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雷军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进行,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潮。但随之而来的,人们的生活空间被挤压,自由被剥夺。于是,他们开始重返山林,开荒拓野,寻求新的自由和情感的救赎。韩国影片《米纳里》正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聚焦于一个韩裔美国人家庭追求“美国梦”的奋斗经历。电影讲述了韩裔男子雅各布举家从加州城市搬到偏远陌生的阿肯色州,在经营农场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曲折的故事。
《米纳里》海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现代城市群落的加速崛起,传统生活形式和价值取向被抛弃。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来的生活方式,还以巨大的生产力垄断了资源,同时,城市无比强大的破坏力量潜滋暗长,摧毁着人们原有的立足地——乡村、荒野,以及过去的记忆。
人的自由不外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影片《米纳里》没有将人的自由抽象化,没有在艺术世界里沉思理想的纯粹,没有对社会异质化问题予以批评,而是将个人自由生活的意愿融入荒野泥土中,将救赎融入实在的拓荒中。
影片以静态写实的手法,巧妙地将冲突藏于日常生活。韩裔男子雅各布一家移民到了美国西海岸,他们曾经是城市机器中一颗按部就班的螺丝钉,承受着流水线生产的重复乏味,以此换取稳定的生活。丈夫雅各布主张离开加州,赌上身家前途来到阿肯色州农场开荒,希望通过努力奋斗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妻子莫妮卡向往城市优渥的生活,她想要一个稳定的温馨的家,而不是建在一辆卡车上、随时可能被龙卷风刮上天的脆弱房子。这也成为二人不断争吵的根源。
东西文化的天然差异,把人从肤色、长相、语言区分了开来,但文化的隐性落差是无法从根本上抹平的,对过去文化的依恋又使移民有着本能的文化抗拒。城市理性的面孔,让雅各布处于精神的枷锁中。然而,城市的理想不过是物质主义的极端呈现,面对城市的扩张和被动性的行动,雅各布的眩晕感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了逃遁。可是逃离城市后的生活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妻子也对这里的一切很不习惯,两人因此常常吵架。后来更因外婆帮忙看孩子,不幸中风,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走到了分裂的边缘。
外婆对城市文明而言是个异类,她土气随意、说脏话、玩纸牌,让家乡的根系在异国荒野伸展,聚合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使家庭重归尊卑血缘的架构。相较于雅各布和莫妮卡夫妇为生活所困,外婆则活得自由自在。在女儿陷入困境之时,她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她的到来安抚了雅各布一家的焦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外婆有一种独立的生命意识,独立之中就蕴藏着尊严。
影片没有把城市与自然放在对抗的两端,毕竟城市主导了现代历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样式。只是,城市也圈定了人们生活半径,约束了情感和精神向更远地方的投射,城市生活方式驱动人们同质化成长。影片赞美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生命的活力和心灵的纯净,至简的自然生活形态与城市的繁缛、复制形成了共存局面。然而影片也表现出了忧虑,比如如何面对和应对生活中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和风险——外婆突然中风、家园被烧毁。对此,影片没有给出答案,选择了折中的处置态度,在自然荒野中接受城市的技术输入和神的庇佑。
《米纳里》对城市自然化的思考虽然少了叙事的宽度和深度,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带来的自然芳香和生活的宁静,以及在城市街灯之外绿色荧光的一片温柔。这也许是困守在城市沙漠中的人群最期待的甘露和清凉。(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