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律政题材是香港影视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TVB曾推出《壹号皇庭》《法证先锋》《第三类法庭》等不少颇受欢迎的时装律政剧,此类题材的电影亦不乏佳作。不过,把律政题材与喜剧类型结合的香港影片却不多见。周星驰主演的《审死官》《九品芝麻官》《算死草》等影片,把“为民伸冤”的古代审案故事与搞笑逗乐元素交织在一起,开了古装律政喜剧片的先河。近期,吴炜伦执导、黄子华等人主演的《毒舌律师》,将律政喜剧片的内容由古代拓展到当代,在时装律政喜剧片创作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电影《毒舌律师》海报
《毒舌律师》讲述律师林凉水为身陷虐童冤案的曾洁儿辩护,与权贵钟氏家族对抗的故事。作为一部类型杂糅的商业电影,该片人物形象饱满,感情酣畅淋漓,情节生动曲折,叙事流畅自然,细节处理也比较用心。通过巧用伏笔照应,影片剧情层层反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最终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使正义得到伸张,可谓柳暗花明,大快人心。
影片对喜剧元素的运用亦可圈可点。林凉水毫不留情的损人言语,夸张的神态动作,不按套路出牌的种种“阴招”,以及坏人吃瘪的狼狈表情,都令人忍俊不禁。影片中的喜剧元素与故事情节水乳交融,圆润自然,毫无割裂、违和之感,搞笑逗乐不仅没有流于油滑,降低影片的现实力度,反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性格更加丰富立体。
林凉水是该片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不过电影并没有将其美化为毫无瑕疵、通体光明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缺点,以及他逐渐转变的过程,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林凉水起初是一名法官,整天审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案件,再加上不愿逢迎拍马,渐渐变得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副心不在焉、吊儿郎当的模样,而且说话尖锐刻薄,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堪称“毒舌”。但从他审理失业男子偷过期便当案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内心仍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清晰的善恶是非标准。
因不满上司打压,林凉水愤而辞职,当了律师。在前辈同行和各色社会人物的影响下,林凉水开始随波逐流,正义感逐渐麻木,甚至庭审现场还关心股票涨跌。在作为辩护方参与模特曾洁儿“虐童致死”案的审理过程中,尽管林凉水相信曾洁儿是无罪的,但由于过分自信,对扑朔迷离的案情了解不足,再加上想借此机会结交权贵,省去了取证环节的笔录签字程序,以至于输掉官司,曾洁儿因此被判有期徒刑十七年,蒙冤入狱。该事件使林凉水深受刺激,内心良知受到严厉拷问。他不再麻木,决心做善事弥补,帮助弱者维护合法权益。影片对林凉水的前后转变,用了较多细节进行铺垫,显得真实可信。
峰回路转,两年后,证人陈球临终前良心发现,留下遗书,使曾洁儿案获得重新审理的机会。林凉水决心还蒙冤者一个公道,再次担任辩护律师,与钟氏家族及其操纵的律师团队展开对决。他不畏权贵,不惧艰难,奇谋妙计,怪招频出,冲破重重阻挠,获取了关键证物,击溃了作伪证者的心理防线。在法庭上,他仗义执言,慷慨陈词,不仅说服了陪审团全体成员,还赢得了控方律师的尊重和支持。在林凉水身上,寄寓了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
《毒舌律师》传达了捍卫法律尊严、守护人间正义的理念。电影借林凉水之口,呼吁法律工作者恪守底线,在法律条文和社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职责,强烈反对利用他人对法律的无知来抹煞事实、颠倒黑白,更反对权贵阶层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与建设法治社会的导向是一致的。
影片还表达了对公平和正义的伸张,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人性角度来讲,大多数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即便是德行有亏者,亦不应背负起不属于自己的罪责。片中的曾洁儿是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而且因酗酒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护责任,这些都毋庸讳言;但其没有虐童、没有杀人的事实也不容改变,不能因其道德瑕疵就成为他人恶行的替罪羊。从社会阶层来看,人们拥有的知识、权力、财富,决定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所属阶层,但不能因阶层差异而改变法律的公平性。一方面,贫穷不是做坏事的理由,不能拿贫穷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另一方面,穷人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以随意践踏。无论一个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法律面前都应一视同仁。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中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毒舌律师》中同样体现了这种敬畏感。影片所敬畏的,除了世间的法律制度之外,还有内心的道德良知。片中的道德感,外在客观化为“天”,内在化则是“良心”。影片多处强调对“天”的敬畏,如“人在做,天在看”,“情愿被人打,好过被天收”等。从“天无眼”到“天有眼”,影片弘扬了善必胜恶、公道自在人心的正能量和价值观。
因此,不必纠结于影片中主人公的理想主义行为在现实中是否可能,或剧情是否严谨合理,而应肯定和赞扬影片的法治理念,及其对道德良知、公平正义的坚守与呼唤。(周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