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重阳】金风飘菊蕊 佳节又重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重阳】金风飘菊蕊 佳节又重阳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0-04 09:19

  作者:刘齐

  今天是重阳节,时值国庆假期,可谓“佳节又重阳”。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所以叫“重阳”,是因这一天为农历九月初九,《易》以“阳爻为九”,故九为阳数。因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中国人自古就有九九归真,一元肇始的说法,因此,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日子。

  重阳,是可以“食”的日子。《礼记·月令》:“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在先秦之时便有了在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以谢恩德的活动。农历九月,金秋时节,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我们刚刚经历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正是对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因此,重阳既可以看作是秋收冬藏的结束,也是春耕夏种的起始。在这一天里,人们自然也要做出美食来犒劳一下辛勤耕耘一年的自己。《玉烛宝典》记载:“食饵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食饵”就是我们今天的“重阳糕”。有的地方,还要将糕做成九层,上面还捏出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这样一来,就是尝新庆丰收,高升祝吉祥了。

  重阳,是可以“观”的日子。无论是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眺山川”,还是李益的“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亦或是岑参的“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等,不少古诗词都描述了重阳要登高远眺。在古人看来,阳春“踏青”,重阳“辞青”,也象征了一年的有始有终。同时,由于这一时期“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于是重阳登高,以畅享清气也就成了一项重要活动。《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也体现出古人对山川的敬畏与崇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去登高山、登高楼、或是登高台,这是我们欣赏自然、赞美自然、崇拜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情感的隆重表达,也是新时代人们在绿水青山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动写照。

  重阳,是可以“思”的日子。一个重阳,心绪百结。多少高人韵士,在选胜登临之时,难掩相思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对于远离故土的人来说,月总是故乡明,季羡林先生曾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但今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到新的地方求学深造,求职工作,在一片新的土地上开始新的生活。这既是新一代人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梦想。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平凡中国人,不凡中国梦。因此,对于身处外地的人们来说,重阳虽不能与亲人团聚,但飒爽的秋风,能够将对家乡的思念带到远方。而一个个出彩的追梦故事,也在这金秋时节,成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重阳,是可以“敬”的日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又取长久、久远之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便含有天长地久、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在里面。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因在秋季,百物肃敛,惟菊花傲霜独放,因此也备受世人尊崇,故有“松菊延年”“杞菊延年”等祝寿语,这也体现出对长者的尊重。《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荆楚岁时记》:“四民并籍野饮宴。”时至今日,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一些地方流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的根,是远行时村头默默凝望的眼神,是夜归时窗口永远亮着的灯火。老人也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宝藏,是经验的沉淀、智慧的结晶,是促进和谐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重阳定为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从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到“以人为本”做好老龄工作应对“银发潮”,近十年来,我国已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作者刘齐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