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职场情感剧需要稳定的人物形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职场情感剧需要稳定的人物形象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24 18: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才庶

  今年暑期新剧纷纷上线、热度颇高,如冯小刚执导的网络剧《北辙南辕》、聚焦异乡拼搏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关注职场生存的《理想之城》、表现女性困境的《我是真的爱你》。不管是渲染富贵的京城生活,还是呈现忙碌的职场打拼,不管剧中人物是持守最初的理想还是陷入背叛的深渊,这些职场情感剧将重心放在女性的成长上,塑造了积极进取的女性群像。

  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由“80后”导演吕行执导,刘涛、王媛可、袁文康、杜淳、李念等人主演,丁丁、王宛平母女俩担任编剧。王宛平是著名电视剧《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编剧,丁丁与王宛平合作过《狙击手》《金婚风雨情》等作品。此次《我是真的爱你》集中于职场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试图表现女性生育、职场暴力、性别歧视、身份歧视等议题。刘涛饰演的萧嫣、王媛可饰演的陈娇蕊以及李念所饰演的尤雅代表了通常意义上女性的三种生存状况:萧嫣叱咤于风云职场而无家室之累,陈娇蕊陷入职场竞争与家庭育儿的两难处境,尤雅则是享受母职工作的全职太太。事业型、兼顾型或家庭型的女性穿过了寂寞,走过了荆棘,却各自困在生活里。事实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业型,萧嫣会遇到真诚的爱情而面临婚姻的召唤;也从来没有完美无瑕的兼顾型,顾此失彼在所难免,陈娇蕊不断在孩子的哭声与临近的会议之间捉襟见肘。这些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话题,重要的是影视剧如何通过起承转合的故事与个性饱满的人物去突出话题,而不是将话题直接置入人物对白。

  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之旁,应该有势均力敌的男性形象,如此职场情感剧才更具力度且有情怀。《我是真的爱你》中的女性形象是清晰而具有辨识度的,而剧中的男性形象则相对薄弱。女主角陈娇蕊的丈夫莫铭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大夫,可是这个人物形象极不稳定,时不时地智商掉线。莫铭出场时是一位精心呵护孕妻的丈夫,只是对妻子“职场隐孕”的行为持有异议。在医院里,莫铭是深受爱戴的医生,科室师弟心目中的榜样。诊室里抱来了一位吞食异物、呼吸困难、无自主意识、氧饱和度低的患儿,师弟问他是下气管镜还是切开气管,家属心急火燎要求尽快手术,莫铭几下就拍出了儿童气管中的异物。此时,莫铭尚是一位极具主见与能力的医生。

  随着剧情的发展,莫铭身陷医患冲突,从三甲医院辞职,去社区医院求职,再到月子中心任职,遭遇滑铁卢式打击。此外,陈娇蕊向莫铭提出了离婚。莫铭找到西娅集团的法律顾问齐彬帮他打离婚官司。齐彬是大型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负责公司千万级别的商业官司。莫铭竟对此毫无知觉,非让一位擅长经济法的律师给他打离婚的民事官司,说:“反正我只相信你”,并从兜里掏出250元,说这是律师咨询费,惹得齐彬无语又无奈。同样匪夷所思的是,女儿发烧住院,莫铭念女心切、不顾探视规定、在警察面前抱起女儿逃窜。这个人物充满矛盾,时而是业务能力高超的医生,时而又是法律知识匮乏的落魄者;时而是温柔敦厚的丈夫,时而又是罔顾家庭的爸爸,而这种矛盾并未增加人物的饱满度,反而不断破坏人物的形象设定。在40集的剧情长度中,至少,他应该是智商稳定的人物。

  《我是真的爱你》涉及职场晋升、生育选择、丁克生活、家庭暴力等方面,将女性主义视角延伸至主角行为与对话层面,对现代都市女性进行了多方位演绎,借此表达职场育龄女性面临的社会性别和身份焦虑问题。遗憾的是,该剧在表现女性议题之时主题先行,抛出一个个话题,却并不着力于情节冲突的典型性与人物形象的稳定性,特别是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显得粗糙。19世纪人们普遍接受女性应该留在家里生儿育女的观念,认为女性就应该把婚姻和抚养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20世纪哲学家波伏娃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其生理条件而是政治与法律的限制。生物学性别与社会性别被区分开来。21世纪的中国影视剧尤其是职场情感剧突出关注女性生存处境,但是其中相当比例的影视作品在为女性赋予光环的同时,牵强地打造出极不稳定的男性角色,让男性成为一种衬托乃至依附,丧失了人物魅力或真实内涵。在影视作品中想象性地弱化男性角色恐怕是剑走偏锋,毕竟女性主义的诉求是实现男女平等。

  如今我们深夜看剧,画面闪过的都是梦碎的颜色。

  期待一个好的人物形象,聪明也好,憨厚也好。

  等待一个好的故事结尾,欢喜也好,悲伤也好。(周才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