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毒舌律师》: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毒舌律师》: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08 13:54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律政题材是香港影视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TVB曾推出《壹号皇庭》《法证先锋》《第三类法庭》等不少颇受欢迎的时装律政剧,此类题材的电影亦不乏佳作。不过,把律政题材与喜剧类型结合的香港影片却不多见。周星驰主演的《审死官》《九品芝麻官》《算死草》等影片,把“为民伸冤”的古代审案故事与搞笑逗乐元素交织在一起,开了古装律政喜剧片的先河。近期,吴炜伦执导、黄子华等人主演的《毒舌律师》,将律政喜剧片的内容由古代拓展到当代,在时装律政喜剧片创作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毒舌律师》: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

  电影《毒舌律师》海报

  《毒舌律师》讲述律师林凉水为身陷虐童冤案的曾洁儿辩护,与权贵钟氏家族对抗的故事。作为一部类型杂糅的商业电影,该片人物形象饱满,感情酣畅淋漓,情节生动曲折,叙事流畅自然,细节处理也比较用心。通过巧用伏笔照应,影片剧情层层反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最终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使正义得到伸张,可谓柳暗花明,大快人心。

  影片对喜剧元素的运用亦可圈可点。林凉水毫不留情的损人言语,夸张的神态动作,不按套路出牌的种种“阴招”,以及坏人吃瘪的狼狈表情,都令人忍俊不禁。影片中的喜剧元素与故事情节水乳交融,圆润自然,毫无割裂、违和之感,搞笑逗乐不仅没有流于油滑,降低影片的现实力度,反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性格更加丰富立体。

  林凉水是该片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不过电影并没有将其美化为毫无瑕疵、通体光明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缺点,以及他逐渐转变的过程,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林凉水起初是一名法官,整天审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案件,再加上不愿逢迎拍马,渐渐变得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副心不在焉、吊儿郎当的模样,而且说话尖锐刻薄,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堪称“毒舌”。但从他审理失业男子偷过期便当案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内心仍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清晰的善恶是非标准。

  因不满上司打压,林凉水愤而辞职,当了律师。在前辈同行和各色社会人物的影响下,林凉水开始随波逐流,正义感逐渐麻木,甚至庭审现场还关心股票涨跌。在作为辩护方参与模特曾洁儿“虐童致死”案的审理过程中,尽管林凉水相信曾洁儿是无罪的,但由于过分自信,对扑朔迷离的案情了解不足,再加上想借此机会结交权贵,省去了取证环节的笔录签字程序,以至于输掉官司,曾洁儿因此被判有期徒刑十七年,蒙冤入狱。该事件使林凉水深受刺激,内心良知受到严厉拷问。他不再麻木,决心做善事弥补,帮助弱者维护合法权益。影片对林凉水的前后转变,用了较多细节进行铺垫,显得真实可信。

  峰回路转,两年后,证人陈球临终前良心发现,留下遗书,使曾洁儿案获得重新审理的机会。林凉水决心还蒙冤者一个公道,再次担任辩护律师,与钟氏家族及其操纵的律师团队展开对决。他不畏权贵,不惧艰难,奇谋妙计,怪招频出,冲破重重阻挠,获取了关键证物,击溃了作伪证者的心理防线。在法庭上,他仗义执言,慷慨陈词,不仅说服了陪审团全体成员,还赢得了控方律师的尊重和支持。在林凉水身上,寄寓了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

  《毒舌律师》传达了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的理念。电影借林凉水之口,呼吁法律工作者恪守底线,在法律条文和社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责,强烈反对利用他人对法律的无知来抹煞事实、颠倒黑白,更反对权贵阶层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与建设法治社会的导向是一致的。

  影片还表达了对公平和正义的伸张,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人性角度来讲,大多数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即便是德行有亏者,亦不应背负起不属于自己的罪责。片中的曾洁儿是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而且因酗酒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护责任,这些都毋庸讳言;但其没有虐童、没有杀人的事实也不容改变,不能因其道德瑕疵就成为他人恶行的替罪羊。从社会阶层来看,人们拥有的知识、权力、财富,决定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所属阶层,但不能因阶层差异而改变法律的公平性。一方面,贫穷不是做坏事的理由,不能拿贫穷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另一方面,穷人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以随意践踏。无论一个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法律面前都应一视同仁。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中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毒舌律师》中同样体现了这种敬畏感。影片所敬畏的,除了世间的法律制度之外,还有内心的道德良知。片中的道德感,外在客观化为“天”,内在化则是“良心”。影片多处强调对“天”的敬畏,如“人在做,天在看”,“情愿被人打,好过被天收”等。从“天无眼”到“天有眼”,影片弘扬了善必胜恶、公道自在人心的正能量和价值观。

  因此,不必纠结于影片中主人公的理想主义行为在现实中是否可能,或剧情是否严谨合理,而应肯定和赞扬影片的法治理念,及其对道德良知、公平正义的坚守与呼唤。(周仲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