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时只道是寻常——评王安忆小说《五湖四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评王安忆小说《五湖四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0-17 11:08

  作者:李 健

  王安忆新作《五湖四海》以张建设、修国妹夫妇的成长奋斗和家庭变迁为线索,讲述他们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为创造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的故事,写出了一代“船民”的个人奋斗史。

  张建设、修国妹出身于顶无片瓦的水上人家,祖祖辈辈就是“吃水上饭的”,随船而生,漂无定所,被当地人蔑称为“猫子”。由于无地无籍,“上岸”建房成为他们头一等的奋斗目标。张建设在80年代初水上运输繁荣的黄金时代,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凭借自己的行业经验和勤劳、聪明,积累起创业财富。张建设夫妇有胆有识,能够把握先机,率先利用贷款升级船只,逐渐发展综合经营,组建了自己的船队,依托淮河、运河、长江的水网通达优势,将业务拓展到皖、苏、沪各地。在内河运输逐渐被公路物流取代之际,又能及时转型,发展航舶、拆船业务等多种经营,进驻工业园区,把业务拓展到长江边的崇明岛,生意日益兴隆。

  与此相对应,一家人的生活也焕然一新。从居无定所到在村子里盖起五间大瓦房,后来又到城里买别墅、买公寓;修国妹弟弟和儿子先后出国留学,一家人的生活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节拍越过越好。小说将人物经历融入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空间,穿插进社会变迁和人们复杂的心理变化,展现了时代变革中的丰富内涵。

  小说固然以宏阔的场景来彰显时代变迁,却不是大而化之地落笔在宏阔的主题之中。在张建设和修国妹事业发展的框架成型之后,叙述的重心从张建设转向修国妹,故事的内核逐渐转向了这个家庭的聚散离合,侧重于在日常生活中描画人情款曲。因此,小说也是一家人在社会变革中复杂微妙的精神图谱。

  张建设和修国妹都是家里的老大,在年少懵懂时就承担家庭的重担,经历过坎坷磨砺,他们对弟弟妹妹和家庭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建立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是他们奋斗的起点,也是心灵的执念。张建设父母早亡,没家的人更加恋家,他和修国妹全力帮助弟弟妹妹读书、工作,以自己的人情练达,包容甚至宠溺着他们的自我、任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张建设一家与世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关联,先是修国妹弟弟修国华和弟媳袁燕从国外留学归来,再是子辈们在更小的年纪便走出家乡、走到国外。他们家庭的触角外延和生活半径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利益诉求、个性差异、代际冲突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再像此前一样稳固。修国华留学归来后,对自己的婚姻似乎毫不上心,与女友袁燕关系疏离;修小妹素来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突然带回一个来历不明的私生子;他们的儿子女儿在外求学,对故土和家庭淡漠。家庭中弥漫着不确定性,隐藏着危机和不安,情感连接越来越难以捉摸,让张建设夫妇始料未及。当小说叙述的重心转到修国妹打理家庭的人心起落时,我们发现,小说已然进入王安忆所擅长的轨道:叙写时代变革之中的世情人心。

  尽管时代发展的节奏昂扬奋进,生活如此旧貌换新颜,就连修国妹都恍如梦中,“好比快刀切菜,顺遂的日子总是疾速的,回头看都要吓一跳,竟然走出这么远”。但与此同时,人性的虚伪浮华依然百折千回,就连修国妹都不断地嘀咕,“不知道日子怎么会过成这样”。当修国妹发现张建设有了外心,与妹妹、弟媳关系暧昧,金钱、股份、房产使亲情不再单纯,原本和睦的家庭开始生出嫌隙和阴影。

  有意思的是,小说写到三次家庭宴席,从张建设、修国妹的水上婚宴,到修国华、袁燕的订婚宴,再到尾声的春节家宴,这一描写既见证了家族二三十年来事业兴旺发达,也显示了家庭中暗流涌动的结局。

  第一次是张建设和修国妹的婚礼,在船上进行,那场夜宴象征了水上运输的黄金时代,“下午三时开宴,入夜八九点还未散去,条条船掌了灯,河湾里点了火似的,红彤彤一片。直到东方露白,才一艘艘相继离开,马达突突响着,渐渐远去,消失在晨曦中”。虽然那时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自行车、缝纫机“两轮一转”就是最“奢侈”的聘礼,但却代表着一种万物生发的向上气息。

  第二次是修国华和袁燕归国后的订婚宴,这时张建设一家事业小有成就,亲友见面定在县城的别墅。此时的席面已经堪称盛大奢华了,既有地方特色风味美食,又有精致华丽的摆设铺陈,“红泥炉子托着双耳陶罐,炖的红菜;走地鸡、四对猪蹄、鲍鱼海参;生铁架上铜铫子,是白汤;千岛湖的大鱼头、河蟹剁成两半两半……酒和饮料是用小车子推上来的,那小车就像外国电影里的马车,高背、敞篷、车斗里各色各样的盛器,送到眼前,让自己选。”这次宴会,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聚会,也是这个家庭事业蒸蒸日上的缩影。

  第三次的家宴已变局丛生,家宴铺陈两大桌面,看起来盛极一时。家庭成员间的亲疏远近却发生了微妙变化,热闹之中隐藏着危险,言语之中暗暗交织着交锋,就像飞镖似的,从四面八方投射,在空中交互穿行。“说话随便,激烈之处像是有仇,陡然间又成莫逆,亲得不得了,随即翻脸,骂将起来,紧接哈哈大笑……”由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把刀,千个字》中陈诚在油盐酱醋、请客吃饭之间的人情交锋。修国妹发现在夫妻、姐妹、兄弟、母子之间开始形成紧张的状态,家里有一种狡黠的气氛,在进退之间,已经是暗藏机锋,随时可能掀起波澜。

  小说中张建设和修国妹夫妇都重视亲缘亲情,在公司分部开张和十周年庆典之际,张建设给妻子复制了一艘当年她出嫁时的旧船,修国妹则精心修复了年轻时就伴随丈夫走船的一座船钟。这一幕恍惚如昨日重现,让彼此珍重感慨。他们都想勉力经营好身份角色,事无巨细地打理着家庭及其社会关系,然而家庭最后却走向貌合神离,平静的表面之下是暗潮涌动。所以,对读者而言,当我们看到修国妹在疑惑“日子怎么过成这样”之时,其实我们也在她的复盘与反思中,发现生活中矛盾的端倪,从中看到个人是如何被生活变幻打了个措手不及。

  换句话说,《五湖四海》又让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王安忆。她将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有机融合,一方面这种融合是从时代到个人,由大及小地关注大时代之下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更是由个人而及个人,由此及彼地把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那绵密不绝的生活之流,其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就是那些林林总总貌似不起眼、琐细无比的衣食住行,却构成了生命的底色。(李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捉公共议题,回归叙事本位:看微短剧何以强化公共表达

  • 《棋士》:非典型性善恶启示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