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韵新声》春节:推动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古韵新声》春节:推动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17 18:02

  作者:黄华

  28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70余件珍贵文物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总台春晚前夕端出的“文化盛宴”,《古韵新声》春节营造了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新年氛围,带领观众探寻文物世界中的独特春节,也唤起着全世界华人浓浓的家国情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韵新声》春节:推动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大篇章迎新年,文物世界话“新愿”

  癸卯兔年如期而至,“一物一曲”奏响了祈福纳吉、辞旧迎新、阖家团聚与山河同庆四大篇章,传递出中华传统节日农历新春的文化底蕴与魅力,《古韵新声》春节创新采用文物“自述”的形式开启篇章,由主持人尼格买提、张舒越、朱广权、任鲁豫等配音,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在“思想+艺术+技术”的交融中凸显中华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清代“大吉”掐丝珐琅葫芦瓶灵动“自我介绍”中,《古韵新声》春节开启了“祈福纳吉”篇章。在这一篇章,清代郭修文的《福》字碑传递了笔不断,福气也不断的美好寓意;带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向阳之地春先到,积善之家庆有余”等美好愿景的春联,更是将新年的美好愿景带给了全国观众;南宋纨扇画中的几十个形态各异的孩子,有的爬树、有的放风筝、有的玩游戏……扇画所寓意的多子多福、儿孙安康也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爆竹声中,剪纸艺术窗花开启了“辞旧迎新”第二篇章,《岁朝图》里更是蕴含着绵延千年的“新春密码”——花瓶寓意平安、灵芝寓意长寿吉祥、红萝卜则与“咬春”的风俗呼应等。在“阖家团聚”的第三篇章里,《唐人宫乐图》里的十二位仕女围坐在桌案前,有的吹奏弹琴,有的摇扇听乐,有的开怀畅饮,与春节喜庆氛围遥相呼应,“战国彩绘乐舞陶俑”“陶绕襟衣舞俑”“唐代乐舞俑”的亮相更是让节目传递的欢乐祥和感“更上一层楼”。在第四篇章“山河同庆”里,《宪宗元宵行乐图》表现的是元宵节热闹庆贺的场面,赏花灯、放爆竹、买年货、看大戏等内容丰富;瑞兽博局纹镜上面的铭文记录了2000多年前人们对家国的美好祝福,“中国大宁,子孙益昌”八个字更是寄托了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祝愿等。

  70余件宝贵的文物跨越时间长河,跃然在电视荧屏上,既表征着古人至高无上的精神世界,也承载了绵延至今人们的新年“新愿”。唐彩绘陶十二生肖兔俑,像兔子般灵敏聪慧、活力满满,为中国百姓开启癸卯兔年新篇章。唐人京畿瑞雪图纨扇面和清九九消寒图,用“瑞雪兆丰年”“数九”和“画九”,在漫长冬日怀抱着消寒迎春的梦。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也被誉为“中华瓷王”,瓶身包含着多种吉祥寓意的图案,堪称“新春吉祥话大词典”,让当代人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诚挚祈盼。距今1400多年的北朝剪纸,其团花纹造型寓意着团圆美满。龙和凤作为中国古老的祥瑞图腾,在西汉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中,游龙挺胸翘尾,凤鸟回头凝望,完美诠释了龙凤呈祥和谐圆满……这些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而言的美好的祈愿,不也正是当下每个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新年“新愿”。

  古风乐舞添新彩,热热闹闹庆新春

  除了重磅的文物展演外,古风乐舞也是《古韵新声》春节的一大亮点,此外,节目中还融合了杂技、武术、器乐演奏等形式,在百般花样的节目中体会春节文化之美。开场曲《春归令》唱响,节目在悠扬的歌声中缓缓开场,随后多首原创曲目在节目中首次亮相;精心编排的古风舞蹈节目赏心悦目,舞动了中国人世代传承的力与美、舞出了中国人接续绵延的精气神。

  歌舞表演中还融入许多文物和古代春节节俗,如歌曲《星辰如约》让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图碑刻(拓片)与中国空间站古今隔空相望,演绎出古人对浩瀚星空的无尽展望;舞蹈《龙凤仪》用节奏律动对中华文明的图腾符号“龙”与“凤”进行精神气质的提炼和升华;器乐演奏《宫乐会茗》真实还原唐代宫廷宴乐场景,穿插茶艺师展示唐代煎茶技艺;实景表演《群艺行乐》再现明代春节时百姓齐聚共观百戏的热闹场景。

  科技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春节文化体验和感染力,《古韵新声》春节采用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让观众置身于AR技术和地屏营造的“真实”情景中,结合现场春节节俗或春节仪式庆典等特有道具,配合大屏的新年场景元素及意象化文字场景,展现中国农历春节蕴含的祈福纳吉、辞旧迎新、阖家团聚、山河同庆之美好寓意。如歌曲《春意福盈》将“古籍里的春联”通过技术手段意象化处理呈现,展现了春联中蕴含的迎祥纳福的美好寓意,让整台晚会既有浓浓传统文化气息,又带着时代的律动,实现了科技美与文化美的和谐相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春节,是观察传统与现代的一扇窗。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春节聚焦赓续千年文脉的文物世界,探寻文物里的中国智慧,全景式展现春节文化习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把握时机,为观众营造了春节仪式感,唤起家国情怀、凝聚了国人共识、唤起了华人观众浓浓的思乡之情,体现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