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她和她的她》:现实远比戏剧冲突残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她和她的她》:现实远比戏剧冲突残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1-29 10:15

  作者:张尔冬

  在“她悬疑”热度一路攀升的背景下,今年10月末上映的台湾网剧《她和她的她》,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被网友称作《3她》,一经上线就引起了极高的讨论度。目前,《3她》评分高达8.6,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霸占着豆瓣关注热榜榜首。

  故事的主线,是主人公林晨曦在一场车祸后意外进入了解离世界。在这个“幻想”出的世界中,去世的父亲和弟弟死而复生、现实中抛下她远走的前男友回到身边,而现男友化身为警察,调查在林晨曦初中时对她实施性侵的老师谢志忠被杀害一案。林晨曦也随着剧情的推进,在精神之海中不断捡拾线索,拼凑出初中这一段回忆的原貌。

  林晨曦刚刚进入解离世界的初期,剧集的叙述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样态。直到第六集,口碑极好、对学生“关爱有加”的老师谢志忠本性显露,将手搭上林晨曦肩膀时,观众才反应过来,这是一个“房思琪式”的故事。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2017年首次出版,同年作者林奕含自杀,至今过去五年有余,依然在被不断翻起讨论。书中,作者写道,“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而这在剧里的映射是,性侵事件发生后,林晨曦的师母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帮着谢志忠反咬一口,父母也随声附和“为什么不反抗”。在多年的创伤反刍中,林晨曦与房思琪有太多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她必须在解离世界中重构出与现实完全相反,父亲和弟弟帮他报仇、前男友耐心陪伴的剧情来对抗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虽然打着“悬疑剧”的标签,但悬疑元素在《3她》中只起到串联剧情之用。全剧从头到尾以第一视角运行,将观众视线更多地聚焦在受害者的疼痛与隐忍上,而这种强大的情绪抓取力恰恰也是其他悬疑剧在专注解谜情节时无法顾及的。《3她》中伤痛情绪的渲染,在强奸这一情节中达到顶峰。创作者只通过师母撞见又关上的门、谢志忠与林晨曦的双腿相叠、加上几个表情特写镜头来传递信息。作为初中生的女主角,在这一场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侵犯中,没有惊慌、抗拒的表情变化,真实却令人不忍卒读。

  无需质疑,《3她》赢在了对性暴力这一社会议题的大胆触及和女性困境的细致描绘上。除了教师性侵学生事件这一主线剧情之外,编剧还插入了许多关于女性职场困境的细节。例如公司因为效益下滑动员女性员工穿短裙出去陪酒,又解释道“可是没有人强迫她们”;再如怀孕的员工被指责“不要做薪水小偷”、主角朋友的不雅视频被四处传播;如同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论述的,“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剧中男性员工柯迪数次遭受女上司的骚扰却无可奈何,更是那句“性别是一种处境”的诠释与再现。

  然而,《3她》中仍然有某些部分略显冗余。林晨曦从解离世界挣脱后,就开启了温情戏码的演绎,最终以“认识到自己值得被爱”结束。创作者或许想为林晨曦(或是房思琪)续写一个美好的结局,但这种处理反而弱化了《3她》讨论社会议题的严肃性和启发性。自我和解固然是一种通路,也是受害者无论如何都应当追求的结局。但现实远比戏剧残酷得多,能够像林晨曦一样走向和解的受害者在真实世界中少之又少。性暴力的受害者理应有愤怒的权利和方式,我们如今拍摄这样题材的电视剧,去批判、揭露和穷尽黑暗的角落,更需要的是为了通过唤起公众的关注和制度的进步,让“林晨曦们”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可以依靠甚至不再出现。

  另外,不难看出,创作者希望面面俱到地再现女性遭遇的系统性困境。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3她》是一部只有9集的小剧,又要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出现实、幻想和记忆三个世界,其主线之外的剧情也就注定无法面面俱到,否则就会显得“太满”而呈现出堆砌之感。因此,编剧不妨也在剧情内容上做些修剪,将关注点放在主体内容的打磨上,或许能够更尖锐地抵达切要。(张尔冬)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