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革命题材电影的诗意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革命题材电影的诗意表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8-16 14:42

  光明网讯(记者 刘冰雅)8月14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电影艺术杂志社、浙江影视集团主办,《视听理论与实践》学术支持的电影《云霄之上》研讨会在京举办。作为一部由高校师生主创的电影,《云霄之上》凭借独特的风格叙事,不仅收获了很多奖项的肯定,更有着特别的意义。会上,十余名专家、学者从作品的美学风格、作者特点、当代价值、学科建设等角度,进行了深度研讨。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陈旭光教授主持。

革命题材电影的诗意表达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影片以诗意的笔触,简单的叙事,描绘出了崇高复杂的人性与情感,充满了艺术文本的哲学意义、文学意义与生命意义。其用极简的场面、人物和对白,反映宏大的战争与时代背景,并从中以潜在的方式,表现出红军视死如归,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和对生命价值进行探讨的哲学意义,体现了大而无形的艺术境界。同时,影片的水墨美术风格极具中国美术学院的特色,色彩处理方式十分巧妙。电影将美学与叙事结合,把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美丽结合起来,对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进行了准确把握,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军事电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张德祥认为,本片选取48小时的历史切面,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归历史,用自然地理与浙江方言等元素迅速将观众拉回昨日。影片的艺术性源于将真情实感融入真实情境,同时注重电影叙事的节奏感,将主题置于朦胧的氛围中进行更饱满的呈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认为,许多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忽视了语言的重要性,而今天需要借助新的技术与理念,实现电影语言的“再现代化”——将东方美学精神灌注其中,对传统的画面进行创新表达。冲击性的形式与诗意性的呈现离不开叙事内容与人物塑造,期待中国的诗意电影表现出更大的张力,在充分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艺术形式的扩张。同时,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创造一个中国电影的良好发展生态,让多类型、多样化的电影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云霄之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贾磊磊提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强调视觉表达的美院主创团队,为中国电影视觉的新空间建构新的形态。影片对色彩谱系建构和形态选择,兼容了写意和写实两种美学风格,在一个主流化的常规题材里面,赋予电影独特的视觉表达层次,完成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艺术个性表达。影片在美术静态画面和电影活动影像之间完成了逻辑链接的建立,用“残酷,但不绝望”的叙事内核,在人性的阐释上建立视觉的合理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中国美术学院坚持自身独立的艺术追求,在创作该影片时突破了类型影片同质化的表达范式,进入了打造文人化、作者化、艺术化、中国化的影像发展阶段之中。影片既融入时代主题和价值观的立场,又以精雕细刻的讲述方式呈现出1935年的奇幻惊险。作为江南派电影,其独具特色的诗意塑造,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场景。个性化的处理,与真诚的表达,体现出思辨性的人文追求与深邃的现实观照。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指出,《云霄之上》是一部关于革命题材的作者电影,其作者性集中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派追求。森林、江河、渔船、云雾、芦苇荡等江南山水画中常见的意象,因有效参与到叙事之中,构建起迥异于传统江南山水美学的战争山水范式。类黑白影像、独特的镜头美学、方言的言外之意、战斗场面的减法,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云霄之上》在一个封闭的时空里,艺术化地阐释了普通士兵何以英勇赴死的动因。无数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淹没在了宏大叙事之中,而《云霄之上》正是一曲无名者的颂歌。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表示,影片通过仪式化的、缓慢的长镜头和大量的空间、人物造型,建立起观众对这种仪式化影像的凝视效果。在这种凝视中,影像的内生力量弥漫开来,一种崇敬和悲壮之情油然而生,影像与观众的共情由此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影片的探索价值在于,影片试图通过仪式化的造型影像与叙事的有机结合,去重新发现电影中仪式化影像的当代意义,探索战争片在表达上的新的可能性。同时,影片也彰显出学院派电影对艺术独特性表达的坚持与坚守,令人尊敬。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认为,主流价值观影片怎样创新,是新时代电影创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云霄之上》用淡化叙事与感官刺激等方式,赋予影片对于生命、人性与责任的拷问,也派生出更强的思辨与实践价值。美术学者跨界进行电影创作,使得电影的特色明显,充满对于电影本体的独特理解。本片对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的创作总结,与美术本体怎样融入电影的路径尝试,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认为,本片之所以被人称赞,是因其拥有三个“合一性”。第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合一性。创作者有形式美学的强烈追求,影像质朴却极具匠心,主题素朴却极其厚重,叙事形态和主题传达水乳交融。第二是音画的合一性。虽然影像是质朴的写实性镜头,但音乐和音响方面却非常讲究。第三是风格的合一性,追求风格统一是必然要求,但因为具体环境及美术条件的限制,叙事风格尤其影像风格要做到始终统一是极具难度的,但本片因为前期美术选景为相对纯粹的自然山野环境、用心的摄影创作以及后期的调色,让叙事尤其在影像风格上体现出强烈的合一性,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编审高小立表示,本片超越了以往战争叙事的常见模式,实现了叙事和呈现上的创新。构图意识体现在叙事之中,在多个段落做了留白的处理,以东方视觉传统的回溯带给观众文化的美感,是一次难得的电影诗性经验。《云霄之上》的人物心理刻画打破了战争片英雄主义的固化审美,回归自身战争中人心灵层面的复杂变化,在解读普通人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恐惧,对任务下意识的逃避,在犹豫彷徨后的视死如归,对人性予以更深刻的挖掘,展现出更多内涵,增强了影片的情感穿透力和人文色彩。

  陈旭光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云霄之上》的影片风格整体性极强,以诗意的气质统摄全片的剧作文本、拍摄造型、导演创作、群像表演等多维度,实现整体诗意的氛围构筑。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人物主体淡化,情节脉络简化,戏剧冲突弱化,以小见大完成了对大时代背景下无名小人物的精神观照。影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有承继,另方面对如德国表现主义美学等世界电影史上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有吸收与融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