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元宵】藏在宋词里的元宵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元宵】藏在宋词里的元宵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2-04 09:00

  作者:韩 伟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有人称之为我国古代的“狂欢节”。它不像春节,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也不像清明、中秋,充满了相思怀念的哀愁。元宵节的欢乐更为纯粹,甚至带有迷狂的色彩。

  元宵节据说起源于西汉祭祀太一神活动,朱弁《曲洧旧闻》就记载:“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进入隋唐以后,这一民间性的节日逐渐提升到国家节日的高度,特别是唐中宗、睿宗、玄宗三朝,对元宵节情有独钟,《朝野佥载》就描述了当时的盛况:“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到了宋代,元宵节的狂欢意味达到鼎盛,从至尊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大贾到走卒贩夫,无不沉浸其中,恣意游乐。而这些在宋词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据有学者统计,《全宋词》中节序词共计1400多首,元宵词位居首位,多达330首。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元宵节在当时的风靡。

  家家帘幕人归晚:恣肆的万众狂欢

  元宵节的狂欢,基本是万众参与,热情如火,皇帝也不例外。唐中宗为了享受观灯之乐,竟然微服出宫,混迹于百姓间,而且还把数千宫女也放出宫,结果竟有不少宫女借机逃跑。到了北宋,帝王参与的热情依旧不减,吴自牧《梦粱录·元宵》记载:“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万姓观瞻,皆称万岁。”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记载更为详细:“至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擎辇者皆倒行以便观灯。金炉脑麝,如祥云,五色荧煌,炫转照耀天地。”皇帝不但登楼观灯,任百姓任意观瞻,而且还令黄门侍者在宣德楼上抛撒金钱,让百姓争抢。教坊使袁綯《撒金钱》就记录了这一场景:

  频瞻礼。喜升平、又逢元宵佳致。鳌山高耸翠。对端门、珠玑交制。似嫦娥降仙宫,乍临凡世。 恩露匀施,凭御栏、圣颜垂视。撒金钱,乱抛坠,万姓推抢没理会。告官里。这失仪、且与免罪。

  宋朝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但在节日的狂欢之中,等级淡化了,规矩暂时让位于欢乐,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也可以恣意争抢笑乐,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

  毛幵《水调歌头·上元郡集》:“春意满南国,花动雪明楼。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十里寒星相照,一轮明月斜挂,缥缈映红球。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词中描绘了上元夜灯火辉煌、百姓嬉游的盛况。晁补之《上林春慢》: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鹤降诏飞,龙衔烛戏,端门万枝灯火。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为了方便百姓出游,连城门都不锁了,这在《宋史》中得到了印证:“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欢。”无名氏的《鹧鸪天》,应作于靖康之难后,词中回忆当年上元盛况:“忆得当年全盛时,人情物态自熙熙。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由此即可见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华灯火树红相斗:极致的耳目之娱

  节日总是关联着特定的娱乐活动。元宵节的活动有观灯、游街、百戏表演等。灯火是元宵节独有的身份标志,两宋元宵词对此多有描绘。

  柳永《迎新春》:“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绛树,传说为仙宫中的树,这里显然是指装饰灯火的树。鳌山,也称“灯山”,人们用彩绸结成巨大的山形,上面悬挂大小、形制各异的彩灯,形状像巨鳌,故称“鳌山”。千门万户,华灯高举,鳌山耸立,箫鼓喧天,何等热闹!

  张先在《玉树后庭花》中也描绘了上元灯火的绮丽:“华灯火树红相斗。往来如昼。桥河水白天青,讶别生星斗。”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近高低,若飞星然。”竹竿挑灯,悬于半空,参差错落,远观如星斗璀璨,难怪词中说“讶别生星斗”,看来并非词人夸饰,而是实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对街市点灯记载更为细致:

  巷陌爪扎,欢门挂灯。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有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挂灯或用玉栅,或用罗帛,或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州府扎山栅,三狱放灯,公厅设醮,亲王府第、中贵宅院奇巧异样细灯教人睹看。

  除了观灯,还有教坊百戏、民间艺人表演等各色节目引人流连。《宋史》载:“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所谓“百戏”,包括杂技、魔术、武术、舞蹈等各种表演形式。这些表演带有鲜明的娱乐属性,既不指向伦理纲常,也不探索天道自然,而是完全服务于纯粹的娱乐需求,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更贴近百姓,更接地气,因而更具生命活力。所有这些娱乐,带给人们的是极致的耳目之娱,让人们体验到破除等级、礼法束缚的快乐,从而自由地放飞心灵,在刹那间捕捉到另一种人生的意义,而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元宵节的文化魅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香艳的幽期密会

  崇奉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家国之情、孝亲之情,可唯独对爱情,人们却总是讳莫如深。虽然晚唐五代乃至两宋,不乏滴粉搓酥的香艳之词,激起很多人的心灵共鸣,但很难得到文学正统的认可。比如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谓红得发紫,但陈师道说他“骫骳从俗”,李清照鄙其“词语尘下”,王若虚更是给他贴上了“纤艳淫媟”的标签,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传统礼教牢牢禁锢着人们的心灵。但人生而有情,遮掩不等于扼杀。因此,元宵节的自由气息便成为自我释放的催化剂,尤其是青年男女,借此良辰美景,秋波暗送,幽期密会,在别样的心灵震颤中品尝情爱的甘露。朱䀚在《续骫骳说》中描述:“都下元宵观游之盛……五昼夜不止。每出,必穷日尽夜漏,乃始还家,往往不及小憩,虽含酲溢疲恧,亦不假寐,皆相呼理残妆,而速客者已在门矣。”这大概是对李清照《永遇乐》“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最生动的写照。

  佳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青春美丽,“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北观南顾,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李邴《女冠子▪上元》)“风柔夜暖,花语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康与之《瑞鹤仙▪上元应制》)种种描摹,堪称实录。花枝招展的佳人们成为元宵之夜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当然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灯影迷乱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缱绻缠绵的故事。

  杨无咎《探春令》:“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依旧。见万家、灯火明如昼。正人月、圆时候。挨香傍玉偷携手。尽轻衫寒透。听一声、画角催残漏。惜归去、频回首。”偷偷携手的欢愉,分手后频频回望的不舍,刻画得生动细致。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是真情的凝聚与炸裂,是悲喜莫名的精神升华。

  当然,元夕的幽期密会带来的不光是心灵震颤的喜悦,也有失而不得的哀怨,“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欢笑也好,眼泪也好,都是人世间最美真情的写照,也是元宵节留给古人的心灵馈赠。

  如今,我们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在继承和发扬之列,更何况节日本身就是生产力。传扬不能靠干瘪的呼吁和空洞的说教,盲目地堵截外来节日更无济于事。何以为之?两宋元宵词所呈现的全息节日景观,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韩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