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悬疑的名义和可见的创伤,重返九十年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以悬疑的名义和可见的创伤,重返九十年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5-19 10:15

  作者:张慧瑜

  网剧《漫长的季节》在“五一节”期间破圈,使得“悬疑”“东北”“下岗工人”等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失意、失败的老男人为儿子复仇的故事为什么会打动当下的观众;20年前无法讲述、侦破的“旧案”为什么会一再被2010年以后的影视剧“昭雪”?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悬疑剧的名义,人们再次感受到20世纪90年代转型期城市工人所遭受的社会创伤。

  工业悬疑剧回看90年代

  《漫长的季节》在云南昆明取景拍摄,这部剧最大的标签是悬疑剧,尤其是导演辛爽曾创作过国产悬疑网剧的代表作《隐秘的角落》。这部网剧以桦林钢铁厂为背景,以十几年前的碎尸案为线索,交叉呈现2016年、1998年、1997年三个平行时空的故事,既有父辈王响、龚彪、马队组成的老人组“秘密”调查碎尸案,又有子辈王阳、沈墨等从花季青年坠落“青春残酷物语”,展现了人世沧桑、家庭变故和城市变迁。这部剧的看点不只是到剧终时才揭开“悬疑”的谜底,而是如静物写生般再现了经历市场化改革的下岗工人们的精神创痛。

  2014年第六代导演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把北方工业城镇与凶杀、悬疑故事结合起来,呈现一种紧张、肃杀的氛围。继而2017年电影《暴雪将至》《引爆者》等作品再次以工厂为背景展开悬疑叙事。2018年娄烨导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9年刁亦男导演《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把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表现为充满危机和危险的“黑暗”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漫长的季节》延续了这种“工业+悬疑+黑色”的叙事类型,让工业城市、工厂空间变成凶杀、犯罪的“现场”。黑色和悬疑电影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希区柯克电影,用来呈现城市中产阶层不知道危险从哪里来的惴惴不安和紧张、恐惧的社会情绪。这些结合本土和时代语境、带有犯罪和悬疑色彩的电影,让人们看到被大时代所裹挟的小人物的卑微命运,展现了90年代市场化改革中个人如何深陷欲望的黑色漩涡以及把遭遇下岗风波的人心浮动和时代惶恐呈现出来。

  如果把90年代市场化改革到2010年前后作为双轨制改革的转型时期,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崛起以来开启了对90年代的重新审视。如黑色悬疑网剧《无证之罪》(2017)、《白夜追凶》(2017)、《隐秘的角落》(2020)、《沉默的真相》(2020)等都发生在新世纪之交。2023年初网剧《狂飙》成为近些年少有的跨越阶层而爆红的电视剧,这部2000年之交工厂二代走向黑社会化的故事,如同《漫长的季节》的另一个版本。这些都显示了曾经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公安刑侦剧逐渐转变为更好莱坞化的黑色悬疑剧。

  与90年代作为锐意进取、拥抱全球化的文化认同不同,《漫长的季节》对90年代工人下岗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叙述:善良的老实人都被下岗了,而以厂长(权力)、假港商(资本)为代表的权势阶层是贪污、挪用公款的坏蛋。这种改写,显示了2010年之后对90年代叙事的重新反思和审视。

  从弑父文化到父亲归来

  除了90年代的“黑化”之外,2010年以来,另一种文化表征是一个形象的出现,父亲的归来。与五四时代或者20世纪80年代的弑父文化(否定前一个时代)不同,这十多年中国电影中密集地讲述父亲归来的故事。如《钢的琴》(2011)、《八月》(2016)中的工人之父,《智取威虎山3D》(2014)中的红色父亲,《归来》(2014)、《一秒钟》(2020)中的右派父亲等。与父亲故事相伴随的是父子秩序的重建,如《流浪地球》(2019)、《银河补习班》(2019)、《峰爆》(2021)、《我和我的父辈》(2021)等电影呈现父子和解、子承父业的故事。这些归来的父亲形象扮演着双重社会功能,一是改写历史记忆,让被放逐的父亲重新回到历史中;二是父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变成子承父业的“忠孝两全”,反映了父权秩序的重新确立,这与中国完成现代化和经济崛起有关。不过,这种父子和解的图景也充满了裂隙,显示了文化叙事的困境与游离。

  《漫长的季节》与《钢的琴》、《八月》等作品形成了互文关系。《钢的琴》改写了作为“共和国长子”和“工人阶级老大哥”的下岗工人以劣质、落后劳动力的名义被淘汰的形象,电影中的下岗工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隐匿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废墟般的厂房里摇身一变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技术大拿。与此类似,2016年文艺片《八月》也是向经历90年代变故的父亲致敬:对于从事电影剪辑工作的父亲来说,表面上相信从今往后可以靠本事吃饭,而实际上他不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他知道从具有主人翁主体的国营职工变成雇佣劳动者,失去的将是稳定的生活和与同事在一起的友谊,迎接他的是颠沛流离、忍气吞声、低三下四地为了挣钱而讨生活。这些电影一方面把下岗工人、失败者、离开体制的人追认为父亲;另一方面他们在电影中履行父亲的职责,如在《钢的琴》中是为女儿造一架钢琴,在《八月》中父亲为了儿子读上好中学而外出打工,在《漫长的季节》中父亲生活的意义是为儿子“沉冤昭雪”。

  家的夭亡与改革之痛

  不过,与父亲归来、父子秩序重建不同,《漫长的季节》还讲述了儿子夭亡的故事。此类情节,在王小帅执导的《日照重庆》(2010)、《天长地久》(2019)等作品中已有体现——前者讲述长期外出工作的父亲重新归来、调查儿子为什么死亡,最终发现缺失父爱的儿子走向了自杀;后者是儿子意外溺水、父母遭遇下岗,一家人离开工厂搬到远方开始更艰难的人生。《漫长的季节》也是如此,父亲的归来与儿子的死亡成为这些文本中最突出的精神症候。《漫长的季节》以火车司机王响为核心来展开,以他1998年遭受的双重创伤为人生转折点:一个是儿子意外死亡、妻子自杀带来的家破人亡;二是自己从“爱厂如家”的技术大拿下岗为开出租车的老师傅。对于王响来说,1998年的秋天两个“家”都死亡了,一个是自己的家庭,一个是单位之家。因此,剧中有两个王响,分别是下岗前充满自豪感、正义感的劳模和后来失魂落魄的、白发苍苍的小老头。借助前后两个时代的王响,带出了90年代钢铁厂以及以工厂为核心的工业城市的时代变迁,把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的改革表述为一种遭遇创伤和伤痛的时代,呈现市场化改革中的社会危机和转型困境。

  总之,这些重返90年代的影视作品重新揭开工人下岗的旧伤疤,展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被改革话语所遮蔽、压抑的另一面——尤其是激进市场化过程中,个人遭遇创伤和陷入危险、不安的心态。这些都引起了当下观众的共鸣。《漫长的季节》结尾,在金黄的玉米地,两个王响重新相遇,老年王响向火车司机王响招手,告诉90年代的自己“往前看,别回头”。这列在“工业田园”风光中开向远方的火车如同历史分叉口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驶向一个没有黑暗,也没有黑化的未来。(张慧瑜)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