏整体观,有待修改完善。许鹏则提出,要特别注意影像素材的静与音乐主题的动之间的协调问题。

  会议现场,还请来了两位观众代表。在北京世纪佳音电子乐器有限公司经理李洁看来,《梵天净土》立意高、内容好,承载了作曲家对祖国土地的深厚情怀,以及丰富的人生感悟、深刻的哲学思考。在“二改”过程中,她希望内容做些调整,不仅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自天津乐海扬帆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孟令智表示,在喧嚣的大都市,《梵天净土》是一部充满哲学思维、让人安静下来的作品,有着净化和启迪心灵的作用。未来,他希望视听语言进一步精雕细刻,趋于完善。

  会议最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肖学俊,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王新华先后发言,向国家艺术基金对多媒体交响乐《梵天净土》的资助和支持表达了感谢,对作品的“一改”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二改”工作提出了展望。肖学俊表示,学校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在实施过程中大力配合。“在《梵天净土》中,音乐与多媒体的融合涉及多方面的关系。如何选择和把握,还有待继续探索。相信经过‘二改’,这个问题会处理得更妥当。攀登艺术高峰,《梵天净土》还在努力!”他如是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梵天净土》项目负责人张小夫在总结发言中坦言,多媒体交响乐创作要跨很多领域,难度较大。作品如何融入科技元素,体现时代精神?“接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会议内容,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努力把《梵天净土》打造得更好,为交响乐事业发展、多媒体艺术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李姝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