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舍得》:“瘦硬现实主义”带来的仿真焦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小舍得》:“瘦硬现实主义”带来的仿真焦虑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4-28 10: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闫 伟 寻茹茹

  与之前的《小别离》《小欢喜》一脉相承,电视剧《小舍得》继续聚焦当下的教育问题,紧紧抓住“小升初”这一教育的热门阶段,以“瘦硬现实主义”的手法展开故事。说其“瘦”,是因为叙事轴线高度集中,讲述视野基本定格在几个家庭的小学教育问题上,浓度很高的同时也偶有过紧过满、松弛与留白不足之感;说其“硬”,是因为硬核且尖锐的仿真式情节,精准戳中了观众的槽点与痛点,当然也有引发集体性心理焦虑的副作用。

《小舍得》:“瘦硬现实主义”带来的仿真焦虑

  教育历来是关系民生的热门话题,话题又是如今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的重要抓手,所以创作者不但需要精心选择话题,而且要进行社会性文本与镜像性文本的有效艺术转化,而转化的基本途径便是对生活实体的仿真处理。《小舍得》也不例外,围绕几乎全民关注的“小升初”问题,为达到“家庭”真实镜像的构建,本剧进行了两个层面的立体精雕:第一层是对家庭内部成员关系的细腻展现,首当其冲承受教育压力的是亲子关系,一边是疲倦哭泣的孩子们,另一边是咆哮失控的家长们,以爱为名的中国式家长在教育内卷之下失了本心,以致于遭到孩子的质问:“你究竟是爱我,还是爱考了满分的我?”教育问题导致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失衡,成为必然。第二层是从不同社会阶层进行洞观和投射,这是教育题材电视剧常见的叙事模式。本剧涉及中产和底层两个维度,虽然家庭状况和条件不同,但“小升初”带给家庭的冲击并无二致。剧中之所以共置两个“女强男弱”的中产家庭作为叙事主体,因为其代表了两种中国常见的教育理念——“佛系”育儿理念和“鸡血”教育理念,剧作又进一步挖掘了两位女主南俪与田雨岚理念差异的深因之一,即两人原生家庭的不同,从而将教育焦虑拓展至社会焦虑。

  围绕“小升初”问题,《小舍得》对学校层面也进行了客观反映。张雪儿与钟益代表了当下小学教师中两种典型的教育心态,前者更趋人本主义,后者更趋功利主义。社会的浮躁物欲,教育的内卷失衡,投入的水涨船高,心态的步步崩塌,家长和教师都难免产生教育困惑与人生迷惘,这些真实呈现与人性探微有时对于观众是触及内心和灵魂的。

  镜像的“仿真”处理,除了揭示多层面的教育症候,与之匹配的戏剧转化技巧同样重要。本剧通过问题化结构、观念性冲突铺设生活流达至反思层面。其将情节发展的驱动力设置为以问题为核心的分层拓展结构,并逐层展开各个问题,参加教辅补习、班级岗位竞争、学区房购买等,个个刺人神经、引人焦虑,与此同时交叉引入代际矛盾、职场竞争、中年危机、老龄现象、二胎问题等,形成“问题式”内聚性的叙述机制。在此基础上,剧作将戏剧冲突的核心聚焦在教育理念的裂变与分歧,并具化为两个家庭的紧张关系,所以本剧真正的内核是对差异化教育理念的深描和深思。

  “仿真”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真实,而情感真实又是引发思辨的效力基础。《小舍得》通过塑造立体化、多维度、成长性的形象,强化人物内心情感表达,达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纵深的得舍思辨。每一次教育压力的打击与亲子关系的冲撞都极为震撼人心,让观众从虚构的镜像中看到了现实的自我;对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解剖式展呈,也让家长们感知到孩子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代价。

  近年来,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之所以热度持续不减,是因为教育一直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和热门话题,几乎每个家庭都难以逃避,因而这一题材有着极高的受众覆盖面,更容易找到与受众的心理与情感交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类电视剧也会对观众具有认知、借鉴、启发和引导等作用,观众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品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然而,当前的教育题材剧有些还存在刻意制造和炒作话题、盲目渲染焦虑的现象,还有些利用狗血情节、夸张表演、主观镜头等放大矛盾冲突、远离生活本真。教育题材剧的创作应具有整体的真实性、反思的深刻性和积极正向的引导意识,不应只简单堆砌一些热门社会现象作为噱头。一方面,精准找到适合表现的社会热点,并通过纯熟高明的艺术手段表明作品的是非立场;另一方要不断寻求创新,密切关注和选择最新的、最热的教育问题和现象,打破“简单设置几个不同阶层家庭”的固有范式,建构起新型的人物关系,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寻茹茹系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