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峥嵘岁月的艺术呈现与时代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峥嵘岁月的艺术呈现与时代表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6-18 17: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韵莟

  历史的巨轮缓缓向前,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用星星之火照亮了民族前进的道路,书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与动力,艺术也为历史提供了回望和展现的舞台。作为最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电视剧艺术将党的百年历史与其艺术形态和引领时代精神相结合,让党的百年征程与历史,信仰与精神,人物与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刻画与诠释,为大众呈现了全面不乏细节、极具时代价值的百年光辉历程。

  鲜为人知的历史侧面

  我们应当铭记党在百年峥嵘岁月中每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同时也应当了解多维度、全景式的百年党史,那些掩藏在历史画卷下鲜为人知的历史侧面的书写与描摹同样应该成为艺术呈现的重点,同时也为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视角与切入点。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背景,把叙事重点放在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前的历史脉络的梳理与记载。从《新青年》的创刊,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觉醒年代》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启蒙与中国共产党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的艰难求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挖掘。许多较少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历史侧面,如《新青年》杂志的问世和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在思想上的差异与进化、碰撞与争执;革命先辈们如何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等,都在这部剧中有了较为完整和细致的呈现。从思想的觉醒到信仰的确立,最终付诸行动,让建党的历史与政治逻辑真正有迹可循。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也试图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中挖掘“耳熟能详”背后的“鲜为人知”,找寻故事的另一侧面。人人都知邱少云烈士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中牺牲。影片却详细还原了他牺牲后,从初评三等功到中央军委彭德怀亲自下令改为特等功的过程,邱少云的精神也再一次从另一个侧面被放大和铭记。

  诗情画意的艺术呈现

  如何赋予历史题材更具时代感的话语表达,如何创作出更加符合新时代受众审美期待与接受心理的艺术效果?一系列电视剧作品选择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诗情画意”中呈现党史历史和故事。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的第一次会面被安排在了陶然亭。大雪纷飞,三人踏雪而来,钱玄同胸前揣着一壶热好的花雕酒,三人在雪中的古亭里相对而坐,伴随着古琴的琴声《流水》,可谓近代版“高山流水觅知音”,革命友谊惺惺相惜之情跃然纸上,是“诗情画意”里的“陶然共醉”。蔡元培为了邀请陈独秀来北大担任文科学长,三次大雪中登门,第三次到来时,陈独秀住处的门帘卷起,心意已然明了,两人围炉而坐,共商北大的明天,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可谓是近代版的“三顾茅庐”、“陈”门立雪。在离开北京的路上,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海河边看到了一路逃难的老百姓,苍茫大地间,百姓竟无处安身。面对老人对于国家的寒心控诉,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两人不禁流下了泪水,相约建立一个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天地间的泪与怨、奋起与誓言,可谓是近代版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些挥毫泼墨的诗意化场景,既是华夏民族泱泱五千年文化中的瑰宝,亦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底色。电视剧通过其特有的镜头语言与场面调度,通过影像的力量传递给观众,“诗情画意”间,对于党史的书写也更为生动感人。

  人物塑造有情有爱

  中国古代有“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的说法。人的情感是多维度的,既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有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等情感。在以往党史类题材的电视剧中,对“国之情”描述居多,“家之情”有所欠缺,使得人物缺失了一些活泼与和蔼,温情与动人。

  建党百年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在塑造主要人物时着重加入了有关家庭和生活的篇章,让课本中板正的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外他慷慨激昂,是新思想的引领者,但是在内他也同样是不会表达,“口是心非”的父亲,被儿子们称作“封建大家长”。相反,李大钊则是温润和蔼的父亲形象。面对孩子他充满耐心,与妻子赵纫兰更是心心相印。剧中,夫妻二人坐在北大的凉亭里,李大钊对妻子的付出充满愧疚,妻子对李大钊则是满眼的心疼,夫妻二人都不想让彼此看到自己的泪水,于是赵纫兰起身坐到了李大钊的身后,前景是李大钊拂袖擦泪,后景是赵纫兰红了眼眶,虽一字未语,但夫妻二人同心共情的渲染早已呼之欲出。

  除了家庭生活,观众也看到了社会生活中鲜活的历史人物。《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与好友们不亦乐乎地吃着涮羊肉;《新青年》的同僚们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各抒己见;辜鸿铭、刘师培等人虽与陈独秀等人尽管见解不同,但思想的交锋不阻碍他们互相欣赏,可谓文人风骨、豪迈旷达。这些亦或是同窗亦或是同僚之间的情义,也同样感动人心。“情与爱”的注入,让历史人物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

  历史与时代守望共舞

  历史与时代从来不能被分割,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应当为历史披上现代的语境,予以现代人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

  电视剧《山海情》帮助我们一起回忆起九十年代西海固吊庄移民的那段艰难历史。当看到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的全面改变,看到涌泉村从黄沙漫天到绿水青山,观众会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与环境,进而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致富的道路。跟随电视剧《觉醒年代》,我们回到了百年前文人志士试图为国家找寻一条光明出路的岁月,目睹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青年学生们他们对于爱国和救国的决心和勇气,对于信仰的忠诚和坚守。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电视剧中回望党史、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以史明鉴,找寻心灵的共鸣与家国之情,从而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