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冰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8月16日,由中央戏剧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强国论坛——“‘高峰’电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在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中央戏剧学院承担的2021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ZDA078)为依托,邀请业界、学界、演员共同围绕“高峰”电影创作、电影评价等话题进行探讨,为促进新时代文艺的多维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持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首先阐明了自己对于“高峰”电影的理解,认为其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前沿的时代意识,丰富的民族图景,至美的艺术追求。他表示,一部中国电影史就是中国电影人追求“高峰”的历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心怀“高峰”,中国电影才能在“高原”基础上迎来更多“高峰”。
著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认为,“高峰”作品一定要有巨大的碰撞,这样的碰撞可以源于世界、源于历史、源于心灵。同时,“高峰”是需要攀爬的,但是这必须要基于好的故事、人民情怀、艺术想象,以及放得开的思维与不拘一格的精神。电影人应当心怀魄力和勇气,集合所有力量,勇敢攀登艺术的高峰。这是整个电影界的责任,也是机遇。
著名演员、导演章子怡特别强调了专业的能力和坚定的心智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她表示,让观众念念不忘、感同身受的表演更接近于“高峰”表演,但这不是一个人的能量可以达到的,需要集体的创作。作为演员,她阐释了“心流状态”的重要性,表示演员只有心无杂念、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才能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表演状态。
著名导演郑大圣结合多年创作经验,提出“高峰”电影创作一定要落地。作品应既能接触到放之四海皆通的人类情感,同时也能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他表示,“高峰”从来不是自我命名的,它要与时代协行、与时俱进,是创作跟时代相互选择的结果,时间是检验一个作品能否称之为“高峰”的关键要素。
著名编剧、导演束焕认为“高峰”剧本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精确的类型感、精巧的编剧技术和正确的价值观。“高峰”电影的出现需要作品有一定数量的积累,需要广大的年轻电影人投身于创作中,唯有强大坚实的基础才能支撑真正的“高峰”。当被问及短视频是否对喜剧电影造成很大冲击时,他表示,短视频的发展壮大能够促使喜剧创作更加纯粹,更加注重人物的立体度,使作品更有故事的整体性和作品感。
《当代电影》杂志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对“高峰”电影创作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探讨“高峰”电影需要回望过去,那些具有充分表现力的作品传达反映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内容,它们不仅超脱于同时期电影的艺术前沿,同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和变迁,愈发表现出艺术和人的价值,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珍品和文化记忆,甚至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提出,“高峰”作品一定呈现了经典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人性的美好和思考的深度,应当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个纬度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