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始于蹭无限流的热度,终于青春叙事的胜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始于蹭无限流的热度,终于青春叙事的胜利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25 09: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何天平

  2022年伊始,想象中的现象级国剧并没如约而至,但在整体稳健的新作里,两部话题剧却受到超出预期的关注。一辆公交车里的《开端》,以及一座灯塔下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循环”在各自时空里的执念、正义、守护、情愫,让这两种“无限流”尝试,勾画出国剧市场开年的意外之喜。

  尽管是相似的高概念路径,但简单将两部剧的关注度归结到一种创作取向里,并用“无限流黑马”加以统摄,并不够严谨。相比《开端》的社会向创作野心,《一闪一闪亮星星》是非常明确的情感向创作,取小也取巧。该剧讲述了一段绵密细腻的校园青春悸动,举重若轻地刻画了张万森和林北星跨越十年时空的守护与拯救,这份“双向奔赴”牵动着许多观众的心思。“无限流”固然抢眼,但塑就这个故事的细腻情感叙事才是更令人动容之处,这或许是类型剧本身的成功。如剧中弹幕里的闲散一笔:“我们的国产青春校园剧,好久不见。”

  对于青春校园题材的剧作,我们足够熟稔,也足够苛刻。成长是永恒的母题,但同题书写的难度也显见。回想起来,近些年,以校园和青春之名的国产剧层出叠见,但相当一部分的作品只是丰富了偶像剧版图里曾一度强势的“玛丽苏”“杰克苏”叙事——贪恋作为“感受”的青春,却很少触及作为“过程”的青春,令人艳羡的美好只与剧情里的男男女女有关,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无涉。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一闪一闪亮星星》的难得之处。

  这部剧给人的观感,难免会让人想起2019年的热播剧《想见你》里关于“寻找”的故事。它们都表现出了相当不俗的情感厚度,但《一闪一闪亮星星》的故事似乎更接近我们对于校园青春叙事的想象。剧中,高中毕业时意外坠塔的张万森,这个名字重新出现在十年后林北星的生活里,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个人,却因为旧时短信触发的时空循环被牵动在一起。在不断的重回里,林北星重新认识了张万森,也在这一过程里重新认识了自己,来自张万森的守护和陪伴成长一并被看见。为了阻止坠塔意外的发生,林北星不断进入循环试图改变这个结果。

  就在这样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里,观众得以看到青春之所以美好和残酷的不同面向:它让人念念不忘,却总有角落被人遗忘;它让人不留遗憾,却总有执念再难弥补;它让人不断靠近,却总是错肩而行。如同故事里张万森和林北星的结局,是带着妥协和折中意味的圆满——当林北星意识到说出“喜欢”就是结束循环的密码,每一次“重回”都是张万森的遗憾时刻,以及守护和陪伴的意义并不总是在此刻、此地时,这个故事才有了被重新书写的可能。

  导演在处理剧作传达时也有极强的意识,准确地把握了青春校园剧能够并且应当发力的突破口。仅从“人”的角度看,他们深谙“暗恋”作为线索贯穿这种类型剧的重要性,通过机制不令其轻易宣之于口(但凡出口就会结束循环),而这种情愫在不断的双向奔赴中又袒露无疑,由此拿捏着一种颇为微妙的平衡。对应勾勒出的角色人设也有辨识度,一来是“不奇观”,没有通过一系列标签化的设计刻意强调主角的“万能”;二来是“有推敲”,有意识地解构着偶像化、符号化的校园主角形象,为观众代入和共情角色提取相对大的情感公约数。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角的演绎也可圈可点,张万森的隐忍、克制,林北星的灵动、果敢,都是导演和演员共同成就的加分项。比起执着于“无限流”的穿越野心,《一闪一闪亮星星》更珍贵的是双向守护的情感,四两拨千斤地深描着关乎成长和青春的母题。

  不过,相比令人眼前一亮的导演处理,本剧的编剧功力就显得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一方面是形似神离的“无限流”设计,令本剧在类型剧的意义上并不彻底。如同“穿越”“循环”等一系列被简单挪用的概念嵌入剧情之中,似乎是为丰满青春叙事的骨血,但这样的探索始终浅尝辄止,游走在奇幻、悬疑、爱情、校园等类型边界中显得颇为暧昧含混。“烂尾”的嫌疑也是有的,第一个完整循环之后的叙事设计欠力度,不免有重复拖沓之处,还有很大的提纯空间。另一方面是剧作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硬伤。幼时模糊的三言两语,成为推进男女主角此后所有情感线索的关键,能为之坚定不移的守护,甚至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这样的动力明显是不足的。部分细节的落地也有悬浮之感,例如在林北星的生活线中,其在动物园的职场身份几乎沦为一种架空的设计,功能性地服务于剧中所谓浪漫的巧合,尽管只是辅助性的人物线索,但可见的跳脱总是不妥。

  《一闪一闪亮星星》的黑马之姿,让不少人将其亮色归结于“无限流”的魅力。这当然不无道理。故事主角如游戏“刷副本”般穿越到各个异时空完成任务,时间循环和空间叠加成为构架“无限流”的基本要素。但从更广泛的创作语境而言,“无限流”又不止于此,其意涵会趋于丰富、深邃许多,通常强调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价值系统,以延伸不同向度的现实主义观照。所以,有“无限流”观念的创作出现可能更早,以一种整体性的、高于现实时空的世界观嵌入到各类创作之中,并生发出多样的社会想象,电影《土拨鼠之日》《蝴蝶效应》《大逃杀》等都是早期“无限流”的代表之作。中国影视对此的跟进晚一些,这两年才显山露水,这其中不乏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创作影响,日韩的《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鱿鱼游戏》等,中国台湾、香港的《想见你》《EU超时任务》等,都是烘托和培育上述审美氛围的一些线索。

  常谈常新的“无限流”,理应如它自身的阐释那样,有“包罗万象”的创作指向。可惜这些年“无限流”在全球的热度高企,大量着墨于穿越和异时空设定的“无限流”剧作涌现,对接着多数观众对“无限流”的基本认识,自然带来了极高的辨识度和传播度,却也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无限流”的创作内涵——在多数创作者和观众的认知里,但凡有“循环”皆属“无限流”。

  细究起来,《一闪一闪亮星星》的设计其实也无外乎上述情况:取了形似“无限流”的架构来组织叙事,强情节、快节奏的质感确实从中而来;不过,一条短信触发的时空循环,这样的高概念设计只能让观众新鲜片刻,《想见你》里的磁带、《九回时间旅行》里的香、《W-两个世界》里的漫画,各式各样的循环触发开关早已在流行影视文化里屡见不鲜,时空破壁的戏剧张力也在一系列勉强算是“无限流”的创作里得到观众的更多确认。铁打的“无限流”,流水的剧,如果没有更耐人寻味的立意被开掘出来,这样的设计也只能说略有巧思。

  《一闪一闪亮星星》的所谓“新”,严格来说只是蹭了“无限流”热度的一种“穿越”设计,然而真正出彩的部分却在别处,或许恰好是最“不新”的部分:往返于异时空中的爱与羁绊,不断释放着自身的戏剧浓度,男女主角之间颇为真挚的守望,借由“循环”精细了情感颗粒度,给了观众持续倾注的情绪黏性,相比前些年同类韩剧颇为炙手可热的罗曼司路数,《一闪一闪亮星星》更表现出具有能动性的诠释,细节扎实、情感落地、本土表达,给予观众十分真切的共情——这原本就是一出成色不错的青春校园剧该有的模样。(何天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