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电影的实验,一封电影的情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一场电影的实验,一封电影的情书

来源:齐鲁晚报2022-06-29 10:13

  作者:刘雨涵

  近日,电影短片集《大世界扭蛋机》在B站上线,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其中的电影短片像“扭蛋”一般,风格奇异,天马行空。它像英剧《黑镜》、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那样有着不拘一格的主题和画风,也可以看作是《导演请指教》的社会实践版。虽然短片的主题不尽相同,但背后都有着“电影的明天还会好吗”的叩问和忧思。《大世界扭蛋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电影的明天会好的”这个答案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场关于电影的实验,也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

  《大世界扭蛋机》是B站与坏猴子影业合作的电影短片集,它可以说是组建了一支中国电影的“青春梦之队”。首个系列“明日之后”已于6月23日上线,它由四部科幻主题短片组成:《地球最后的导演》中,两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宁浩和贾樟柯首度合体;《你好,再见》由张子枫、郭麒麟合作搭戏;《杀死时间》由章宇、李蔓瑄主演;《一一的假期》由刘桦、韩昊霖、鄂靖文领衔主演,这也是刘桦与韩昊霖的老少组合继《庆余年》后再度同台飙戏。其后,还将有“成长之前”“爱情之上”“青春之下”三个主题播出。

  虽然大咖和实力演员不少,但导演团队才是《大世界扭蛋机》的真正主角。它集结了“13+N”组新锐青年导演:《地球最后的导演》由徐磊执导,他曾执导过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获得不少好评;《你好,再见》的导演曾赠,此前因为在综艺《导演请指教》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关注。《大世界扭蛋机》中的每一部短片,都是有着导演浓烈个人风格的神奇“扭蛋”,让观众如同开盲盒一般打开全新的体验。

  “明日之后”系列最受关注的短片当数《地球最后的导演》,两位知名电影导演宁浩和贾樟柯在片中以演员的身份,上演了关于电影的自黑和辛酸自嘲。短片设定在2065年,开头却是在KTV包间里,女演员唱着《心雨》,男主角戴着黑边眼镜,貌似贾樟柯电影的御用男主角王宏伟,让观众瞬间梦回《小武》。头发已经花白的贾樟柯坐在监控器前,被喊“贾师傅”让他赶快收工。原来贾樟柯身在电影博物馆,此时的电影已经成为夕阳艺术,贾樟柯像热情的导游进行宣讲:“穿过站台,送走小武,我们江湖再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而稀稀落落的几个观众已经走掉。另一边的宁浩则抓住了几个偷瓜的小娃娃,孩子们听说他以前是拍电影的,疑惑“电影”到底是什么。“听说是我爸他们小时候的一种娱乐方式,很无聊的”“一帮人坐在黑屋子里盯着一块屏幕傻看”……不得不说,还是电影圈内人能把自黑玩得高级又狠辣。

  紧接着,两人先后接到电话,告诉他们电影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唯一一个电影非遗传承人的名额,这对“柯浩CP”成为了竞争对手。在经过一番互相伤害之后,突然被通知非遗项目不是电影,两人气急攻心进了医院。最终他们穿着病号服跑到海边看五元自选电影,选中的影片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这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部电影。伴随着《火车进站》和舒曼的《梦幻曲》配乐,一股温暖的悲伤涌来。结尾冲刷掉了前面那些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回到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让观众在弹幕中纷纷表示“泪目”。

  这部短片的导演徐磊说,这个故事源于他对电影行业、电影艺术存亡的焦虑,却以诙谐调侃的形式表达出来,徐磊笑说这是他对自己的“崩溃疗法”。在短片中,躺在救护床上的贾樟柯安慰宁浩说,“电影死不了,我们也挂不了。”这大概也是导演对于自己的安慰,也是对于电影的希冀。

  电影不是夕阳产业,但确实正在经历阵痛,《大世界扭蛋机》的推出是对于电影行业的新鲜探索和尝试。作为出品人的宁浩认为,电影短片在未来会大有可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短片又重新焕发了它的青春,因为它有阵地、有渠道去播出。以前短片在影院播出的概率非常低,但是,随着互联网这种自由控制播放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短片拥有了很大空间。”(刘雨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