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系列剧“火不过三”怎么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国产系列剧“火不过三”怎么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9-13 09: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文杰

  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领衔主演,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谷》的《云南虫谷》8月30日在腾讯视频播出,上线仅8个小时,播放量即破亿。5集之后,口碑开始下滑,目前稳定在豆瓣评分7.0分左右——远远低于上一部《龙岭迷窟》8.2分的高分,回落到与潘粤明和导演费振翔这对组合缘起的第一部《怒晴湘西》基本持平。

  从《爱情公寓5》《乡村爱情12》到《大江大河》《欢乐颂》《赘婿》,统一IP的系列剧开发在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磨合,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构架和制作流程,渐成气候。系列剧集开发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是因为其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通过热度累积降低开发风险。

  但是,政策变动、演员更换、改编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也会令其市场行情产生很大波动,所以国内系列剧的寿命普遍较短……《云南虫谷》的表现就非常典型:一方面观众忠诚度高,开播即有大量固定的看客涌入;但是5集过后,新加入的遮龙寨村民支线招致原著粉强烈不满,即便是普通观众也不满意这一改编,令一路探险的紧张感和爽感放缓。无论如何,不管是《鬼吹灯》系列还是《大江大河》《欢乐颂》,系列剧在市场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火不过三”仍是普遍无法解锁的“魔咒”,究竟怎样才是可持续的开发模式?

  热闹之下的尴尬

  开发风险降低了,口碑却一部不如一部

  市场之所以热衷系列剧集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降低风险。业内一直有个说法:“做完一个项目后,第二个项目是归零的,依旧要承担100%的风险”。但系列剧天然拥有上一部作品积累的热度和口碑,观众和市场对其抱有更高的期待,开发风险相较于单部剧降低。即便第一部不是很挣钱,但只要打响品牌,第二、三季就会有巨大的商业回报,如果再深度开发,这个系列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影视作品了,而是一个能产生很大衍生价值的IP。从储备IP到开发系列剧集,“可持续开发”已经变成影视行业一个巨大的增量。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前期规划,一部剧火了之后才想做续集,甚至扎堆争抢过度开发,没有长线开发的系列剧概念,造成的挑战和障碍难以破解。例如,国内大多系列剧是根据IP改编而来,国内一个IP的授权年限通常是6年,而一部剧集从拿到授权到前期策划、开发剧本、拍摄制作,再到成功播出,需要三年到三年半的时间,这意味着第二部作品可能还没拍摄IP授权就到期了。如果制作方继续取得IP授权,就要面临重新议价,而天价版权费足以让项目止步。如果第一部作品火了,演员、制作人员的身价同样也会上涨,想要保持原班人马非常困难。所以,国产系列剧熬过三季的少之又少,要么陷入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的尴尬境地。

  制作模式转变

  提前规划、整体开发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现有相对成功的系列剧,均是在IP开发之前就做好了至少两到三季的整体规划。剧集制作是一个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合作的庞大项目,稳定的制作团队不仅可以确保作品质量,也可以延续作品的气质。如此一来,作品之间即便在内容上没有关联性,但依旧会带给观众亲切感和熟悉感,慢慢形成体系的概念,发挥系列剧的优势。

  例如《欢乐颂》《大江大河》,都是正午阳光一家制作公司统一开发,编剧、演员等最重要环节的一致性通过合约得到了保障,导演中间有更换,但剧集的风格、调性始终强调统一性,剧情连续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因此迄今为止与观众见面的两部《欢乐颂》和《大江大河》水准均保持在国剧爆款的“高位”。相比之下,同样是正午阳光开发的《琅琊榜》系列,第二部《风起长林》是在第一部大火之后才启动的再开发,故事和演员都另起炉灶,市场认可度大相径庭。

  《鬼吹灯》IP开发一度非常混乱,N个不同版本的“胡八一”让人很难记住,内容上也或重叠,或断层,无法串联起一个连贯的、令人信服的《鬼吹灯》故事。直到2015年,企鹅影视买下八部《鬼吹灯》的网剧改编权,宣布将逐一开发上线。2016年,企鹅影视联合正午阳光拍摄了第一部《精绝古城》,由靳东扮演胡八一。2017年,管虎接手第二部《黄皮子坟》,这是管虎团队第一次执导网剧,或许经验不足,最终的市场评价一般;经过了第一部的试水,2019年同样由管虎监制、费振翔执导的第三部《怒晴湘西》终于踩到观众对此类探险题材的兴奋点上,彻底告别了“坟头跳舞”的时代。

  《龙岭迷窟》则可以算作《鬼吹灯》系列的转折。以这一部为起点,企鹅影视开启了五部连拍的季播剧规划,并最终确定了管虎监制,费振翔导演,潘粤明、张雨绮、姜超组成的固定演员阵容。正在热播的《云南虫谷》是第二部,后续还有《昆仑迷宫》《南海归墟》《巫峡棺山》待播。

  这意味着,在整合版权的基础上,经过了6年的尝试,《鬼吹灯》IP已成为近几年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稳定排播的系列剧。而这五部能够“成事”的核心密码就是提前规划、整体开发:设定一位剧本总策划,采用固定的编剧团队,其中《龙岭迷窟》和《云南虫谷》都是编剧杨哲。同时,在保证五部故事连续性的同时,让每一部都有各自的特色,去原著故事发生地取经拍摄,对地理面貌做差异化的呈现等,比如《龙岭迷窟》体现的是陕北风光的黄色,《云南虫谷》会呈现以热带雨林为主的绿色,《昆仑神宫》将会体现冰川的白色。这些都是整体运作的思维模式。

  破解难题

  从受制于演员到成就演员达到双赢

  一直以来,一线演员是国剧市场隐形的话语权掌握者。对于系列剧来说,稳定的演员队伍是最难攻克的实际性问题。起用一线演员,通常档期繁忙,很难配合系列剧动辄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开发期;起用上升期演员,第一部剧火了之后身价暴涨,成本会大大增加。因此,“原班人马”难聚齐成为系列剧“掉粉”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午阳光开发的《大江大河》《欢乐颂》以及腾讯开发的《龙岭迷窟》《云南虫谷》“鬼吹灯”系列,之所以能形成稳定的“弄潮三子”、22楼“五美”、探墓“铁三角”,在于确定演员之时并没有像单剧开发那样寻找扛收视的演员,而是从剧集和演员个人发展的共赢角度寻找最为匹配的人选。

  例如王凯,在《大江大河》之前,他通过《琅琊榜》《伪装者》《北平无战事》等男性群像剧获得了新人的极高起点,此时亟待一部过硬作品证明其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男主角并与偶像演员划清界限。三部连续拍摄的《大江大河》,对王凯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机会,三年只演一个“宋运辉”对一位正处于上升期的演员来说就转化成了一种厚积薄发而非人气消耗。事实证明,王凯的这一选择成就了作品,更成就了自己。

  《欢乐颂》之于刘涛,《鬼吹灯》之于张雨绮亦是同理。前者身上一直贴着“贤妻”标签戏路难以拓宽,“安迪”帮助其一举打开“女强人”人设,包括之后的综艺、直播,刘涛近年的个人发展与《欢乐颂》标签毫无违和;后者在接拍时正处于离婚、家暴等多重负面新闻困扰中,市场认为其口碑已经很难挽救,个人状态很低迷。在一档以经纪人为主角的综艺节目中,张雨绮经纪人向其推荐《鬼吹灯》时提到,这个项目的“缺点”是除了野外工作环境艰苦,还要在剧组连续拍摄,可能从“娱乐圈”消失长达一年,但优点是可以暂时避开外界纷扰,全身心投入表演创作——一部过硬的作品,是挽救其演艺事业的唯一机会。张雨绮最终接受了经纪人的建议。

  影视化改编

  搭好台子还得把戏唱好

  搭好台子,还是要把戏唱好。在系列化开发的布局下,系列剧要持续输出精品,关键还是品质和内容的把控。《鬼吹灯》系列网剧对特效和原著还原都非常有诚意,在《龙岭迷窟》和《云南虫谷》中,西夏王陵、黄河水道、雨林等都为实景拍摄,从成片效果来看,实景的质感和真实感显然比特效抠图更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云南虫谷》在五集之后出现了口碑的明显下滑,究其原因当归罪于改编没有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增加了原著中没有的遮龙寨村民支线,并且情节占比很大,原著党认为是“乱加戏”,普通观众也觉得焦点偏移,追剧不过瘾。

  事实上,这种不满意也是IP影视化改编中难以绕过的难题:潘粤明版本的鬼吹灯系列网剧,主角团在寻宝的过程之中始终处于“前有狼后有虎”的紧张状态,这些都是原著赋予的天然基础,改编成网剧“照搬”就可以了。《云南虫谷》虽是原著系列最精彩也最恐怖的一个篇章,也是让很多原著读者都期待看到影视化的一个篇章,但唯一的缺点就是篇幅短、人物单一、情节单线,不符合影视剧需要冲突推动的规律,“不得已”加入了支线情节和人物,而遮龙寨村民的加入,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另一方面也是为最终体现和解与合作的主题。

  《云南虫谷》之后,鬼吹灯系列还有《昆仑迷宫》《南海归墟》《巫峡棺山》排队待播。另外,今年内还有《大江大河》《赘婿》等值得期待的“下一部”待拍。相信在越来越多的作品与市场磨合过后,成熟稳定的制作团队、固定的受众群、越来越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系列剧的未来不仅是一门好生意,更是观众可以托付的一份期待。统筹/满羿(杨文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