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 刘黎明
“婚姻”和“家庭”,一直是热门的影视题材。近年来,以家庭关系为核心的生活取向型影视剧,正逐渐被以女性主导的婚育类话题取代。这一方面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普遍婚育焦虑的媒介表征。比如现象级热播剧《小欢喜》三部曲,虽然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挣扎和无奈,但某些剧情过度渲染焦虑氛围,造成了过犹不及的负面效果。
相对来说,《父母爱情》《人世间》《亲爱的小孩》等生活剧提供了更加恰当的处理方案。剧情有意识地将焦虑紧张感,消解在生活的琐碎和温情之中,通过人物的成长来展现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韧性,让焦虑变成深度共情与情感激励。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在真实反映现实的前提下,影视作品渲染情绪或提出问题,并不必然会引起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如何以观众信服的方式处理这些情绪。回到最真实质朴的生活本身,或许才是帮助更多人找到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方法。这也提醒创作者,要更加关注影视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能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7月20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