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贺岁电影的冷思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网络贺岁电影的冷思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3-23 10: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雷军

  在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上座率节节攀升,2021年院线电影迎来强势反弹时,网络电影却显得有些过于寂静。

  2020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院线电影转投网络,带动了网络电影的小高潮,2020年有79部网络电影收入超千万,一度让人们相信“网络电影的春天”到来了。但2021年春节,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的票房形势发生反转,网络的叫卖和促销没有阻挡观众奔向影院的脚步。自然网络不能迷信抱住网络就能取暖的神话,主动划清与院线电影的界线,包括技术、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辨识观众热衷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消费的又是什么;网络与电影的联手到底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景观。

  就消费行为而言,观影在现代社会既是外张性的物质消费,又是对个人主体存在的私人性捍卫,它所附加的符号就是现代读频的趣味性和艺术精神的审判与自省。当消费社会形塑的物质生活日益消耗情感的敏锐性和思考独立性时,当技术不断弱化主体存在时,人对生活更有一种反向渴望。电影——工业技术与原始情愫结合的魔法石,充当了这种渴望的替代品。漆黑的小剧场沉浸人的心灵,粉色的荧幕带领人穿越现实,在眼花缭乱的影像中寻找印象的重叠,影院成了人在世俗环境下浮动的理想圣殿和摆脱焦虑的栖息之地,小憩之时咏唱牧歌,跳上碧空云中漫步。

  从人主体性的解放而言,院线电影提供的想象空间比网络电影更具实体感和救赎意义。影院作为社会与家庭压力的中转站,更适应转移现实的不安和疲惫,更适合人们“吃瓜”。“文化不仅仅是智性和想象力的作品,从根本上说文化还是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选择院线电影,反映了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选择方式,在对技术日益依赖的今天,人们迫切的是智慧生活,不是简单的智能生活。网络电影的观赏优势在于观看的自主、评价的直接介入,电影荧幕的“破壁”带来“弹幕”式的欣赏狂热,释放有趣的灵魂,观众由此获取自由批评的话语权,精神获取更多释放。但当喧嚣、冲动和嘻哈的评议喷涌而出集结成厚厚的弹幕墙时,观影还能触及艺术的真谛,感召自己的灵魂吗?与艺术的对话是为了夯实介入现实的能力和巩固社会信仰,破壁式的观影可以陷入自娱和思考的慵懒,这不是修复情感,可能加剧内伤。因此,技术不应是卖点,直面电影和观众的品位才能在网络流量中站住脚跟。

  电影被认可最终靠的是内容,网络剧近年来发展势头赶超电视剧,正是质优于量的结果。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创作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精品是致胜的利器。2021年宋小宝、王宝强、赵文卓分别领衔主演的网络电影《发财日记》《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反击》在豆瓣网的评分为6.0、4.5、5.1,这与《你好,李焕英》8.1分有一定的差距,比《唐人街探案3》的6.1分也低了些。网络电影在羡慕院线电影的“亿”级收入时,要看到自己创作的不足。虽然网络电影不乏《我的喜马拉雅》《树上有个好地方》这样的佳作,但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2020年票房过千万的70部影片,豆瓣网的评分超过九成都低于及格线,绝大多数都徘徊在4~5分左右。

  纵观近年来口碑较好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你好,李焕英》,都走了平民化现实主义路线,带着对艺术的敬畏和精神消费的纯粹,讲述凡人生存的困境和精神的超越,不以怪力乱神博取眼球。为此,网络电影的发展,先要破除“网”的工业化功利化视角,不以类型化的虚幻创作阻断现实,不以游戏的姿态撩拨观赏的严肃,不以技术优势替代艺术的关怀,恰恰要修补人与技术的裂隙,治愈因技术侵蚀而失去的道德和情感记忆,抗拒人感知力和判断力丧失的风险,塑造健全的人类形象,完善人主体的建构。在网络世界的旅行中,人总希望自己是舵手。

  电影播放技术的区别不是艺术分野的依据,怀揣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是电影创作的共同选择。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技术作为一种“外移的过程”,就是运用生命以外的方式寻求生命。发挥技术对电影创作想象的传导、撬动作用,为电影发展赋能赋值,既要优化观影的“软”环境,还要给人文化意义的输送。技术和艺术的齐飞方能创造网络电影发展的新生态。(雷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