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功夫在诗外,实践出真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功夫在诗外,实践出真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2-15 11:28

  作者:李东昀

  《新中国诗史》丛书由中南大学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心主编,旨在通过诗词艺术形式展示新中国航空航天、冶金、交通、医学、教育等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促进诗词传承与创新。第1卷是航空航天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倚云教授选编。濡墨既干,卷帙精妍,后续若干卷将陆续出版。展案以观,弁首一序赫然在目,作者为杨叔子院士。杨院士立功树人,盛绩彪炳当今,高风垂范来者。此序究天人古今,揽新中国航天、航空相关诗词创作之风华。品味全书,精彩之处目不暇接,综其意义价值,略举数端。

功夫在诗外,实践出真知

  第一,丛书策划与出版在发掘、培育新中国诗词经典上有积极意义。结合杨叔子院士之序纵览全书,最直观的感受是作品的新风尚、新思想。既往传统选诗多因其时代局限,而在选篇理念上有所局限。以近代黄孝平《清诗汇叙》选诗为例,强调彼时诗境之新,有:“海通以后,闻见日恢,三山引舟,八紘置驿。倚衡奉使,梦咏波涛。人境羁宾,集开世界”等,而内容大体只道及博物广见,在思想性和教育性上不出传统经史范围,较多凝滞于既往时代的旧制,同时其代表的群体和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层面均有不足。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新中国以来的诗词作品是人民群众自主进行精神生产的结果,诗词创作成为日常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文学生产服务的对象以及基本的宗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和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的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因此,《新中国诗史》丛书以境界为尺度,于各行各业佳作中选其菁华。虽术业有专精,但真正的诗人心有家国,好诗既是个人的心史,也是时代的记忆。《航空航天卷》计收诗63家共173首,其中才人代出,新老一辈交相辉映,所咏皆合为时事而作,见证了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繁荣昌盛,既有“培风鹏展翼,遗世雁离群”(《御风四首》)的个人风采,也有“长天斗士演兵操,铁马鲲鹏舞九霄”(《观看八一飞行队表演》)的大国气象。诸多优秀的作品汇聚,才有沉淀出经典的趋势,因为它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其价值观念引导着时代走向,具备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当代诗词的优秀作品不仅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精神,而且还传承既往诗学的优秀传统,利于培育时代经典。

  第二,为高校各专业提供课程思政的诗性载体,以理想照亮现实。该丛书选择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发展突出的领域,以诗存史,以诗励志,有助于各专业开展诗教工作。《新中国诗史》航空航天卷以诗词艺术形式展现该领域的发展变化,重在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是培育各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情怀和敬业精神的人文读本,是编选课程思政人文读本的有益实践。正如恩格斯所言,文学是艺术,要有审美的特性,但“伟大的历史感”也十分重要。该丛书正是藉由这些专业的发展进步,彰显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同频共振的足迹,因而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和春风化雨的精神塑造作用。不少科学家、院士、工程师既是意志坚强、顽强拼搏的行业翘楚,也是月下沉吟、柳下漫步的诗人。文学最动人且养人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他们的创造人生中,这才是英雄本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杨叔子院士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该丛书策划和编选时已考虑到利用诗词这一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底蕴的传统文学形式,既能开拓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人文视野,同时兼具感染性、生动性、趣味性,符合认知与审美的双管齐下、教育与艺术、娱乐的同步推进、思想与艺术的一体两面等原则。航空航天卷既有“中国航空、航天史主要节点”,帮助读者理解行业发展简史;还有见证国家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科技进步的诗词作品,飞船、卫星、火箭、飞机等古诗词中罕见的物象,在新中国诗人的笔下铸就非凡意象,异彩纷呈。诗人们小处落墨,高处造境,书写新中国航天梦,显示出一个时代创造者的精神标高。比如,“探罢琼宫倾玉露,雄风再振写新猷”(《“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感怀》),“凌斗气同山岳壮,摘星志与海天高”(《嫦娥二号升空随想》)。诗中的理想情怀、专业自信是专业教育难得的精神营养,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诗词中的境界是理想的灯塔,诗人们的经历是最好的身教。

  第三,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上,《新中国诗史》航空航天卷深怀远见卓识。该丛书根植传统,面向未来,对科技创新、诗词复兴有积极意义。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要积极引导这股创新的力量,《新中国诗史》航空航天卷作为丛书的第一本,作出了表率。该卷有两个特点,一是境界高。世纪之交,大众自发的诗词创作蔚然成风,但不少学习者重技法轻思想。在社会变迁、观念转型中,后者尤为重要。该丛书总序中倡导境界创造论诗词文学价值观是一种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创作主张,优秀的诗词选本能发挥示范和价值导航作用。我们期待后续若干卷秉承这一诗学追求,引导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把诗词作为修身养性的审美方式,激发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和顽强意志,这是每个领域都迫切需要的精神力量。二是坚守意象传统。以诗词艺术形式反映行业发展历史,有利于促进诗词重返生活现场。诗词是意象的艺术,意象都从物象中来,物象都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写的《西江月•酒泉发射基地抒怀》:

  大漠孤烟晓月,黑城遗址残阳。酒泉去病酒留香。冰雪祁连莽莽。 八百里长弱水,三千年久胡杨。飞天圆梦古沙场,绕地神舟直上。

  大漠孤烟、黑城遗址、冰雪祁连等物象虽然似曾相识,但今非昔比,作者不是古时边塞诗中“过客”,而是酒泉发射基地的创造者,是新中国的“主人”。他是以“八百里长弱水,三千年久胡杨”的意志克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的科学家,也是唤起同伴们斗志的诗人。新旧物象在古今碰撞中所产生的历史、宇宙、人生感动人心弦,情景交融中可以感到作者意象创新的努力。作品在审美想象中表达了科学家的理想——“飞天圆梦古沙场,绕地神舟直上”,前所未有的景象写出了建设者的心声。在此,诗人是科学家,科学家也是诗人。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开放的系统,我们今天的创新也要接受时间的淘洗。《新中国诗史》航空航天卷中,有创造者的壮怀激烈,有感受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的自豪与骄傲,还有宇宙探源的沉吟和思索,期待这套以诗歌形式书写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时代备忘录,不仅为后人留下新中国发展的足迹,还为传统文化贡献增量。

  大众文化时代诗词这种美好的艺术样式已翩翩“飞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诗史》航空航天卷展现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诗道尊荣,开辟了诗境新域。读诗、学诗是一种意义、价值、梦想的追寻,如果只是追寻,那永远只是无根之花;都说功夫在诗外,到底在哪?我想,读《新中国诗史》会让我们找到答案:实践出真知。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李东昀)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