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属之声》:呈现声音的价值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金属之声》:呈现声音的价值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2-10 09:24

  作者:晁水

  导演达瑞斯•莫德的处女作《金属之声》在2019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成为最大黑马,提名第9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音响等6大奖项,并最终夺走了那届奥斯卡的最佳音响奖和最佳影片剪辑奖。

《金属之声》:呈现声音的价值

  从《金属之声》的片名和它所获的音响奖项,不难看出这是一部以声音为主语言的电影。在听觉表现上,导演十分大胆,将一对摇滚青年的成长故事置入声音的两极间,以音效的对比展现人物的蜕变:从尖锐爆裂,充斥着冲突;到完全安静,平和接受听觉空白后的人生。通过这种反差,《金属之声》完美呈现了电影中声音的价值。

  在声音的这一端,《金属之声》大篇幅使用高分贝、高声压的音色,让声音带给观众强大的代入感,并很好地利用这种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让其发挥了一种筛选作用。

  在生活中,高分贝、高声压的刺耳声往往被视为噪音,人们避之而不及,因此在影视作品里也少有人使用类似音色。可导演达瑞斯•莫德偏偏反其道而行。比如,影片一开始,电吉他的啸叫声就先于画面出现,紧接着的是一段重金属摇滚live。无需对白,短短几十秒,导演仅用声场就素描出这对摇滚青年的日常:大音量、情绪化,充满荷尔蒙和对抗。同时,配合声音,此时影片在视觉上也很刺激,光比极大、强光高频闪动。这样的影音表达,无疑会帮助观众一秒入戏,你仿佛身临其境,就站在那个要震破耳膜、晃瞎双眼的音乐现场。

  对观众来说,这貌似并不友好,声音带给人强烈的刺激感、侵略感,极大考验观众的接受能力。可这种做法看似莽撞,实际上却挺高明:它形成一种筛选,观众一旦能接受,选择继续观影,就会不自觉地跟随角色充分共情,甚至看完电影还有种难抽离出来的感觉。

  跟随Lou嘶吼的唱腔,Ruben狂躁的鼓点,观众可以知道,这两个有着极端过往(均有吸毒史,女主在母亲自杀后离家出走)的年轻人是靠什么联结在一起的。他们用重金属音乐释放自己的情绪,尖锐爆裂的声音背后,男女主角像两只小兽,有时为对方舔舐伤口,有时互相伤害。而当Ruben发现听力受损,导演又用写实的手法白描了这个残酷打击,观众跟着变弱、变模糊的声音,体会了一个健全人逐渐失聪的恐惧、抓狂、无望。

  在彻底失去听力后,Ruben和Lou四年来朝夕相处的生活就此分割:他在听障中心接受心理疗愈,却终究无法接受事实;他用光积蓄订制助听器去找Lou,却看到她已经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Lou这只更需要照顾、安慰的小兽,勇敢地重新走入家庭。她有了全职的工作、跟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神态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唱歌时,嘶吼也变成了柔和的法国香颂。其实,Ruben订制的助听器并不能还原所有声音,在电影的背景音中,观众能听到助听器里那种持续的嘈杂声响,Ruben需要通过情景和口型判断话语的意思。但即便如此,Ruben也知道Lou已经从青春的混沌中走出来了,她和之前无序的状态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电影走向声音的另一端,《金属之声》最后用长达一两分钟的完全静音,展现了声音的另一种价值——此时无声胜有声。

  Ruben从Lou家默默离开,坐在街角的椅子上蹙眉思考。在被助听器放大的声响中,教堂钟声像极了强音镲的声音,突然,他皱着的眉头开了,在钟声中摘下耳机,世界刹那安静。而声音消失后,视觉信息就被凸显出来。阳光不错、孩子们在开心踢球、婆娑的树影很美……导演在电影静音状态,用一组长镜头带观众进入遐思——生活还将继续,既然能够感受到这些闪光的生命力,那么,接受了听觉空白的Ruben,会慢慢好起来的。

  有声电影已存在110多年,观众早已经对一些电影中的声音形成条件反射,例如在剧情片里,钢琴一起,观众就知道“泪点”要来了;在恐怖片、悬疑片里,弦乐奏响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马上就会出现“高能预警”画面。正因如此,观众甚至是导演,更多是把声音当成过场、工具,并不费心探索它们本身的价值。声音先行、饱受好评的《金属之声》,或许可作为一种对电影声音价值的唤醒。(晁水)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