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讲好故事是悬疑小说影视化的第一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讲好故事是悬疑小说影视化的第一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7-29 11:09

  作者:于思琪

  阴谋、背叛、欲望、利益、复仇……悬疑网剧《回廊亭》的预告片将紧张感、悬疑感和情欲色彩拉满,同时也赚足了眼球。该剧开播后即刻飙升至电视剧实时热度榜的第二位,但是奈何反转来得太快,当晚“回廊亭 失望”的词条也冲上了微博文娱榜一,网友吐槽“预告有多惊艳,正片就有多扑街”。由此,《回廊亭》被冠以“年度诈骗剧”的称号,最终以豆瓣评分4.0惨淡收官。网剧《回廊亭》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回廊亭杀人事件》,背靠原作的夯实故事基础和缜密叙事逻辑,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口碑急转直下?

讲好故事是悬疑小说影视化的第一步

《回廊亭》海报

  剧情注水弱化人性讨论

  原作小说《回廊亭杀人事件》约10万字,内容体量较小,日本同名单集电视剧时长仅为110分钟。而网剧《回廊亭》将原作中简单交代的内容进行了扩写,前9集以寻找私生子、家族纷争和企业商战为主,而案件的发生、侦破过程被集中在了最后3集,且推理过程略显仓促。《回廊亭》对情节设置、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剧情被注水、人设被“美”化、主线与暗线倒置,这使得全剧悬疑感大大减弱,也弱化了原作关于人性的探讨。

  原作中,女主其貌不扬,男主为谋财而假意与女主成为男女朋友,且谋划在时机成熟时杀死女主。女主惨遭背叛,在阴谋中侥幸生还后,踏上了复仇、寻凶之路,最后与男主同归于尽。东野圭吾通过案件的反转,将自私、冷漠、虚伪、贪婪的人性之恶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改编后的《回廊亭》,不仅强行洗白男女主角的人设,还开启了偶像剧模式,将结尾凑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满结局。没有了正与邪、丑与恶的隐喻,阴谋、背叛、欲望统统让位于男女主的真挚情谊,这样的操作不仅使得人物形象变得单薄,还让故事的张力消失殆尽。

  滥用旁白削减故事张力

  美国纪录片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曾对影视作品中的旁白提出质疑:每个人对影视作品的内容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使用旁白相当于向观众解释观点,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画面与旁白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旁白用得恰当会为画面增加信息、情感、趣味,反之会造成画面的割裂,甚至给人喧宾夺主、无病呻吟之感。

  《回廊亭》故事开篇中,女主被上司委托寻找私生子,继而陷入沉思,此刻旁白分析了女主的心理状态:姜远星(女主)明白替高广义(上司)寻找私生子,无疑将把她推上家族内斗的风口浪尖,这件事只能在暗中进行。有了前面剧情的铺垫,女主的心理动向不难猜出,且后续的剧情发展也能印证观众的猜想。此时的旁白略显多余,不但没有为剧情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还在观众与情节间强行制造了疏离感。

  旁白要想用得合适、巧妙,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对此,国产剧集也在不断探索,并且拥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电视剧《潜伏》中的旁白就为剧中角色赋予了独立人格,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更为全剧增添了风云诡谲的时代色彩。而在电视剧《围城》中,原著的描绘性语言通过旁白加入到电视剧中,更为电视剧添注了原著的文学色彩,使两种艺术形式相得益彰。

  悬疑小说的影视化路径仍需探索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东野圭吾不仅细致地刻画了扑朔迷离的案情,更借此深刻探讨复杂难测的人性,揭开真实社会的“遮羞布”。相对应地,对其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的难点也在于此——控制好故事节奏、透过故事揭露复杂人性和社会现实。

  2017年,中国版影视改编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上映,东野圭吾IP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陆续诞生了《解忧杂货店》《十日游戏》《回廊亭》等影视作品,但因剧中强行杂糅偶像元素,造成叙事结构混乱、故事节奏变慢等问题,而未能激起较大水花。

  从上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二十余部东野圭吾的小说被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音乐剧、舞台剧。数量众多的改编作品为东野圭吾的小说在我国的影视化、本土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日版剧版《白夜行》抽丝剥茧,极大还原了原作的情节,并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相比之下,韩国版则融入了本国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原作的细节和内涵。如韩国影版《彷徨之刃》更突出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悲凉底色,加大了警察戏份的比重,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

  悬疑类作品以精妙复杂的推理,揭露社会的罪恶,理清人性的复杂,理应兼具深度和温度等价值内核。因此,在对悬疑小说进行影视化的过程中,要运用好镜头语言讲明白故事,引导观众探讨故事背后的价值。这就要求影视剧主创团队以更细腻的视角观察社会,寻找不同艺术体裁间的共同点,让小说的核心内涵真正落地,实现影视作品在思想性和娱乐性方面的统一。(于思琪)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