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击缶歌》:戏演人生活生生,人生如戏不是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击缶歌》:戏演人生活生生,人生如戏不是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1-14 09:07

  作者:袁恒雷

  《说文解字》讲,秦人以缶为乐器,鼓之以歌。在漫长历史岁月的长河中,击缶之歌长盛不衰,逐渐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戏曲文化。青年作家胡竹峰以其对戏曲独特的认知与考察,形成一卷对戏曲种类兴衰过往的个性化解读文本《击缶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魅力在他独特的讲述中体现出别样的美感。

《击缶歌》:戏演人生活生生,人生如戏不是戏

  实地踏访:亲身感受戏曲舞台的前世今生

  胡竹峰是安庆人,安庆是黄梅戏的兴盛之地,因而他对黄梅戏格外熟悉。他在《一曲黄梅》里深情地回忆孩提时坐在母亲腿上听戏的场景:“有一次听黄梅戏,在老街祠堂二楼戏阁。观众不少,远远近近的村民都来了,闹哄哄挤满中堂庭院。一男一女在台上咿咿呀呀唱着,几个老太太点头轻轻相和。那次演的什么,想不起来了,不能忘记的是看戏人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对于农村里的老百姓来说,看戏是如盛大节日一般的大事儿,因而某个村子演戏,附近村民都来纷纷捧场。这也直接显示出,戏曲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了撰写本书,胡竹峰实地踏访了诸多戏曲的源头发生地及兴盛地,包括一些草台班子演出的场所,千余年来留有的戏台遗迹等。在踏访中,回顾戏曲往昔的辉煌,难免有追忆,有怅惘。仍以黄梅戏为例,光绪年间,桐城有人组织了黄梅戏班子,在怀宁乡间演出。民国《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胡竹峰在考察时遇到了当地老人,老人指着镇上的祠堂告诉他,这里便是当年的戏台,一唱黄梅戏那叫一个热闹。胡竹峰慢慢走上戏台,嗅到了旧日的气息——是弦歌,是清音,是铜锣皮鼓,是岁月天地,是家常烟火与众生百态,也是旧梦里永不褪色的粉墨回忆。好在,即便往昔的街头巷尾的戏曲班子已随风而逝,今日的戏曲依然在以全新的形式在不断演出,辉煌依旧在。

  形象类比:用诸多喻体特点展戏曲魅力

  《击缶歌》虽然在谈戏曲文化,但作者以其他艺术的类比修辞来呈现戏曲的特点,比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美食、经文等。如此,读者对戏曲特点的认知会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

  其中,戏曲与书法的类比尤令人拍案称奇:“京剧是草书,墨薄而匀,飞白赏心悦目,令我回味;黄梅戏像唐人写经,宁静清新、含蓄淡雅、简洁明快,清幽之气尽洒纸面;秦腔如魏碑,笔画凝重,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豫剧若唐人大楷,凝练严谨,视觉上清丽而典雅;昆曲仿佛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线条安闲、平和,呈现出美好宁静的生命状态。”作者将戏曲与书法巧妙地联结到一起,抓住他们共有的特点予以类比,并将自己的个性评介和自身感受融入其中,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戏,这使得各地的地方戏曲呈现出独特魅力。《击缶歌》以不同人物情态来表现这些戏曲的特点:“昆曲是精描细写的工笔闺秀,京剧是纵横捭阖的浊世公子,秦腔是粗犷飞扬的高原大汉,越剧是略施粉黛的写意仕女,黄梅戏则是布衣粗裙的农家姊妹。”如此别具匠心的类比手法,眼光别致,表述新奇。

  融入典故:极大拓展文本的文化内涵

  跟随着作者的足迹,诸如程长庚等一大批戏曲名家鲜为人知的往事被挖掘,此外,诸多名著中有关戏曲文化的部分得以被人们重温。

  四大徽班进京,是国粹京剧发展史上的肇始阶段。作为徽班的领袖、京剧的鼻祖,程长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他十来岁便随父亲去北京,从安徽到京城,千里迢迢。丈夫未可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意气风发的程长庚很快在京城崭露头角。他的嗓子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非常适合出演伍子胥、关羽、鲁肃、祢衡、岳飞等英雄豪杰。他对这些古人塑造得惟妙惟肖,可谓形神兼备——“俨若真身,大臣则风度端凝,正士则气象严肃,隐者则其貌逸,员外则其神恬,令人油然起敬慕心。”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这些戏曲名家的影像资料鲜有流传,我们只能根据文字资料来回顾他们的风采。《击缶歌》则对相关记载进行了合理细致的萃取,通过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这些戏曲及曲艺家有了清晰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将诸多古籍中有关戏曲的典故融入书中,大大拓展了这本随笔的文化内涵。诸如《木兰辞》(《花木兰》)对应梆子戏、《红楼梦》里的戏文好辞、朱元璋《大明皇陵之碑》、明人高濂作的传奇《玉簪记》、明人王骥德《曲律》等。这些典故讲述了戏曲的前世今生,着力挖掘戏曲的文化历史渊源。

  世人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人生漫长荒凉,不全是这样。戏里的爱恨情仇、是非成败淹没在时间的茫茫烟水里,成了戏文,成了传奇,成了梦忆。黄梅戏演员韩再芬在为本书撰写的序中写道,“《击缶歌》里有戏有人,有落有起,有情怀的激荡,也有无奈和叹息。”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样式,戏曲传承方兴未艾。流传千年,从数百种民间戏曲到广为人知的“五大剧种”,戏曲在大浪淘沙中或走向消亡,或获得新生。我们与其哀叹,不如欣赏;与其怀念,不如将那些生命力依然旺盛的剧种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击缶歌》以一名业余票友、非专业人士从文学的角度注解戏曲的人与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袁恒雷)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