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刘黎明
近日,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开播。该剧通过对青年艺人、老一辈艺术家的双线聚焦,审视浮躁的社会现状,在主人公的成长路径中构筑多维思考。
缩影:直面真实的演艺圈沉浮
《春日暖阳》是一部聚焦当下演艺界真实现状的现实题材剧集。它讲述了事业遭遇瓶颈的“流量艺人”松杨重回话剧舞台,与曾经的恩师、话剧界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丁可芒搭档,克服浮躁和名利诱惑,重拾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最终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故事。剧中经纪人对艺人的商业化运作、话剧团的存续危机、青年演员的迷失与自省、中年演员的发展困境等情节,都反映着当下演艺界的真实现状。
剧中,主人公松杨曾考入京汉话剧院,但因难捱跑龙套的落寞而放弃舞台梦想,选择成为一名明星。然而,随着事业的遭遇瓶颈,松杨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春日暖阳》一方面展现了演艺圈商业化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压力和演员面临的选择困境——随着演艺市场的不断扩大,流量明星成为了商家追捧的对象,许多演员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和追求。
另一方面,话剧团面临的资金不足、观众流失等存续危机,也在剧中被呈现和探讨。话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其受众范围相对狭窄,导致了话剧团的票房不足、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然而,剧团的演员们并没有放弃,在生存问题的艰难考验下,守住了艺术初心,并最终通过优秀的表演艺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既有工作上的激烈争执,也有生活中的细腻交流,剧集在不同情绪节奏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让观众重新思考成功的价值。
碰撞: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对话”
《春日暖阳》不仅着眼于青年艺人的成长历程,还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从而呈现出双线并进的多元化视角。故事的推进,以中青两代演员在观念、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碰撞为线索,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多维“对话”。
老戏骨凌晨起来化妆候场,流量明星几句台词都背不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恪尽职守、表演艺术初心,给新一代青年演员上好一门生动的“艺德课”。《春日暖阳》也借由这样一组群像的刻画,在反思当下演艺界浮躁现象的同时,努力带给观众以正向、积极的思考与引导。
不同于视表演为生命的老艺术家们,部分年轻艺人只是将表演视为向上攀登的工具。这种观念上的尖锐碰撞,鲜明地体现在姜叶与苏小糖、丁可芒与松杨等不同人物组中,构成了激烈戏剧矛盾,成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强力发动机。
而当松杨重新面对话剧舞台、面对昔日老师的质疑,中青两代演员的故事从“存异”开始,逐步获得相互的认同。丁可芒等老艺术家臻于细节、认真创作的态度感化了松杨,让他重新全心投身创作,找回文艺工作者的本真;真正磨练演技的松杨,也让丁可芒改变了刻板印象,看到了年轻人的态度。言传身教的师徒情谊,沉下心创作的正向价值观,在两代人的交流碰撞中得以传承。
弧光:以青年蜕变寻内在能量
纵览剧情,《春日暖阳》试图在商业中呼唤艺术与人性,在淋漓现实中塑造人物弧光。剧集首先将思考向内深入,记叙青年艺人在挫折中克服焦躁、重新进行自我审视的曲折成长;与此同时,将关注的视角向外延伸,以演艺界的个体故事为点,发散出对当下社会不同年龄层的事业、情感的普适探讨。
演艺圈只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缩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演艺圈中的乱象和挑战不断,青年演员的职业心态和道德底线反复遭受考验,老戏骨的传统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生存危机。《春日暖阳》想探讨的,不仅是演艺界的现实,更是当下社会在面临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未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精髓和积淀,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难题。
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表面化、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等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人的成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日暖阳》不仅是一部揭示演艺界现实问题的作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该剧通过两代演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得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得以缓和,促进着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常变常新。从这部作品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复杂的社会图景,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新时代中的文化机遇和挑战。
褪去外在流量、寻找内在能量。《春日暖阳》聚焦影视行业痛点,让演员诠释“演员”角色——其质感真实,话语鲜活。无论是演艺圈的从业者还是圈外观众,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刘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