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女孩》:青春成长中的阵痛与领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美国女孩》:青春成长中的阵痛与领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17 15: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

  电影《美国女孩》的情节与主题,初看起来与文化冲突有关:上初中的芳仪,在美国洛杉矶度过了人生重要的成长岁月,突然被母亲带回陌生的台湾,卷入身份尴尬、文化不适、自我认同的危机之中。同时,母亲身患癌症,父亲又为挣钱养家疲于奔命,家庭氛围压抑而紧张,这加剧了她与父母之间的龃龉与对抗。那么,影片要表现的,是身处文化差异和代际冲突漩涡中的少女,如何找到内心的安顿与释然吗?

《美国女孩》:青春成长中的阵痛与领悟

  电影《美国女孩》海报

  大多数青春片中,都有代际冲突的戏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追求个性、彰显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莽撞、冲动、困惑的时刻,这与父母的理性、正统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冲撞与决裂。因此,代际冲突大多数时候与两代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偶尔也能延伸到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文化模式等方面。《美国女孩》的野心显然不满足于对亲子关系作单一维度的表达,因为影片为母女之间的隔阂与圆融,设置了文化融合、疫情肆虐、生老病死等背景,希冀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视野中,展现更为广阔的成长话题与人生命题。

  芳仪对母亲的不满在于,她原本拥有自由而舒展,快乐而恣意的生活。可以说,芳仪将美国的生活看成某种人生范本。这使得身处僵硬、刻板的学校氛围中的她,加倍地渴望原先的生活。芳仪更像一位旁观者和亲历者,洞察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因素,进而呼吁更尊重个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那么,影片的立意是为了抨击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吗?从芳仪的精神状态来看,真正令她身心疲惫的,可能并不是在学校里被孤立和被排挤的无助处境,而是母亲身上的专制、阴郁、悲观的气息。

  芳仪的母亲罹患癌症之后,情绪低落,脾气有些暴躁,又时常担心两个女儿和丈夫的未来,在家庭中制造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芳仪渴望一种平和、乐观、大度、昂扬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指向对自我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而非深陷在焦虑、悲观、绝望中不可自拔,并对身边的人施加不可名状的精神压力。由此,我们了解母女之间的冲突根源,乃是她们对“责任”“人生态度”的理解南辕北辙。母亲之所以情绪不稳定,内心悲观,不是因为她自私,恰恰是她深感责任重大才充满不舍与不甘。芳仪则认为,一个人要为自己负责,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哪怕是家人。

  芳仪对于母亲的误解还在于,母亲偶尔的消沉或狂躁,并非全部源于身体的虚弱,还包括她对平淡无奇人生的意绪难平。以前,母亲或许会因为照顾两个女儿而得到价值体认,甚至设想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现在,面对惘惘中的死亡威胁,母亲可能会突然意识到,她的一生有一种虚度的空无感。

  母女之间的隔膜与抵触,折射了不同文化形态所塑造的迥异价值观。但是,母亲精通英文,又在美国生活多年,她为何对美国文化完全绝缘?说到底,身处不同的人生坐标,面临不同的人生处境,导致了芳仪与母亲在观念和行动方面难以合拍。她们在如何面对人生低潮、思考自我的价值体认、界定自我与他人的责任疆域等方面,天差地别,并自我坚持。影片无意于对此进行善恶或是非判断,而是冷静地意识到各自的合理性,也清醒地烛照各自的局限,这才是人性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影片的场景大多为家庭和学校,所呈现的也是一些日常性的生活细节、琐碎纷争和庸常烦恼,勾勒出一个普通家庭在遭遇变故时的强作镇定,以及父母面对青春期儿女的不知所措,还有青春期少女在校园生活中的不安与不适。影片不时渲染SARS疫情,想以更为宏大的幕布衬托普通人的生存焦虑与寻常忧愁。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世界的崩塌是那么遥远,眼前的纷扰才无比真切具体,也无比尖锐疼痛。

  影片大量采用内景,并使用自然光效,整体情感基调昏暗和低沉。这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也以一种不事张扬的方式,还原普通人生活的真实状态。当然,作为一部影片,其影像语言的局促平淡,也因这种平实的摄影风格被放大。

  影片回避了戏剧化的情节设置方式,拒绝用大起大落的情节变故,或者高度煽情的场景,来救赎生活庸常与琐碎的永恒性,而是以平缓的叙事节奏,凡俗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事件,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裂隙遍布的普通家庭,在文化冲突与代际冲突的烟雾弹掩护下,感悟面对人生失落、命运无常的一种豁达心胸与平静心态。这是影片的动人之处,但也因此让观众怅然若失,一方面观众在“日常性”的饱和攻击中深感情节的苍白寡淡,另一方面又觉得文化冲突与代际冲突终究是老生常谈,由此而延伸至人生感悟,既显牵强,也容易因浅尝辄止而显得寻常。同时,影片回避戏剧化的情节处理方式,固然彰显了影片散文化的风格和原生态的生活质感,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的和解契机、人物内心冲突得以解决的缘由,仍然需要提供有感染力的情绪依托和逻辑担保。当影片完全沉浸在日常性中,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影片不过是在那些肉眼可见的摩擦中反复渲染,不停徘徊,最后因不知如何结尾而在不咸不淡的状态中强行结束故事。

  影片最后,妹妹芳安被诊断只是普通感冒,一家人像是劫后余生,不由喜极而泣,家人之间冰释前嫌,生活重归温馨而美好的模样。看起来,妹妹的虚惊一场像是生活的一次贵重馈赠,或像一剂回春妙药,治愈了这个家庭的诸多矛盾和裂痕。但是,这个结尾的突兀与空洞之处显而易见,当影片执着地挖掘生活本身的不如意,其主题建构的逻辑也应该立足于人物自我的释怀与超脱,而不能依赖外界的偶然与幸运。毕竟,人生最大的不幸,未必是遭遇意外厄运;人生最大的幸运,也非与苦难擦肩而过。人生真正的勇敢与幸福在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不测和命运的无常,接受自我、他人,以及人生本身的不完满,并与这种不完满和平相处。(龚金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