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性发展解码传统戏曲艺术基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创新性发展解码传统戏曲艺术基因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15 17:57

  作者:陈忆澄

  由上海戏剧学院的五名学生组成的“416女团”以一曲《探窗》火遍全网,被观众誉为“戏曲改革的希望”。《探窗》是一首京剧元素的歌曲,不仅歌词带有浓浓的古诗词韵味,曲调更融合了京剧唱腔,加入了戏曲的表演程式,成员演绎歌曲时身着传统服饰,以复古妆发造型惊艳亮相,强势“出圈”。

创新性发展解码传统戏曲艺术基因

  事实上,在流行歌曲中融入传统戏曲元素,已有先例。1989年杭天琪的唱脸谱,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深入人心。1992年刘佳慧的《北京一夜》、2003年陈红的《深夜走过长安街》、2007年魏晨的《少年游》等都是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不仅是一时的热点,也成了传唱度很高的歌曲,同时在推广和普及传统戏曲文化方面,也是一种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之举。

  在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大放异彩的同时,传统戏曲音乐的改革之路也在不断探索向前。2021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为戏曲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和媒体的热评影片对传统粤剧的歌曲化改革,也成为业内人士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歌曲化使戏曲在通俗化的过程中更符合人们的欣赏趣味,有利于传播,但也在如何保持戏曲“原汁原味”上引发了争议。“小众”的戏曲如何能够在多元的艺术市场突围,成为流量时代观众的“新宠”,又能维持传统文化的格调和韵味,不至于沦为传统文化的“空壳”和转瞬即逝的“噱头”,是戏曲艺术探索创新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时代,戏曲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传统戏曲的流行歌曲化固然不是戏曲创新发展的捷径,但观众的喜爱和称道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传统戏曲的喜爱。近年来,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自得琴社的古琴和民族音乐表演,纷纷通过互联网平台强势“出圈”,在流量时代成为社会的流行时尚,引领着人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价值。

  在各大网络平台,“国风”“古风”“民族风”的艺术社团呈现了多元的原创作品,音乐、舞蹈、广播剧、文学、戏曲等,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传统文化成为了年轻人的流行时尚,创作、欣赏、讨论、分享,是他们的欢乐聚会,也俨然成为了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新“国潮”艺术“单品”的受众和消费者中,“Z世代”是其中颇具活力、特征鲜明的群体,对流行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有着包容的态度,同时又凭借对互联网的熟练掌握,将传统文化演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穿着汉服,披着长衫,拿起二胡、琵琶,吟诵着唐诗,哼唱着昆曲……在他们眼中,传统艺术不再是束之高阁、布满灰尘的文化遗存,而是焕发新生的流行时尚。

  当传统艺术不再只是教科书里的图片和文字,不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符号和元素,也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甚至变为一种新的流行时尚。传统艺术的传承、改革和发展也就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一种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面对纷繁丰富的文化市场和艺术产品,我们不再彷徨、逡巡,而是充满向往、尽情享受。

  (作者陈忆澄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后)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