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电影的实验,一封电影的情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一场电影的实验,一封电影的情书

来源:齐鲁晚报2022-06-29 10:13

  作者:刘雨涵

  近日,电影短片集《大世界扭蛋机》在B站上线,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其中的电影短片像“扭蛋”一般,风格奇异,天马行空。它像英剧《黑镜》、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那样有着不拘一格的主题和画风,也可以看作是《导演请指教》的社会实践版。虽然短片的主题不尽相同,但背后都有着“电影的明天还会好吗”的叩问和忧思。《大世界扭蛋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电影的明天会好的”这个答案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场关于电影的实验,也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

  《大世界扭蛋机》是B站与坏猴子影业合作的电影短片集,它可以说是组建了一支中国电影的“青春梦之队”。首个系列“明日之后”已于6月23日上线,它由四部科幻主题短片组成:《地球最后的导演》中,两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宁浩和贾樟柯首度合体;《你好,再见》由张子枫、郭麒麟合作搭戏;《杀死时间》由章宇、李蔓瑄主演;《一一的假期》由刘桦、韩昊霖、鄂靖文领衔主演,这也是刘桦与韩昊霖的老少组合继《庆余年》后再度同台飙戏。其后,还将有“成长之前”“爱情之上”“青春之下”三个主题播出。

  虽然大咖和实力演员不少,但导演团队才是《大世界扭蛋机》的真正主角。它集结了“13+N”组新锐青年导演:《地球最后的导演》由徐磊执导,他曾执导过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获得不少好评;《你好,再见》的导演曾赠,此前因为在综艺《导演请指教》中的出色表现受到关注。《大世界扭蛋机》中的每一部短片,都是有着导演浓烈个人风格的神奇“扭蛋”,让观众如同开盲盒一般打开全新的体验。

  “明日之后”系列最受关注的短片当数《地球最后的导演》,两位知名电影导演宁浩和贾樟柯在片中以演员的身份,上演了关于电影的自黑和辛酸自嘲。短片设定在2065年,开头却是在KTV包间里,女演员唱着《心雨》,男主角戴着黑边眼镜,貌似贾樟柯电影的御用男主角王宏伟,让观众瞬间梦回《小武》。头发已经花白的贾樟柯坐在监控器前,被喊“贾师傅”让他赶快收工。原来贾樟柯身在电影博物馆,此时的电影已经成为夕阳艺术,贾樟柯像热情的导游进行宣讲:“穿过站台,送走小武,我们江湖再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而稀稀落落的几个观众已经走掉。另一边的宁浩则抓住了几个偷瓜的小娃娃,孩子们听说他以前是拍电影的,疑惑“电影”到底是什么。“听说是我爸他们小时候的一种娱乐方式,很无聊的”“一帮人坐在黑屋子里盯着一块屏幕傻看”……不得不说,还是电影圈内人能把自黑玩得高级又狠辣。

  紧接着,两人先后接到电话,告诉他们电影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唯一一个电影非遗传承人的名额,这对“柯浩CP”成为了竞争对手。在经过一番互相伤害之后,突然被通知非遗项目不是电影,两人气急攻心进了医院。最终他们穿着病号服跑到海边看五元自选电影,选中的影片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这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部电影。伴随着《火车进站》和舒曼的《梦幻曲》配乐,一股温暖的悲伤涌来。结尾冲刷掉了前面那些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回到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让观众在弹幕中纷纷表示“泪目”。

  这部短片的导演徐磊说,这个故事源于他对电影行业、电影艺术存亡的焦虑,却以诙谐调侃的形式表达出来,徐磊笑说这是他对自己的“崩溃疗法”。在短片中,躺在救护床上的贾樟柯安慰宁浩说,“电影死不了,我们也挂不了。”这大概也是导演对于自己的安慰,也是对于电影的希冀。

  电影不是夕阳产业,但确实正在经历阵痛,《大世界扭蛋机》的推出是对于电影行业的新鲜探索和尝试。作为出品人的宁浩认为,电影短片在未来会大有可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短片又重新焕发了它的青春,因为它有阵地、有渠道去播出。以前短片在影院播出的概率非常低,但是,随着互联网这种自由控制播放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短片拥有了很大空间。”(刘雨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