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日暖阳》:演艺故事望向现实,中青两代共塑成长弧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春日暖阳》:演艺故事望向现实,中青两代共塑成长弧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21 09:36

  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刘黎明

  近日,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开播。该剧通过对青年艺人、老一辈艺术家的双线聚焦,审视浮躁的社会现状,在主人公的成长路径中构筑多维思考。

  缩影:直面真实的演艺圈沉浮

  《春日暖阳》是一部聚焦当下演艺界真实现状的现实题材剧集。它讲述了事业遭遇瓶颈的“流量艺人”松杨重回话剧舞台,与曾经的恩师、话剧界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丁可芒搭档,克服浮躁和名利诱惑,重拾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最终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故事。剧中经纪人对艺人的商业化运作、话剧团的存续危机、青年演员的迷失与自省、中年演员的发展困境等情节,都反映着当下演艺界的真实现状。

  剧中,主人公松杨曾考入京汉话剧院,但因难捱跑龙套的落寞而放弃舞台梦想,选择成为一名明星。然而,随着事业的遭遇瓶颈,松杨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春日暖阳》一方面展现了演艺圈商业化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压力和演员面临的选择困境——随着演艺市场的不断扩大,流量明星成为了商家追捧的对象,许多演员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和追求。

  另一方面,话剧团面临的资金不足、观众流失等存续危机,也在剧中被呈现和探讨。话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其受众范围相对狭窄,导致了话剧团的票房不足、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然而,剧团的演员们并没有放弃,在生存问题的艰难考验下,守住了艺术初心,并最终通过优秀的表演艺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既有工作上的激烈争执,也有生活中的细腻交流,剧集在不同情绪节奏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让观众重新思考成功的价值。

  碰撞: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对话”

  《春日暖阳》不仅着眼于青年艺人的成长历程,还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从而呈现出双线并进的多元化视角。故事的推进,以中青两代演员在观念、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碰撞为线索,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多维“对话”。

  老戏骨凌晨起来化妆候场,流量明星几句台词都背不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恪尽职守、表演艺术初心,给新一代青年演员上好一门生动的“艺德课”。《春日暖阳》也借由这样一组群像的刻画,在反思当下演艺界浮躁现象的同时,努力带给观众以正向、积极的思考与引导。

  不同于视表演为生命的老艺术家们,部分年轻艺人只是将表演视为向上攀登的工具。这种观念上的尖锐碰撞,鲜明地体现在姜叶与苏小糖、丁可芒与松杨等不同人物组中,构成了激烈戏剧矛盾,成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强力发动机。

  而当松杨重新面对话剧舞台、面对昔日老师的质疑,中青两代演员的故事从“存异”开始,逐步获得相互的认同。丁可芒等老艺术家臻于细节、认真创作的态度感化了松杨,让他重新全心投身创作,找回文艺工作者的本真;真正磨练演技的松杨,也让丁可芒改变了刻板印象,看到了年轻人的态度。言传身教的师徒情谊,沉下心创作的正向价值观,在两代人的交流碰撞中得以传承。

  弧光:以青年蜕变寻内在能量

  纵览剧情,《春日暖阳》试图在商业中呼唤艺术与人性,在淋漓现实中塑造人物弧光。剧集首先将思考向内深入,记叙青年艺人在挫折中克服焦躁、重新进行自我审视的曲折成长;与此同时,将关注的视角向外延伸,以演艺界的个体故事为点,发散出对当下社会不同年龄层的事业、情感的普适探讨。

  演艺圈只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缩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演艺圈中的乱象和挑战不断,青年演员的职业心态和道德底线反复遭受考验,老戏骨的传统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生存危机。《春日暖阳》想探讨的,不仅是演艺界的现实,更是当下社会在面临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未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精髓和积淀,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难题。

  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表面化、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等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人的成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日暖阳》不仅是一部揭示演艺界现实问题的作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该剧通过两代演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得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得以缓和,促进着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常变常新。从这部作品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复杂的社会图景,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新时代中的文化机遇和挑战。

  褪去外在流量、寻找内在能量。《春日暖阳》聚焦影视行业痛点,让演员诠释“演员”角色——其质感真实,话语鲜活。无论是演艺圈的从业者还是圈外观众,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刘黎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