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6-28 09:46

  “新时代文艺,朝着人民的方向”系列评论

  编者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今年适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艺前进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文艺,朝着人民的方向”专栏,邀请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家等,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探讨,阐发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轨迹和艺术实践,创新探索“人民文艺”的时代内涵和当代意义,在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神。

 

“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 毛夫国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开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篇章,不仅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还是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八十年来,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经典作品风起云涌。作为一种舶来品的艺术样式,话剧充分发挥其富有感染力的优势,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创作了一系列内容上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反映人民诉求和愿望,表达人民群众对未来和理想生活向往的优秀剧作,表现新的创作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无论在主题呈现还是艺术品格上都充分彰显了“人民性”。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了文艺的“人民性”,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即工农兵的服务方向。响应讲话号召,解放区诞生了许多经典剧目,从延安鲁艺集体创作改编的歌剧《白毛女》,到话剧《前线》《带枪的人》《子弟兵和老百姓》《反“翻把”斗争》《李国瑞》《战斗里成长》等,话剧团体如鲁艺实验剧团、战斗剧社、抗敌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等带给解放区群众以内容和形式新颖的文艺演出,注重发挥话剧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配合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受群众欢迎,切实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的实践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讲话》的“人民性”精神得到全面贯彻,十七年时期的话剧《万水千山》《赵小兰》《春风吹到诺敏河》《明朗的天》《妇女代表》《在新事物的面前》《龙须沟》《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出现了一系列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新人形象,这些话剧依据典型化原则塑造人物,弘扬社会新风尚,《茶馆》《关汉卿》《蔡文姬》等话剧进行了有益的民族化探索。

  新时期之初,话剧表达人民心声,成为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宣泄人民心理情绪的重要艺术方式,《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于无声处》等以其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和及时性,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后秉承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的创作蓬勃发展,话剧《街上流行红裙子》《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李白》《地质师》《商鞅》《父亲》《生死场》《北街南院》等,或注重普通人在面临抉择和日常矛盾中的艰难与挣扎,或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世界,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深化和探索。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是人民的文艺,在内容和形式上重新激活了戏剧创作,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话剧大量涌现。话剧《四世同堂》《谷文昌》《红旗渠》《平凡的世界》《柳青》《逆行》《家客》《浪潮》《北京法源寺》《深海》《路遥》《香山之夜》等作品,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注重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塑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上均有拓展和突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创作要契合时代的发展。话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首先,剧作家必须积极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实践活动之中,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和传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敢于触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以启发观众进行深入思考。其次,要在创作的题材、视角和结构上进行开拓和创新,敏锐地反映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把人物置身于时代大潮中、通过多维视角进行艺术化呈现,在思想观念的碰撞冲突中体现人物的所思与所想,塑造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切实承担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文化使命,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毛夫国)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