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典94版诸葛亮是怎么炼成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经典94版诸葛亮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1-18 10:33

  作者:刘长宇

  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电视工作者提出“中国文学名著影视化”的构想,随即中央电视台开始制定拍摄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的计划,先后完成了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98版《水浒传》四部影视剧。剧中诞生了许多经典角色,如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欧阳奋强的贾宝玉、鲍国安的曹操、李雪健的宋江等。这些角色鲜活而富有生气,仿佛从小说中走出来的一般。其中94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避不开的经典形象,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导演的精心设计和演员的精湛表演。

  首先,以神塑形。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其他三部不同,小说中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且有史料可查的。西晋陈寿《三国志》中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短短数语,除将青年诸葛亮的身高、容貌等外形特征清楚描写之外,还流露出其卓尔不群的飘逸之感。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充分借鉴传统曲艺塑造人物的方法,用虚实的神韵增强外形的塑造。手握鹅毛扇的姿势,采用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写意的表现方法:中指和无名指实靠,食指和小指微翘虚掩的手势,巧妙表现出鲁迅笔下“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妖”的色彩。扇扇子的动作,采用扇尖轻击左肩,表现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和气质。坚定的眼神配上些许儒雅的动作,将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定神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以情感人。《三国演义》属于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因此在表现人物时也充分借鉴了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塑造方法:利用细节的巧妙设计,在规定情境中让人物流露出丰富而充沛的感情,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在《卧龙吊孝》一集中,最初设计是在纸钱飞舞当中,诸葛亮呼喊着:公瑾(周瑜),慢走,我来也。密谋了一夜的东吴大将们准备杀掉诸葛亮,老将程普顺势拔出剑刺向诸葛亮的时候,赵云从身后跳出,挥剑将对方的剑打落,紧接着鲁肃走出来迎接诸葛亮入内。当做完案头工作之后,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提出增加一个小动作的建议:诸葛亮应该将打落的剑拾起来,还给程普。一个小细节饱含了溢于言表的潜台词:我诸葛亮满怀真诚之心来凭吊公瑾(周瑜),你们却要杀我,你们杀吧。其中蕴含了诸葛亮的气度、真诚和委屈等复杂的感情,让角色更加真实、鲜活和立体。在《火熄上方谷》一集中,诸葛亮用计将魏将司马懿引入包围圈,准备用火将其烧死。就在此时,电闪雷鸣天降暴雨,淋熄大火救了司马懿。此时的诸葛亮缓缓闭上眼睛,什么话也没说,任凭雨水拍打,将诸葛亮当时无奈、悲凉、灰心等复杂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而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随着流淌的雨水带走了,在这样无声的画面中“景衬托人,人化入景”,达到了人、景、情的高度融合。

  最后,塑魂立人。中国自古就有“祖先崇拜”的传统,一般需要具备“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精神的先贤才能受到后世的瞻仰。巴蜀地区从古至今,老百姓在寒食节、清明节都有祭奠诸葛亮的习俗。晋朝、唐朝等多个封建王朝的君主对诸葛亮极之推崇,甚至还为其修祠立碑。为什么这样一位战争的“失败者”却被后世瞻仰膜拜?唐高宗说:诸葛亮之所以入祀武成王庙就在于他以“王业不偏安”而帅弱旅北伐强魏,有武且有德,能征而道正。康熙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尔。由此可见,诸葛亮被后世崇敬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神机妙算的智慧,而在于那颗至死不渝的忠心,这就是塑造诸葛亮的魂。“忠”由心而出,导演的巧妙设计,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表现推到极致。《六出祁山》一集中,诸葛亮废寝忘食,深夜还在挑灯看地图。士兵悄悄进帐给他送饭时,听见他不住的咳嗽声,忍不住流下泪来,对他说:“丞相,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再这样不吃不喝可如何是好。”这个片段从士兵的视角出发,运用侧面描写,烘托表现了诸葛亮废寝忘食、为国操劳的忘我精神。《秋风五丈原》一集中,弥留之际的诸葛亮躺在病榻上,身体的痛苦让他陷入梦境,梦见曹睿和孙权投降称臣,不料突然惊醒后才知一切皆为虚幻。这个情节地设计将夙兴夜寐的兴汉使命融化进了自身的血液之中,深刻诠释了“用生命报效国家”的牺牲精神。同一集中,病入膏肓的诸葛亮仍拖着病体伏案工作,右手抖得厉害,即使左手托着也无法写字。姜维在一旁见状,跪地请求:“丞相,您别再作践自身了,我代三军将士求您了。”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式相结合,全面而深刻地表现出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人人心中有,人人心中无”的诸葛亮影视化塑造难度不小,94版形象能够成为时代的经典,绝不是一个偶然。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让角色经历了由外到内、由形到心的锻造,实现了“形”“情”“魂”的高度融合。神韵的表现,辅助了诸葛亮外形的塑造;细节的设计,让丰满的情感给角色增添温度;精神的展现,让演员和角色合二为一。今天,94版诸葛亮形象让我们不仅获得了艺术的审美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富有家国情怀、拼搏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此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一般项目“QYYJC2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