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赘婿》:小人物发散的大能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赘婿》:小人物发散的大能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2-16 21: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昕

  古装题材加持喜剧元素,“轻喜剧”因其轻松愉悦的快节奏,更容易为年轻群体接受和喜爱。从早期的《上错花轿嫁对郎》《武林外传》,到之后的《龙门镖局》《欢喜密探》等作品,古装轻喜剧在电视剧的差异化竞争中迂回前行。

  近年来,网剧市场迎来了古装剧的井喷,古装轻喜剧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视角的年轻化表达。最近开播的电视剧《赘婿》,其在轻喜质感的基础上,对剧情与画面的雕琢,让这部古装剧在趣味中不乏深意,更为鲜活。

  逗趣升温:欢乐氛围演绎时代群像

  电视剧《赘婿》讲述了苏氏布商家的赘婿宁毅,帮助妻子苏檀儿一起搞事业,玩转武朝商界,成为江宁首富的故事;宁毅面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勇往直前,从一个无人在意的小小赘婿,成长为真正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顺应时代,也改变了时代的大人物。作为一部古装轻喜剧,情节逗趣欢乐、语言幽默诙谐是《赘婿》给予观众的整体印象。天马行空、能屈能伸的“赘婿”宁毅,与端庄聪慧的苏檀儿在家庭与事业的经营中碰撞出各式笑料,在密集的笑点、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纵览人生百态。

  剧情走向在逗趣中持续升温。宁毅与苏檀儿从巧遇良缘到同船共渡,两人关系从生疏到默契,再到结为灵魂伴侣,其感情线在嬉笑打闹和共渡难关中层层深入。两人感情日益牢固,也对彼此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事业奋斗作为全剧的另一主线,则是在起伏中逐渐蓄力。宁毅从最初只想独善其身的赘婿,到后来发愤图强,成长为真正胸怀天下之人。其他角色也有着各自的成长,最终为大的时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过五关斩六将”的成长模式,由浅入深地将故事层层延展,营造渐进式的剧集力度。

  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全剧紧扣轻喜质感,主要角色都有倔强可爱的一面,描摹出古装剧的青春样貌。时而迟钝憨然,亦可独当一面;既有玩笑享乐,也会勤学苦练。小处有弱点,大事有担当——《赘婿》用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叙述着真实鲜活的人生。

  多向叙事改编:小人物构大时局

  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赘婿》,在叙事改编上集中而鲜明。对于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线的处理,剧版《赘婿》突出主角性格中的闪光点,同时保留真实的性格弱点,即凸显人物形象,又不失真实。

  相较于小说,剧中强化了宁毅和苏檀儿两人一对一的交流,以更纯粹的情感线见证夫妻间的真挚陪伴。此外,剧版还原创了耿护院这一角色,他是陪伴宁毅成长的关键角色,也是最底层的小人物的缩影。耿护院对苏家的忠义表达与勇敢无畏,也为宁毅从“安于苏府”到兼济天下的转变和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心理驱动力,形成更丰满的蜕变历程。

  剧情的“反转再反转”,则带来惊喜与戏剧意趣。前一秒还气氛凝重,下一秒就喜笑颜开;上一刻风平浪静,下一刻却陷入僵局。喜剧面貌背后,蕴藏着个人成长、商业博弈、情感扶持。危机中的力挽狂澜,酝酿戏剧张力,多变的故事走向令剧集趣味盎然。

  对于故事结构的改编,剧版《赘婿》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几百万字原著中抓取核心矛盾,在沿袭原有脉络的基础上,依循主角的成长历程结构故事线。故事格局从“家”到“国”,从商业走向朝堂,版图上从主商战的江宁,走向主江湖的霖安,再走向主朝堂的武都。从“家”到“国”,关联个人、家族与国家。

  剧集选取原著中的江宁篇、霖安篇、武都篇的故事进行改编。江宁篇,主要围绕“家”展开。宁毅最初经商、安逸度日,成为齐家赘婿后,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帮苏檀儿一起创业,重振苏家商号;又扶持一众赘婿们自力更生,最终成为江宁的首富。而随着宁毅一行人来到霖安,“家”线开始往“国”线过渡。宁毅面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勇往直前,让他从一个无人在意的小小赘婿,成长为真正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顺应时代,同时改变时代的大人物。

  情感温度传递价值力度:古装剧的现实思考

  《赘婿》的故事温暖治愈,在搞笑欢乐的氛围下,用情感的温度传递着有力度的价值观。剧中的对白和抉择中,既有文化共情,也蕴含着现代思考。

  剧集以古代为故事背景,其中的服化道具都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东方美学的典雅。场景沉稳大气,生动逗趣的人物性格则对文化底色辅以轻快表达,打造出古装剧的青春活力。

  欢笑之余,剧中人物的性格品质也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宁毅与苏檀儿一同创业的过程中,不但个人取得了不凡成就,还带动了当地织造产业的发展。致富道路上,大力弘扬中国传统道德,富甲一方的同时,也惠及当地百姓。故事反对战争和暴力,维护百姓和平生活,倡导真挚的爱情和友情,也融入了平等、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剧中对“赘婿”的解读并非是完全传统的,有着贴合现代观念的价值思考。剧中不乏“婚姻自由,入赘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的平等感情观、婚姻观,以及“女性也能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独立女性价值表达。以“回首固本业,兼济达天下”的精神内核,传递出惩恶扬善、平等诚信的正向价值观。

  笑料满满中蕴含着励志启发,《赘婿》的喜剧元素消解着日常生活的压力,也以轻松的方式传递着向上的能量。古装轻喜剧带给观众的,是欢乐与思索的交织。

  (作者系影评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