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部非标准都市剧靠什么感动了观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一部非标准都市剧靠什么感动了观众

来源:天津日报2021-08-10 09: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春萌

  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我们每个人,都是橱窗人。你可以摆放各种贴有自己专属标签的物品。进自己的橱窗,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外界迅速了解,经过美化后的自己。你摔倒了为什么这么着急爬起来?躺会儿,不也挺好的。可能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的规则和限制,但是我们每个人也是独立和精彩的个体,即便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啊,都是会发光的。

  一个突如其来的假期,一段不规则的生活,一位不体面的主角,一场关于生活与成功是否有标准的讨论……哔哩哔哩平台上线的12集都市题材短剧《突如其来的假期》,在这个暑期创造了一系列新名词,如“清新丧”“她扶女孩”等。一部从叙事结构到艺术风格,从故事主体到思想主题,都与人们印象里的都市剧相差甚远的剧集,却靠其精准的观众群定位和“非标准”的话题讨论,成功吸引了当代都市年轻人的注意力,也为当下都市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范例。

  叙事反套路反模式

  《突如其来的假期》这部剧全剧只有12集,每集不到30分钟。讲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单身女性榴莲,由于母亲的意外去世,她原本自得其乐的生活被打破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榴莲不知如何应对,索性给自己放了个短暂的假期。表面上她用幽默不屑的态度调侃生活,却在内心深处的回忆中寻求母亲和自己的和解。

  剧中金句频出,引人深思。“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你为什么目光如炬啊?因为心中有火,在黑暗的日子里,要坚信前方有火!”“你摔倒了为什么这么着急爬起来?躺会儿,不也挺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橱窗人。你可以摆放各种贴有自己专属标签的物品。进自己的橱窗,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外界迅速了解,经过美化后的自己。”“要想解决问题,禁止死缠烂打,尊重女性,从点滴做起。”

  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反模式的剧情和非标准化的台词,与很多处于“内卷”“焦虑”的观众形成了情感共鸣。

  该剧的编剧、导演王佳曦在播出期间写下了一篇《Lady Tough诞生记》的自白:结合本剧的主题,我们创造了一个词语──她扶女孩,是toughgirl的谐音。《她扶女孩》是榴莲的插画作品,也是本剧的精神,意为Life is tough,I’m tougher(生活不易,但我更坚强)……影视作品中的女性都太“体面”了,哪怕遇到困境,她的姿态仍然是体面的,可现在生活中的人很多时候是尴尬的,这才是真实的一面。她是一个真实的人,那她就可能没有做大众眼里绝对正确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事。榴莲的行为逻辑反映的就是最开始的设想,我们的生活真的一直能这么体面吗?每个人都有尴尬、翻车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东西给掩饰掉,但为什么要抹过去呢?它就是你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延伸出了“她扶女孩”的定义。

  “这部剧是人物驱动故事的,我们想挖掘人物形象丰富的一面,而不是让人物去为强情节服务。我们做这个题材,在前期就很清楚它可能不会是一个大众的作品,但我认为需要有勇气去尝试更多元化的创作,《假期》的创作中实验性的方面就挺多。”王佳曦表示。

  “反套路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李维表示:这部剧的叙事模式,跟咱们习惯的以往的都市剧不一样。按传统的编剧模式来讲,它是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叙事模式的,比如,要有一个典型的矛盾,那么这个矛盾通常是围绕一件事儿,比如说破案、认亲、PK第三者或者是职场上的一些跟上司、同事、客户的矛盾等。通常有了这个矛盾,就可以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编剧设计一些悬念,中间的部分有波折有逆转,可能会有一个大低潮,基本上大低潮会出现在剧的中后部分,最后是怎么解决矛盾。但是《突如其来的假期》这个剧,我个人感觉它的矛盾不是一个具体的矛盾,也不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事件,它在整个的趋势过程里看起来是比较松的,这个剧更多的是围绕着关系,围绕着人物的关系去引发一系列的事件,一个个小的矛盾,它是穿插在每一个分集里面的。而30分钟一集的片场,除去了片头片尾,大概也就20分钟左右一集,这种编排一是配合剧情不显得沉闷冗长,二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碎片化观看习惯。

  剧情直面社会矛盾

  与传统的都市题材剧主打励志、奋斗、拼搏的基调不同,《突如其来的假期》带着“清新丧”的风格,每个分集的故事呈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问题,“孤独不是敌人”“你的生活需要一条鲇鱼吗”“停止你的性别表演”“面包会有的,那爱情呢”……

  王佳曦表示:每一集我们都引入当下的社会议题作为探讨的中心。有几个话题是最初便定下的,比如代际、孤独、面包与爱情,还有性别扮演、性别偏见。其实片头的“榴莲小剧场”,也都与每集的主题相关联。关于这个设计,我们当时就是想做一些好玩的尝试,因为在正片里,榴莲不可能展现得那么疯,在“小剧场”里展现一些她潜意识里的行为和疯狂的内心,让大家在进入正片之前,有一个关于这集主题的热身。

  “每一集有一个分主题,是《突如其来的假期》的一个明显的特色。矛盾松散化的叙事,使它的每一集都是可以单拎出来,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故事,一共是12集、12个相对独立却又关联的小单元串起来,就好像一列火车的几个车厢串起来,共同奔向整体的目标,去反映总体的社会矛盾。”李维分析,“这部剧的情节有时候显得荒诞离奇,但是它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却非常真实,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虽然这部剧并没有给人们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恰恰如此,却是它比较高阶的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它是去抛出一个问题,让观众有一个选择和思考。其实更多的对于人生来讲,它不是一条标准道路,它可能有很多的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现代的人,其实我们对作品欣赏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不希望它强制地给予我们一个答案,而是给予我们一个选择,我觉得这个是《突如其来的假期》区别于单一答案的那种传统套路的影视作品的一个进步。而这种对自我选择的呼吁,对非模式化、破模式化的这样的一种呼吁,似乎也是整部剧的终极命题。”

  这部剧中的几个主人公,分别代表了非标准化的这么一部分人的立场、现状或情感。例如傅首尔饰演的未婚中年女性,角色在剧中谈到女性的婚姻问题时说:“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单身,反正都是会后悔的,自己开心就好。”在另一个章节里,主人公的独白也暗合了这样一种声音,“培育我的也是毁灭我的,他可能让我得到了很多‘似乎觉得得到的是好的’东西,但是我的心灵似乎告诉我,可能这不是我要的。”

  “所以虽然在这12集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矛盾,但是我觉得它在每一集里面,包括女主角面临的婚姻问题,跟她妈妈不合,事业上跟她老板有冲突。然后通过一级一级的小矛盾,主人公开始去思考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OK,我忠于自己就好’。这部剧就是以这样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去展现一个总体的社会矛盾,去引发观众的思考。”

  引发思考的“减压阀”

  在剧集最后,这样一段台词诠释整部剧的核心观点──可能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的规则和限制,但是我们每个人也是独立和精彩的个体,即便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啊,都是会发光的。

  李维表示:在当下社会,人们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内卷、焦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文艺作品需要起到“减压阀”的作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总绷着,弦儿总紧绷着就容易断,人也如此。所以人们需要一些简单的治愈手段,更轻松的治愈方法。人们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舒缓放松,甚至是从艺术作品里寻找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突如其来的假期》这部剧,很精准地把脉到了当下都市里,进入职场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压力点,并试图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对于缓解整个社会的焦虑情绪是有好处的。

  “人生它就是一个平衡,它也是一种选择,它不是一个对错。这部剧在这个层面是有一定的哲学思考的。它给予了我们一种选择的出口──谁规定人一定要做对的事,我们也可以做错事,人一定是要完美的吗?人的一生就是不完美的,你应该去接受它,坦然面对它,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可能你坦然接受了之后,在你得到疏解,与自我和解之后,也许你未来的人生可能会比现在,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追求真正渴望的目标。”

  在剧集中,借助于哔哩哔哩平台的互动技术,随着情节发展,播放界面会给出对相关话题的投票,并显示实时投票数据。这也是一种很新颖的观众互动模式。在李维看来,这样一种互动不只是能够提高剧集的娱乐性和话题性,它所收集的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投票数据,可以应用于很多社会研究领域或是给决策层提供一种数据参考。这也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的体现。(胡春萌)

[ 责编:李浩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