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汤非:用音乐表达无尽的乡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汤非:用音乐表达无尽的乡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5-25 14:20

  正如《爱上一座城》歌词里写的那样,“归来的旅人,树高千尺,落叶终要归根。”对原空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汤非来说,乡愁是“一桌妈妈做的饭菜,父母在,家就在”,是血浓于水的情感,是游子对故乡永远不能割舍的缘分。5月20、21日,这位从扬州走出去的音乐游子,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举办了《爱上一座城——汤非乡愁主题音乐会》,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汤非:用音乐表达无尽的乡愁

  从小就热爱音乐的汤非,从扬州出生,到南京求学,再到北京学艺从军,在音乐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这些年来,他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他的《不忘初心》《老阿姨》等歌曲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心念》《蓝天下》等歌曲获得中宣部“中国梦”主题推广歌曲;他参与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奋斗吧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征程》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扬州,是汤非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本次音乐会上,汤非精心挑选了能够代表自己内心情感的歌曲:《一生缘》《故乡的云》《烟花三月》等为扬州创作的歌曲,《乡愁》《心念》《新月照古城》等饱含乡愁情绪的歌曲,《蓝天下》《面朝东方》等代表他自身荣誉、也代表扬州音乐荣光的获奖歌曲,以及主题曲《爱上一座城》等,无不表达着他对家乡扬州这座城市的热爱。

汤非:用音乐表达无尽的乡愁

  此外,他还邀请词作家陈涛、作曲家王备为本次音乐会专门创作了全新歌曲《扬州是个好地方》。相比于以往城市推广曲的悠扬、委婉,《扬州是个好地方》选用了节奏性欢快的曲风。本次音乐会也是这首歌的首发,汤非认为,《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旋律朗朗上口,非常易于传唱,甚至可以作为广场舞背景音乐。他希望能用音乐推广扬州,为家乡打CALL,让更多人认识扬州、了解扬州、爱上扬州。

  音乐,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回馈家乡的方法。汤非始终对家乡心怀感恩,这些年来他参与创作了《下扬州》《扬帆扬州》《我的扬州》等近20首歌唱和推广扬州的音乐作品。他的歌曲在当地深受百姓喜爱,广为传唱。在音乐会现场,1600座的扬州运河大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纷纷打开手机闪光灯随着音乐摇曳,全场一起高声同唱《爱上一座城》。

  2022年年初,汤非身上的标签发生了转变,从军十八年的他从军旅舞台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师、副教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汤非就告诫自己,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汤非把自己这十多年从艺的心路历程、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甘做学生的铺路石,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本次音乐会上,汤非也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演出,不仅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更是一次教学成果的检验。

汤非:用音乐表达无尽的乡愁

  作为一名从扬州走出去的歌唱家,他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从2015年开始,汤非就一直关注家乡留守儿童,不遗余力地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开展义演、到基层小学教唱歌曲,用音乐公开课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热爱家乡、歌唱家乡。本次音乐会,他也邀请了他曾经教授过音乐公开课的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的孩子一起登台表演,共同唱响歌曲《学而时习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

  从扬州到北京,从部队到高校,从舞台到讲台,汤非用音乐奏响了一曲积极向上的人生之歌。每一首歌曲,都是他对家乡最为深情的内心表白。汤非透露,这一场音乐会他筹备了3年时间,就是要让家乡的父老看到,扬州是自己的根,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这场音乐会,是汤非献给家乡的一封家书,诉说了他对家乡无尽的乡愁与思念。(光明网记者崔益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