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岳宗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播出后,受到各界关注,在社会掀起了一股“美术热潮”。《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持续聚焦中国近代经典美术作品,通过讲述一幅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展现美术作品背后中国人的人文品格与精神旨趣,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时代之美,实现了美术类题材纪录片影像化、数字化、视觉化的创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本。
《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海报
气韵:艺术与技术叠加的诗意美学
帧帧创作,秒秒精琢,以美为媒,以技赋能。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使静态的图像活起来,使美术作品在科技、数字化时代获得新的生命,拉近了受众与艺术的距离,让观众体会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和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独具特色的诗意、品格和风骨。
《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坚持进行融媒体视觉探索,利用“3D技术活化经典”的核心创意,实现了将经典美术作品从静态保存到动态发挥文化功能的转变路径。在经典美术作品与现代技术交织而成的十部影像中,一幅色彩明丽、美轮美奂、波澜壮阔的“大美中国”画卷渐次展开,再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气度。在第一集《盛夏图》里,“盛夏的荷塘”被赋予了动态感,鱼翔浅底、水鸟跃舞,芙蕖灿烂、挺立如锥,让观众走进了那个“蓬勃的夏日世界”;在第三集《东方欲晓》里,石鲁的水墨画《东方欲晓》被立体化视觉呈现,场景被赋予“鲜活性”和“灵动性”,延安窑洞、虬枝与烛光、星光合为一体,让观众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胜利曙光。同时,在4K/8K高清摄影、AR/VR/XR/AI等视觉手段辅助下,美术作品的肌理、质感得以充分展现,通过超微距拍摄制造出沉浸式奇观体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赏体验,升华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技术赋能带来的影像奇观并不止于感官的愉悦,更是将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唤醒年轻人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无限神往。比如由何海霞创作的青绿山水《东方巨龙》,描摹出时代里壮美的长城之魂,再现了盛世华夏的当代江山画卷,在青绿山水之中找到对祖国大美山川最浪漫的表达,并努力将富足盛世的审美意象传达给观众,推动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开枝散叶、蓬勃生长。
气质:故事背后栖息的精神品格
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理想,记录时代的流转与变迁,构筑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深入挖掘经典画作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动人故事,探寻艺术家重要的生命节点,复刻了诸多美术大师的艺术品格与文化精神。
《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深入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书画艺术家何继明、中国美术馆研究院刘曦林等专家学者,还邀请了《主人》的创作者徐匡、阿鸽,《钢水·汗水》的创作者广廷渤,《盛夏图》创作者李苦禅之子李燕等人,多方位、多侧面地讲述作品的创作历程和美学表达,深度解读作品中蕴藏的中国气魄与美学精神。再现了《主人》里蕴藏的西藏人民对光明的追寻、对翻身做主的礼赞、对未来生活的期盼;重现了《钢水·汗水》里新中国钢铁工业中人的意志与力量,歌咏着工人阶级伟大的创造力。在解读美术作品的同时,观察着近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演变。
另外,纪录片以美术作品为线索,重现了大师们重要的艺术节点,或随他们的脚步展开对他们故居或纪念馆的实地探访,或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写生历程、灵感乍现和挥毫而就的完美时刻,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美术大师的精神世界与哲学气质,再现画作背后波澜壮阔的时代。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用经典的美术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新中国的窗口,再现了凝聚于作品之上的中国精神和伟大力量,回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同时,《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回望百年美术经典的过程中,坚持将美术作品、美术大师与波澜壮阔的时代紧密结合,诠释出作品背后的民族风范和国家气度,在立意高远、技艺俱佳的基础上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底蕴和诗意之美。
(作者岳宗胜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