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艺创作怎能自我陶醉、南辕北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文艺创作怎能自我陶醉、南辕北辙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09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雷 军

  电视剧《北辙南辕》是导演冯小刚执导的首部网剧。拗口的片名,有意颠倒的语序,都显出创作者时代破壁的猎奇味、摆脱文化规训的野心。成语文化被张冠李戴到餐馆,严肃文化被消解的背后,这是对生活的初衷与现实相背离的自嘲,还是文化压力的释放和摆脱女性“第二性”标签的真心吐露?

文艺创作怎能自我陶醉、南辕北辙

  《北辙南辕》海报

  近年来,从《欢乐颂》到《三十而已》再到《北辙南辕》,电视荧幕一路追赶现代职场女性的步履,但总无法真切地表现大时代下她们生活格调的千姿百态以及小众情调的趣味绵长。女性对生活的感知力和应对力是一流的,社会的瞬息万变都能在她们身上纤毫毕现,可以说,女性生活样式是社会的注脚和风向标。三部剧中的女性角色既保留了古典女性的温和、善良,又具备职场女性的刚毅果决,一手驱赶自己奋斗财务自由,一手盘点着感情的立命之所,从肩挑社会家庭的千手观音,变成了迎接尘世枪林弹雨的都市丽人。不过从豆瓣评分来看,三部剧收视率连续跳水,到《北辙南辕》只剩下4.7分,有种喧嚣归于平和,曲终人散的感觉。

  《北辙南辕》难以忍受女性奋斗之伤,放弃了安迪、顾佳、王漫妮的励志故事套路,开启了躺平生活模式。故事现场从社会、公司转移到餐馆,空间收缩隐喻了女性从职场、情场的全面撤退。奋斗历程的止步,精神的回路,经历了职场的风云和情感的撕裂,她们已无力出走,精神萎缩之下回归自己小屋或者家庭之下,安稳度日。理想主义旗帜虽不再举,高雅的气场犹在。以“北辙南辕”为圆心的饭圈、文化圈和关系圈显然有别于平民的烟火生活,没落都市丽人的文艺范还端着,但曲高和寡的生活之下少了一些精神厚度,甚至还有些媚俗嫌疑。如果说《欢乐颂》《三十而已》看点在于现代城市女性创建的生活新境界,那么《北辙南辕》只剩下一张张终日浸泡在餐桌上醉眼朦胧的面孔,此时,躺平不是精神的自娱、奋斗后的调整和疗愈,而是心智的流放和精神的沙化。

文艺创作怎能自我陶醉、南辕北辙

  《北辙南辕》剧照

  客观而言,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剧中五个女性没有放弃自由,相反她们以更现代的方式为自己松绑。经历了《欢乐颂》《三十而已》的奋斗套路后,她们与传统期待的裂痕更深了,她们不相信浪漫的甜味、泪水的苦味和风险挑战,不把自己与男人捆绑,对感情有着斩钉截铁的决断;她们认同个人的寂寞和生命的安稳,家庭不过是个稳定的代名词,男人不过是携手并行的同伴,甚至是消费对象;她们根本没有打算成为社会期待的角色,成为有缺陷、自由的存在实体,而不是一个文化的想象符号。消费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她们重新梳理女性身份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她们用反讽的话语挑战既定的社会秩序和历史定律,传统女性附着的意义不断流失;她们面对生活变得慵懒,彻底放弃奋斗的冒险想法,从被围观、被期待的公共生活中跳出,走向喧闹的沉寂和华丽的平庸。事实上失去诗意的女性,只是一种消费品和物化对象,不能被人给予尊重和想象。

  《北辙南辕》延续了冯小刚作品的语言戏谑模式,但少了平民化关注和情感礼赞等类型化主题后,笑意中少了眼泪,创作形式少了意味,满屏的疯言疯语、夸张的语言填平了思想深度,也屏蔽了奋斗女性的真情活力和虐恋情深的纯真体验。反讽语言是理性思考社会,消解社会问题的方式,剧中人物劲爆的对白破坏了语言的美感,也毁掉了对语言的虔诚和敬畏。面对悲剧的生活,语言要似匕首穿透平庸;面对喜剧的生活,语言要柔和诗意地予以矫正。剧中人带着负面情绪,互相围攻堵截,剥离自我的期待和希望,最终难以自救和救赎。

文艺创作怎能自我陶醉、南辕北辙

  《北辙南辕》剧照

  《北辙南辕》虚构了一个女性自主的舞台,有意摆脱男性视角和父权文化的威严,但她们精神的落寞总与男性有关,困住她们的恰恰是人生的内卷与心理的失衡。理性认识自我的社会性,平衡两性关系,才能站直不躺平。颠倒文化序列并不意味着自我解放,乱贴文化标签并不等于创新,这一切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自我陶醉。唯有以文化丰富心智,找到维系自我的精神产品,才不至于随波逐流、南辕北辙。(雷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