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怎样避免作品“撞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怎样避免作品“撞衫”?

来源:大众日报2023-06-13 10:37

  作者:于国鹏

  在深圳举行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网络文艺等领域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围绕文艺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展开对话交流。针对文艺创作中的一些顽瘴痼疾,著名作家陈彦发表了关于深入生活、观照现实的系列观点。对于那些在创作中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却又喜欢闭门造车、向壁虚构者,尤其应当反躬自省,引以为戒。

  陈彦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他也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在交流发言中,陈彦说,新时代十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要写好这些变革和成就,关紧了门窗、只盯着纸笔是不行的。作家不仅要读书架上的“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把手中的笔和这片土地的脉搏心跳紧紧贴合在一起,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关注时代、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

  陈彦的这段论述,为消除文学创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改进文学创作中的一些不足开出了药方。

  我留意到,陈彦在谈到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时,用了“读好”一词。结合他的相关阐释,我个人理解,“读好”其实又有两重含义,一是要认真读,二是要努力读懂。认真读的含义自不必说,就是要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缺乏责任感,吃苦精神不足,就很难真正深入生活。做到认真读已经很不容易,做到读懂更难。读懂要费更多力气,要有知识积累,还要具备出类拔萃的思考能力和辨识本领。这就像看一台戏、听一段相声,在哈哈大笑或痛哭流涕之后,还要看明白其中的道理,才算是真正看懂了、读通了。古人说:“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的意义所在。

  如果不认真读“有字之书”,又没能力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会出现什么样的文学景观?陈彦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文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表现,肯定会雷同撞衫。”

  那么,如何避免尴尬的“撞衫”现象?最可靠的解决办法,还是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

  纵观中国文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文学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正是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诗经》能够开创现实主义传统,就因它坚实地立足于生活这本“无字大书”。“十五国风”里的诗歌,更是直接选材于现实,既平实质朴,又富生活情趣。

  不妨以诞生在我们齐鲁大地上的诗歌为例来观察和分析。《诗经·齐风》中,有一首诗《鸡鸣》,共分三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这首诗的有趣之处在于,全诗就围绕着“早晨不愿起床”这件事展开。诗里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前两章的前两句,都是女子之语,一大早催促丈夫起床,让他勿耽误公务;后两句则是丈夫不情愿的狡辩,估计说话的时候,还是那种眼睛都不愿睁开的状态,毕竟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第三章则是男子起床后的心理自白。早晨赖被窝,多方给自己赖床找理由,谁还没这么干过呢!人同此心。《鸡鸣》就抓住生活中这样一个小片段,把人物的心理写透了,把人写活了,把诗也写活了。

  《诗经》开创的这种现实主义传统被继承下来,并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但关注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没变。后世作家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创作了数不清的经典佳作。一直到今天,现实主义创作依然吸引着众多作家。陈彦即是其中的一位。他呼吁作家们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正是因他一直遵循这样的创作理念。在这方面,他有许多心得,也收获了很多成果。他曾经创作过“舞台三部曲”,都是非常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三部曲”推出后,其中的《装台》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主角》则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前不久,在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陈彦特别谈到创作《装台》的初衷,这个初衷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说,在文艺团体生活过好几十年,熟悉了一大批艺术家,除此之外,“有一群人,还是总在我眼前晃悠。”这群总在他“眼前晃悠”的,就是装台人。为啥这群人会总在眼前晃悠?他说:“因为工作关系,我与这些人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们是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走,当然,也有始终如一,把自己无形中‘钉’在了舞台上的。熟悉了,我就爱琢磨他们的生活。”显然,如果不是对(职业装台)这个群体的人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写不了这么生动,写不了这么深刻。

  装台人很辛苦,我们从《装台》中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事实上,这份工作的辛苦,我曾多次在现场目睹。因为工作原因,我跟随多家剧团到外地,采访他们送戏下乡或到全国巡演,见证了他们装台、卸台的过程。大多数时候,这些剧团装台、卸台,甚至包括装车、卸车,全都是自家人在干。那些艺术家也要参加,而且还是主力,因为也找不到多少人手。演出前,艺术家一起卸车、装台;演出结束,谢幕之后,放下二胡、琵琶,要继续帮着卸台、装车。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艺术家,才能得到大家照顾,可以到一边歇着,或者干点力所能及的轻快活。不熟悉的人可能难以想象,这活是真正的重体力活。有时候,一只灯就上百斤重。要是再有大山、大树、楼房、车辆之类的大型道具,分量可想而知,搬动之费劲不言而喻。另外,到外地巡演时,那些拉道具的大车,往往白天限行,三更半夜才能开进剧院停车场。装卸车自然也得顺着这个时间来。这么一折腾,就更辛苦了。

  特别可贵之处在于,陈彦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未满足于简单写实,肤浅地勾勒几个装台人的生活片段,而是继续向深处挖掘,给作品以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这正体现着他所说的“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关注时代、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仍以《装台》为例。在给不同剧团装台的故事里,职业装台人刁顺子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一呈现。这些酸甜苦辣,又与时代的发展紧紧关联,与社会变化密不可分。从《装台》中,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动的故事,也看到了历史的发展,看到了时代的进步。

  还有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陈彦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多层面的。比如,在讲述装台人的故事的时候,在描写他们人生沉浮的时候,他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职业装台人与台上演员之间,到底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思考结论:“装台人与舞台上的表演,完全是两个系统、两个概念的运动。装台人永远不知道,他们装起的舞台上,那些大小演员到底想表演什么,就需要这么壮观的景致,这么富丽堂皇的灯光?而舞台上表演的各色人等,也永远不知道这台是谁装的,是怎么装起来的,并且还有那么多让人表演着不够惬意的地方。反正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装台的归装台,表演的归表演。两条线在我看来,是永远都平行而交会不起来的。”这个论点很新鲜,很深刻,很有思辨色彩。这种思考和这些结论,为作品“点睛”,给作品增重,让作品中的现实超越了生活中的现实。

  到生活中去,读好生活这本“无字大书”,实现作品的“超越之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再退几步讲,努力去读生活这本“无字大书”,作品至少也能做到与众不同,无须担心“撞衫”了。(于国鹏)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