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微短剧,能否“复制”网剧的精品化转型之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网络微短剧,能否“复制”网剧的精品化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2-08-16 10:08

  作者:韩思琪

  2022年互联网短剧市场进入加速期。上半年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四家长视频平台上线的独播短剧就有171部。

  尽管2020年就有“网络微短剧元年”这一说法了——2020年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了“网络微短剧”的板块,将其定义为“单集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剧”,从而将微短剧正式纳入视频剧集之列。但从内容形态与审美风格来说,网络微短剧的发展刚刚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展翅”期。

  2022年初,单集6分钟的网络微短剧《大妈的世界》打响了微短剧差异化内容的探索“第一枪”。在爱情题材占据绝对优势的微短剧赛道里,在“甜宠、复仇、前妻、赘婿、霸道总裁、名媛千金”一众关键词中,在“神妖、穿越、重生、变身、身体互换”等流行的奇幻设定中,《大妈的世界》以现实题材和接地气的喜剧风格脱颖而出。该剧用“中国大妈”这一大众文化符号,直击时下热点、痛点,涵盖了老年保健品、广场舞、老年追星、盲盒、网红等热门话题,以密集的包袱与快节奏的反转为主要特色,收获了豆瓣评分8.1分。

  随后,《长公主在上》《念念无明》两部网络微短剧,同样让观众看到了微短剧制作的诚意,收获播放量破千万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网络热度与播放数据刺激网络微短剧制作量激增,也滋生了部分创作者“靠短剧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

  网络微短剧,“旧瓶”还是“新酒”?

  网络微短剧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影视形态。早在2009年,便有一些以短时长、短制作周期、小投资规模为主要特点的网络短剧开始流行。2013年,《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网络小型系列剧接连推出,在时长、制播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已与今天的网络微短剧相差不大。但彼时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媒介的关系尚未被充分挖掘,网络小型系列剧更像是一种尝试而并未成为风潮,创作者的最终目的往往还是将作品转化为大银屏上的“大电影”,而不是探索紧贴网络媒介的网络剧集本身。

  网络微短剧在今天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各网络视频平台内容生产的新领域,可以说,这是一种“逢其时”的自然生长,其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内在动力。

  首先,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用户短视频平台观看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据《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综合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的用户规模分别为8.73亿、 7.04亿、6.17亿和2.82亿,日均使用时长分别为120分钟、97分钟、60分钟、59分钟。这组数据显示,我国短视频平台的行业地位首次超过综合视频平台,网民短视频平台使用率持续走高。更值一提的是,网络用户人均单日花费两小时在短视频上,其内容忠诚度可见一斑。视频内容用户逐渐形成短平快与碎片化的消费偏好,这也为微短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业界说法认为:“网络微短剧火爆的时间曲线,正好与国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时间线吻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相较于长视频来说,短视频制作成本较低,制作方式更灵活,能更快地调整和适应年轻一代对文娱产品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当一些“S+”、大制作的剧集频频注水,故事肿胀而叙事拖沓,观众更愿意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观看“10分钟浓缩了传统电视剧用30集才能讲完的故事”的网络微短剧,就变得更好理解了。当然,过分迎合这种碎片化消费也给网络微短剧带来了“数字咸菜”的批评,如“时间短,内容爽,故事土甜”,有时甚至出现迎合碎片化时代观众情绪宣泄的“重口味”内容、不断抬高观众品尝快餐文化的“爽”之阈值,这些弊端都值得警惕。

  不同视频平台中的微短剧创作

  如前文所说,尽管网络微短剧的蓬勃发展为网络文艺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问题。首先是质量的良莠不齐。网络微短剧内容中仍存在低俗化问题,且题材同质化严重。从类型上来看,“甜宠”的爱情题材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仍多见于“甜宠霸总”、玄幻修仙、“狗血雷人”等标签下。短时间内设置强冲突与反转,提供密集的笑点、爽点与强情绪是此类题材微短剧的主要特点。其次是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低成本定制的弱势,为了涨粉带货的“捧人”法则,一味为了流量、市场而忽视优质内容的生产等等,这些很多创作容易有的特点,都会影响网络微短剧朝精品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看到2022年网络微短剧在内容方面的一些变革。首先,不同的视频平台对微短剧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关于微短剧剧集时长,近年来抖音的“新番计划”与快手的“星芒计划”,鼓励微短剧单集时长设置在1至5分钟之间。在视觉呈现上,微短剧探索处在竖屏与横屏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其中,短视频平台中的微短剧基本为竖屏形式。竖屏因其屏幕大小和比例的特性,在远景、大场面的表现上有一定限制,只能更多地聚焦于人物,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竖屏短剧信息量的承载与传递。

  长视频平台也在布局各自的微短剧剧场,并尝试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定义”其自制的短剧。其中,爱奇艺的“小逗剧场”侧重轻松诙谐的搞笑气质,腾讯的“十分剧场”定义重点在于短剧时长,芒果TV的“下饭剧场”主要通过观看/使用场景来定义。相对来说,“爱优腾芒”的微短剧更偏向于10至20分钟的“中视频”,比如《念念无明》单集时长10分钟,《又是努力的一天呢第二季》单集时长12分钟。

  相应地,长视频平台将长剧的制作思维引入微短剧。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题材的多元化尝试上,如《大妈的世界》是对一度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处于“失声”状态的群体的关注,破除了种种对“大妈”的刻板印象; 《念念无明》通过“古装版《史密斯夫妇》”的设定,给古装言情题材的微短剧带来了精细化制作,正如导演曾庆杰所说,“小制作也要合情合理,时间短,质量却不能下降”。该剧将男女主角大婚的“经费燃烧”场面改为户外月下拜堂,节省制作经费的同时,让月下“巧遇”拜堂的名场面与主角彼此掩藏各自身份的情节相印证。

  此外,“长剧思维”还与整体制作的逻辑有关。短视频平台经常与“网红达人”团队合作,一定程度上与“流量”相互捆绑。长视频平台自制的短剧在卡司、制作上则有一定的差异,无论是更专业的制播团队介入,还是对微短剧剧情容量、视觉效果、观看方式的规划上,都显得更加细致,它们力图通过自制作品打造平台“厂牌”式的IP,建立其优质内容的“护城河”。

  多方合力,推进网络微短剧的精品化进程

  网络微短剧正在进行一些快速的内容迭代的尝试——优先关注观众需求,快速更新题材内容,精细化运作、口碑式传播。这在客观上确实令网络微短剧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整体上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宽泛的选择。

  当长剧动辄拖沓十集甚至三十集剧情之久去演绎注水的情节,当人物的逻辑性、状态连贯性均不在线等,让观众追剧的体验每况愈下,这就更显得一些优质的微短剧的确用极低的成本,反向“卷”起了长剧的制作诚意。

  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说,微短剧往往更强调代入感,故事开放给观众的“界面”多是通过让人有记忆点的主角来“操作”的。在剧集常见的“大女主”“傻白甜”“美强惨”一类的人物标签之外,一些微短剧探索了更有“先锋性”的人物设定。以“快穿”题材为例,当微短剧里的主角女玩家走进了游戏、女编剧走进了剧本,她们带着现代人的知识“快穿”进别人的身体做任务,她们占据的优势、所开的“外挂”往往是熟悉剧情的信息差,进而可以自己掌握命运和剧情走向。此时,她们不必再扮演被拯救的女主角,而是清醒地游走在各个剧本之间。

  其次,尽管仍有消费“爽点”、紧跟“热点”之嫌,但微短剧因需要从大量同质化、套路化的故事中脱颖而出的竞争需要,其创作也会自发地更新迭代——一种套路全网拍,观众看腻了之后自然会要求新变。比如快手平台上的“婆媳故事”,也已经走出了“两个女人相互为难”的窠臼,而是将此前一度隐身的丈夫角色拉入剧情、加入讨论。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依规将国产网络剧片审查纳入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开始发放《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这意味着国产网络剧片的“上线备案号”被“网标”取代,网络剧片的制作、播放将更加规范。

  至于网络微短剧能否“复制”网剧精品化的转型之路?这需要创作主体、相关政策制定主体和监管部门、平台方与观众等多方合力,共同完成其优化与探索。(韩思琪)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20815/index.htm?page=3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