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科幻:站在微妙时间点,酝酿新生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科幻:站在微妙时间点,酝酿新生长

来源:文汇报2022-01-24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姜振宇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2021年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阅读市场进一步细分的趋势日渐清晰,“科幻”越发成为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标签。此前隐藏在故事情节和瑰丽想象背后,许多更为重要的问题和现象现在正走向前台。

  科幻选集成亮点,呼应“科学与现实”的新趋势

  从出版市场角度出发,主题性质的各类作品选集是最大亮点。其中较重要的有刘维佳主编《明日杀机:中国惊险悬疑科幻小说佳作选》、宝树主编《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以及两部女性主题科幻选集:陈楸帆主编《她科幻》系列和凌晨、程婧波主编《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此外还有以所在地域为标志的《闪耀:四川科幻作家精选集》,以国内外科幻作家采风事件为核心的《琥珀中的生命》等。

  相较于更为传统、强调市场面向或相关文化出版企业风格的其它作品合集,2021年出版的这些作品选集,更加凸显编选者的主体意识和反思姿态,当然有时也折射出编者营造文学事件、探索创作和营销方式的期望。

  在这些选集中,相关篇目、作者的遴选标准,以及由之引发的反响或讨论,表现出的实际上是中国科幻的审美取向和评价标准正在走向多元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降,中国科幻整体表现出向西方、主流文学和其它类型文学不断学习,以实现渐次突破文类窠臼、重新诠释“科学”与“现实”及两者关系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三体》式的“新古典主义”科幻实际上是逆潮流而动的创作思路。刘慈欣之后,作品风格相似的作者也不过有谢云宁、刘洋、陈梓钧等寥寥数人而已。因此,凌晨、程婧波、陈楸帆、宝树等青年作者编定的选集,是从实践层面为一系列内在差异较大、文类特征相当丰富的作品提供了快速生长和走向成熟的空间。

  此外,这些选集所聚焦的各种主题,恰恰都是近年来在科技广泛深入冲击中外社会文化的语境下,最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选集中的部分作品,也清晰地表现出了“出圈”的特征。不少作家作品都跳出了传统狭小科幻圈的范畴,一定程度上能与同样处在快速变动中的主流文学文化领域形成有效对话。可以认为,这些选集的及时编选、出版,又一次证明中国科幻从未缺席现实中的文化发展乃至社会治理的进程。

  “中国式科幻”能否成为第三种科幻发展范式?

  2021年度的原创科幻作品,整体可用“惊喜不断”来概括。除了相关作者的长期积累与个人探索之外,推动科幻作品繁荣发展的各出版单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认为,优秀作家作品与重要文化单位之间的正向循环效应,正在初步显现。

  具体作品中,吴岩《中国轨道号》和七月《小镇奇谈》等,都不约而同地回归自身童年记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世纪末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勾连起军区大院、三线建设等极具中国本土特征的文化符号。这些作品在庞大的科幻时空中,以独特的超越性方式,描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痛苦和想象。

  与这些获得诸多奖项、长期处于各类榜单前列的作品相呼应的,是“中国式科幻”成为一个不断被讨论和提及的议题。包括中国社会影响力最为广泛的银河奖、星云奖(华语科幻星云奖,下同)等,多数都设计了与之相关的研讨论坛。特别随着年底成都成功申获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办权,相关讨论被进一步细化。不少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深入探讨:“中国式科幻能否成为继欧洲式科幻、美国式科幻之后的第三种科幻发展范式?”

  一系列极具“跨界”“出圈”意味的作品也在快速显现,伊格言《零度分离》和梁清散《新新新日报馆》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代表。伊格言此前与骆以军等港台作家一样,在主流文坛中蜚声海内外的同时,与大陆科幻圈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其作品对现实情绪和境遇的描摹,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各种“大哉问”极具辨识度。此次《零度分离》的出版,则串联起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后人类叙事中生产出的若干经典命题——与科幻文类的社会境遇一样,这些命题本身正在挣脱复杂的学科框架,而在更宽阔的社会文化场域中获得关注和讨论。

  梁清散的《新新新日报馆》一方面是作者本人近十年来在晚清方向深耕细作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接续上了科幻次生文化“蒸汽朋克”的脉络,在更深处则表现出对世界范围内“复古未来主义”创作风潮的回应与反抗。作为老大古典中国触及现代文明的第一现场,清末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且未得到充分发掘的宝库。从2006年胡行的《飞呀飞》开始,一系列以清末民初为背景的优秀作品连续问世,其中代表作家包括赵海虹、E伯爵等,而梁清散是其中唯一兼具研究者、传播者等多重身份的作者,其作品可谓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幻文化更为成熟的欧美国家,以已逝的历史阶段以及当时尚显先进的各类科学技术为书写对象的“蒸汽朋克”“丝绸朋克”等科幻亚类型,往往聚焦于“过去的美好未来”。这些国外作者更多地是在面对困顿现实与晦暗未来之时,尝试到精神昂扬的先辈那里,去寻找关于发展和探索的勇气。但在晚清时的中国,历史的面目往往呈现为难以想象的深重苦难,以及在昏邈绝望中的些微希望。因此,以之为题材的科幻创作,自然也就困难得多,由之生发出的精神力量,也更为立体和强烈。

  网络科幻文学受到多方扶持与推动

  2021年中国科幻版图中,还有一部分呈现出相当亮眼的活力,这就是网络科幻文学。除天瑞说符第二次获银河奖外,吾道长不孤和爱潜水的乌贼入围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文学家”大奖长名单,阅文、17k、中文在线、七猫等中文原创文学网站纷纷启动科幻方向的扶持、征文计划,观视频、睡前消息、机核等头部网络媒体也以各种方式介入科幻文化中。这些状况一方面源自刘慈欣和《三体》《流浪地球》等传统纸媒科幻在“Z世代”青年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国的主流-精英-大众-资本等多方社会文化力量尝试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支持、界说和推动科幻的大趋势——年底“元宇宙”概念的迅速走红,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爆发。

  回顾过去,网络科幻的发展同样由来已久。阅文集团自2016年起冠名银河奖,可视作科幻圈与网络文学界相向而行的一次尝试,但其影响力主要局限于以起点中文网为中心的男频网文中;此后Prist的《残次品》、E伯爵的《异乡人》和一十四洲的《小蘑菇》等在出版实体书之后入围星云奖,则说明女频网文中的“末世”“太空”等带有科幻元素的设定同样拥有较高的跨界接受度。而近年来除去延续、深化网文套路化创作逻辑的《夜的命名术》《修真四万年》等作品外,也有不少作家表现出清晰的文类反思和探索意味,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吾道长不孤的《异数定理》《赛博英雄传》、天瑞说符《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等。

  整体上看,2021年是中国科幻文学在新时代的酝酿与萌发之年。虽然尚缺乏拥有跨领域跨行业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但一系列事件、活动和奖项,体现了更丰富也更深厚的文化积累,个体、组织与机制之间的联动关系,也让中国科幻显得愈发多元、健康。(姜振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