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脱口秀熬到第四年终于进入黑魔法圈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脱口秀熬到第四年终于进入黑魔法圈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8-27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唐 山

  如果我取笑一名色盲症患者,将同学围观他的恶行,称为观摩“色盲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或者我挖苦一名相貌平平的女生,说她不适合抢银行,因为有监控,而她又不上镜;或者嘲笑一名残疾人,说他的身高与战斗力会被小学生鄙夷……那么,我的良心将会痛多久?会不会因此而“社死”?

  然而,人性总有幽暗,它充满诱惑力。越是被道德禁止,便越有尝试它的意愿。所以我被《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所吸引,几次笑出了声。

  这是因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找到了有效的言说策略:找来色盲症患者、相貌平平的女生乃至残疾人,让他们主动“自黑”,在幽默的掩护下,我的人性恶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

  同样一句话,如果我说出来,就是“让人恶心”,而他们说出来,就成了“自信的体现”。虽然同样的话,社会功用完全不一样——提供“怼得人无话可说”的“黑魔法”的爽感。作为观众,我真是为“自信的体现”而笑吗?不,我是为“黑魔法”而笑。

  必须佩服《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这套“黑魔法”卖得巧妙,无痛无血。

  我们为什么喜欢“黑魔法”

  所谓“黑魔法”,又称黑巫术,是以伤害别人为目的,透过放蛊、诅咒、秘密仪式、书符等手段,达到迷惑、役使、嫁祸等目的,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害。

  “黑魔法”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泯灭个体判断,使人不得不接受已有的结论。

  其次,炫耀能力,使人对它盲目信任、盲目崇拜。

  其三,与经验、情感等弱理性因素连接,窒息人类的自我反省能力。

  “黑魔法”最擅长的手段就是:你不觉得好笑吗?你不觉得这也是一种才能吗?为什么你不笑呢?你笑了,不就证明你可以接受它吗,为什么还要装模作样?

  这套话术能成功,因为它准确地击中了公共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两个BUG:

  一是理性是用来证真的,不是用来证伪的。只要不间断地经历考试、写作业,坚持十多年,任何人都会坚信,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如果写不出,只能得零分,而编造一个貌似合理的答案,总比零分强。理性的前提是怀疑,考试却成功地将它变成相信。当理性被宗教化,个人经历、神秘体验、直觉等,统统会被收编成“证真”的方式。于是,“笑了”就代表一切,任何“笑了”之后还批评的人,就是虚伪。

  一是无法分清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界限。集体生活努力培养一种价值观——集体的错误中必有个体的责任。教育者似乎坚信,即使你没责任,感到内疚、害怕、压力也是弊大于利,也是一种成长,至少可以提升责任感。可一个不确定性、恐惧的青春期,会让人的心理无法走出某种怪圈,终生只能用自恋来冒充自尊。

  一声“不”就那么难说吗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演员们要么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要么有留学海外的经历,要么有不错的职业记录……他们属于文化素质更高的人群,有更清醒的自我意识,且了解更多的信息,许多表演者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什么在他们中,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个梗违背了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恶心”?

  就算是一道名菜,也会有人说“我不爱吃”。现实是,《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演员们无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显然,他们集体都已被“社会性说服”了。

  这种“说服”有标准方法,被清晰地写进MBA的教科书中,即:提供规范-创造声誉-形成成功案例-无限复制。

  这基本就是《脱口秀大会》的发展之路:将某种表演方式定义成“脱口秀”,找到一个能充分吸引眼球的平台,包装出流量明星,鼓励后来者模仿明星。其中最大的成品,莫过于李雪琴——学霸,普通人,渴望成功,没有基础艺术训练,足够幽默,有平民气质。

  李雪琴不缺原创能力,但作为个体,很难具有销售、包装、持续高质量生产的能力,但商业化操作可以补足这些短板。于是,李雪琴成了“丑小鸭变天鹅”童话的现实版,成了解决不受关注、职场遭遇挫折、缺乏成就感、找不到职场目标等现实困境的金钥匙。

  一旦被这个捷径所诱惑,就必须签订将个人良知与利益清晰分开的契约,并在现实的反复揉搓下,形成“自觉性”。《脱口秀大会》并未明文规定:“可别提负面意见,可别跟我讲道德,对违背道德的梗必须接受。”可任何“成熟”的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干。

  于是,不论个性如何,不论曾有怎样的梦想与坚持,都难逃“社会性说服”的格式化。

  大家都被套在了循环中

  相信《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节目制作方也不想贩卖“黑魔法”,但总有一种力量,将大家都绑定在其中。

  如果说,曾经的持续劳动靠暴力来实现,现代社会则依靠人的“自我奴役”,只需制造足够大的收入差距,给部分人不必要的奢华,并将这些安排阐释成“规则的必然结果”,那么,注定会有人“自觉”地接受规则、维系规则,等他们意识到其中的悖论,也已无法挣脱。

  靠出新上位,《脱口秀大会》宿命是必须出新,可世上什么东西能持续翻出新意呢?特别是这个“新”被规定,只能在狭窄的空间中舞蹈……那么,《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也就只好用“伪创新”来替代创新。比如把街头巷尾低素质人群对女性、残疾人等的歧视,用保证安全的方式来表达。

  这种表达是“批判社会”吗?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对人性幽暗的加持与按摩,是将它们转化成“必有的恶”“调侃一下就可以的一个小问题”。正如宋人也会在笔记小说中记些“河东狮吼”,却不代表作者们同意男女平等。在传统相声中,有时也会调侃一下孔夫子等大人物,前提是无人会当真。在行业的实际交往中,传统相声业反而规范最严格、礼数最古板。

  与梅菲斯特签了契约,就必须接受其规则——作为职场人,必须按时焦虑、按时放松、不得不按市场价格去购买快乐、持续创造剩余价值……这才有脱口秀的生存空间,在这个大循环中,没有谁能真正自由。

  表演与舞台分离是致命伤

  人类需要娱乐,没必要把娱乐与道德感对立起来。

  考虑到人性中有幽暗,且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困境,我们也确实需要“黑魔法”赋能。现实是,从不存在一个完全拒绝“黑魔法”的社会,百分之百完美的社会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会因丧失提升的余地,使人类失去动力与方向,走向腐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脱口秀大会》是必要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它明明只是“小吃”,却被放进了美食城。

  作为小吃,只有依靠走街串巷,才能生存下去。小吃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也不能匹配所有人的口味,低成本、高风险的运作模式逼迫它深入理解用户需求,不断完善自己。将小吃升格为大吃,既害了小吃,也害了美食城。

  然而,《脱口秀大会》却被放进精英文化的殿堂。表面看,脱口秀的“层次”提高了,有利于行业发展,可事实上,《脱口秀大会》因远离普通人,已很难接上地气,只好靠模仿、借鉴来续命。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越来越明显的小品化,表演权重明显增加,对跨界梗、点评的过度依赖……已呈现出表演与舞台分离的恶果。

  脱口秀源自美国,虽也在电视中播出,但属成人节目,脏话、荤段子满天飞,当然可以清洁化,但清洁化后,它真能变成“阳春白雪”?靠这样的“阳春白雪”,助长的究竟是理性精神,还是反智主义?

  脱口秀的格局太小,解构性远强于建构性,很难承托起严肃话题。

  所以,《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带给观众的惊艳越来越少,老梗、滥梗、自黑梗泛滥,话题空间依然狭窄。这说明,脱口秀真正的舞台在酒吧、小剧场、社区文化中心、企业年会等,这是脱口秀得到养分的土壤。漠视这个根本,勉强将它摆在大舞台上,脱口秀会日渐退化成小品的“压缩饼干”,最终被观众们抛弃。(唐 山)

[ 责编:李浩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