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花束般的恋爱》:回归日常成就纯爱电影密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花束般的恋爱》:回归日常成就纯爱电影密码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2-03-01 10: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琴

  “含着眼泪吃过饭的人,是能够一直走下去的。”“最糟糕的不是离婚,是假面夫妇吧。”……如果你是日剧迷,也许曾听到过以上的这些话,它们都出自于编剧坂元裕二之手。坂元裕二被称为“日剧圣手”,他曾担任爱情剧《东京爱情故事》的编剧,写下的《最完美的离婚》《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等作品也在近些年引发广泛讨论。最近,由他编剧的纯爱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正在热映中。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口碑之作,既包含最细腻的观察,又有最特别的思考。到底是如何写出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的呢?坂元裕二曾说,为少数人创作和贴近生活,是他灵感的来源。

  坂元裕二走上编剧之路的过程,听起来像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19岁时,获得日本富士电视台青年剧本大赏后,他从故乡奈良来到东京,正式成为了编剧。1990年代初,完成日本偶像剧史上的里程碑、以“悲伤和遗憾”收场的纯爱之作《东京爱情故事》时,他才23岁。当年这部剧的收视率达到破纪录的32%。

  《东京爱情故事》之后,坂元裕二尝试当过导演,却未获成功。又不愿意再重复写爱情故事的他,开始接手如《西游记》《我的野蛮女友》这样的改编剧。坂元裕二35岁时,女儿的出生让他的职业生涯迎来转机,他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女儿。孩子出生前,他觉得自己是个作家,把玩乐看得比较重,也认为作家就应该如此。女儿的出生,让他开始贴近生活,他说,“人总归会回归日常,这些是不应该丢弃的。”

  在构造人物时,坂元裕二习惯一边写一边想人物的细节,逐渐让人物丰满起来。纪录片《职业人的作风:致艰难生存的你,编剧坂元裕二》中记录了他创作时抓耳挠腮又痛苦不堪的生活,一部时长两小时的作品,他要创作三四个月。有时写了一天,也不过只写出几行字。日常创作中遇到瓶颈时,他会选择静静地等待,直到继续前进。当被问及是天才派还是努力派时,他说,“我是挣扎派、忍耐派。”

  结合育儿经历,坂元裕二在2010年写出了让人心颤的故事《母亲》。他把这部作品看作是自己的转折点。在那之前,电视剧创作是工作,被人要求写的故事,尽管觉得不那么有趣,有时候也会写。《母亲》之后,他只写想写的故事。坂元裕二说,“从鼓舞活力值上来说,让只有10的人变成100的作品有很多,但我想让那些生活力负值的人至少先达到零点,让-5的人变成-3,这是我的目标”。

  《母亲》讲述的是被亲生母亲虐待的女孩故事,《四重奏》讲述四个人到中年失败得一塌糊涂的音乐演奏者的故事。《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的女主角虽然当上了社长,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却也因为离过三次婚而被人明里暗里嘲讽。坂元裕二这样概括过自己喜欢写的故事:比起多数派,我更想为少数派书写。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么想的人不只我一个。

  演员满岛光评价坂元裕二:“他描写的都是可怜、寂寞又痛苦的人们,台词中有非常多贴近他们痛苦的暖心话语,努力生活的人一定会喜欢他的电视剧。”演员高桥一生说,坂元的剧本功力和世界观非常纤细、充满勇气,他的剧是一个让人感到美妙的世界。

  坂元裕二擅长通过细节塑造人物,最长甚至有超过10分钟的对话场面。比如《四重奏》中,四位主角坐在一起吃炸鸡时,讨论该不该挤柠檬汁的场面,就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不直接说出口的话也许才是正确的,坂元裕二认为这是一种有趣。比如要表现“喜欢”这件事情,不是直接让人物说我喜欢这个人,而是要深入地描绘围绕喜欢这件事的细节与周边,让喜欢显现出来。

  多年来,坂元裕二一直坚持一个习惯,即早上5点起床和妻子轮流为女儿做便当,就算前一晚熬了通宵也会坚持。正是日常的生活使他不断创造出好的作品。被问到何为“行家”时,坂元裕二说道:“才能、闪光点都靠不住。要开创新的东西,不是凭空就有。重要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美学观,这是对着电脑打字或是喝酒找刺激无法诞生的,人如果不在与人的关系中去展开就无法获得。”

  至于最近在中国上映的由坂元裕二编剧的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是他较长时间未曾再写过的纯爱题材。他说,自己对为年轻人创作恋爱故事依然充满兴趣。电影末尾,已经分手的男女主角出现在谷歌街景画面中,两人迎风走在河堤上,手捧花束,享受花束般的恋爱。这一幕勾起了很多人关于爱的回忆。坂元裕二对于这个桥段受到喜欢也很是开心,他说:“这个灵感不是最初就有的,是写到结局时,自然而然出现的,突然就觉得:就这么写吧。”(周琴)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