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线上演唱会新技术带来新风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线上演唱会新技术带来新风口

来源:北京日报2022-05-26 10:26

  作者:韩轩

  上周末,周杰伦“地表最强”“魔天伦”两场演唱会线上重映,累计获得近亿次的点击量,一时间朋友圈、微博通通被刷了屏。本周五,罗大佑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和孙燕姿抖音线上唱聊会又将登场。疫情以来,王菲、五月天、陈奕迅、崔健等明星纷纷在线上演唱会亮相,成为网友们特殊时期的深刻记忆。作为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线上演唱会,它有什么独特的运营方式?为何很多明星选择让观众免费看?商业模式上又有什么新的尝试?这是全行业都在探索的问题。

  线上演唱会频频破圈

  周杰伦这两场演唱会,可以说是疫情以来线上演唱会的巅峰。其实这两场演出并非线上直播,而是周杰伦几年前演唱会的重映,但这丝毫没有削弱它的影响力,累计观看人数逼近一亿人次。

  周杰伦唱到《青花瓷》《彩虹》等歌曲时,当年演唱会现场的观众举着荧光棒大合唱,如今屏幕前的网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还把自己跟唱的照片、视频发到网上,屏幕内外又一次形成合唱的声浪。更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达着自己对线下演唱会的怀念,晒出当年的票根、荧光棒等纪念物。“一波回忆杀!希望疫情结束,我还要看周杰伦!”那两天的网络上,充满着歌迷对偶像的痴迷,也充满了网友们对恢复线下演出的期盼,共同促成了这场“全民观看”。

  要说疫情以来的线上演唱会,重映的并不算多数,更多是现场直播,或录制后线上播出。2020年疫情开始后,线上演唱会最初以“卧室弹唱”的形式走入观众视线,歌手艺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录制播出,给全国人民加油打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微博、网易云音乐、大麦等主办的“相信未来”线上义演,王菲和常石磊演唱《人间》,治愈系的嗓音温暖了很多人。“相信未来”首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就达1.04亿人次,四场演出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达4.4亿,这是线下演出无法想象的。

  随着疫情的好转,音乐人们开始在专业场所直播或录制规格较高的演出,在线上播出。网易云音乐开启“点亮现场行动”,联合LiveHouse和音乐人,共同策划线上付费演出,并将收入支付给音乐人,帮助他们复工复产。后来,很多歌手也把专辑的首发仪式转移到了线上,李健就在拥有600年历史的北京智珠寺演唱了新专辑中的作品,他和余华、岳云鹏的风趣对话更是火遍热搜。

  两年间,很多“巨星”级的音乐人都曾举办过线上演出,他们每次出现,都在全网造成震动,引发全民关注。2020年夏季五月天的线上演出,让全网齐刷蓝色的电子票根;陈奕迅两个时段慈善音乐会,陪伴歌迷同看日出日落;不久前,摇滚老将崔健的线上演唱会,4600万人重温摇滚情怀;如今,周杰伦的演唱会重映,点击量又上了一个等级。

  巨星演唱会何以免费

  周杰伦、五月天、崔健这些巨星要是举办线下演唱会,势必一票难求,但这几次线上演唱会,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免费!

  崔健演唱会和周杰伦演唱会重映的商业模式十分典型。前者由著名车企赞助,后者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推出,而腾讯音乐也正好是周杰伦在线音乐播放的版权方。对于在线音乐平台来说,谁拥有了版权,谁就拥有“大秀肌肉”的权力。除了腾讯的加持,某饮品厂商的标志也始终出现在重映的屏幕上,作为赞助方显示了极强的存在感。

  “平台把自己拥有的版权变现,让赞助方来买单,而对赞助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品宣机会。”在乐评人卢世伟看来,有这两大平台的互动,自然不需要观众再掏钱,“品牌方看中的是周杰伦的影响力,免费反而可以让品牌的推广到达更多人。”

  对观众来说,一场演出只分为“免费”或“不免费”,但对从业者来说,线上演出背后要有足够的商业逻辑支持、有持续稳定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大麦的“平行麦现场”以另外一种形式探索商业模式。大麦将传统品牌“天漠音乐节”搬到线上直播时,选择了全新的玩法,音乐节不仅有了品牌冠名,而且ETA伊塔、房东的猫等音乐人刚结束了舞台表演,就走入了淘宝直播间,用品牌方提供的通话功能与粉丝交流。

  大麦依靠的是背后阿里系雄厚的商家资源,实现文娱消费场景与电商体系的打通,平台、商家和粉丝各取所需,商品链接可以出现在演唱会的实时画面中,粉丝可以直达电商平台变身消费者。显然,对于主办方来说,他们更希望将观众吸引到这个全新的消费场景中,而不只是把需求停留在演出票销售这个环节。

  卢世伟表示,线上演出免费并非就一定意味着亏钱,还要看举办这场演出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就像歌手发专辑打歌的时候,做活动、通告一般都不收钱,就是宣传期嘛”。对于品牌商合作的项目,就像传统线下演唱会也有很多赞助,有些明星演唱会结束时,歌手念赞助商名字的环节就能持续好几分钟,很多演唱会在赞助环节已经能够抵消成本,后续票卖得少也不见得会赔。

  运营模式仍在探索中

  线上演唱会并不发源于疫情后,但不得不承认,疫情极速推动了它的发展,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唯一,行业内也没有定论。

  在十三月文化创始人卢中强看来,现在的在线演唱会市场是“赢者通吃”的局面,一线艺人与知名平台、品牌方实现共赢,但普通音乐人可能就难以通过线上演出获得影响力和足够的收入。疫情以来,卢中强只与平台合作过一次线上演唱会,那是“烟火有声·民谣在路上YUN音乐节”,万晓利、马条、张玮玮、张尕怂等音乐人线上登场。

  “当时是平台方出钱,给了一个基础费用,艺人团队去解决录制等技术问题。”卢中强坦承,在线下演出受阻的情况下,音乐人首先面对的是生存的问题,平台给予的基础费用可以达到不亏钱的程度,但这多少有些权宜之计的意味。对于线上演出的商业模式,他承认有多样化的可能,“但我觉得最稳固的收入方式,还是线上售票和线上周边产品的销售。”

  音乐人出身的卢中强,对音乐的质感与现场感有着极高的追求,如果一场线上直播演出,台下没有观众,歌手还要假装下面有观众,“我觉得很痛苦。”出于这种追求和考量,卢中强更看好音乐纪录片,或以往现场演出时录制的、带观众的视频,“那些带观众的现场,我看起来会觉得更自然,或者早期的音乐MV,我个人更喜欢。”他也看到很多同行在做尝试,新技术的发展让他十分期待,“比如VR演唱会,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用户体验。”

  随着“元宇宙”等概念的爆火,资本市场也早已有了动作。早在2020年6月,VR演出服务商Wave完成了在Maveron领投下的3000万美元融资。同年底,Wave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向虚拟演唱会进军。2021年11月,贾斯汀·比伯与Wave合作,带来元宇宙演唱会。虽然虚拟人的形象和动作都有不小的进步空间,但业内普遍认为,虚拟演唱会还是一片蓝海。

  一边是资本的运作,一边是音乐人的坚持,无论线上演唱会何去何从,它的发展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用新的玩法吸引观众走近,用高科技贴近线下的真实体验。毕竟,好多歌迷在看偶像线上演唱会的同时,都会由衷地发出一句感叹:“等疫情结束,我们现场见!”(韩轩)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