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那些编织出来的美丽神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那些编织出来的美丽神话

来源:大众日报2023-08-22 10:35

  作者:于国鹏

  电影《封神》上映一月有余,票房已超过22亿元。这么好的成绩出乎很多人预料。这也恰恰说明,大家从心底里对神话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喜欢。

  《封神》受到传统文化和中式美学的哪些影响和启发?导演乌尔善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我觉得神话、史诗,它其实触及到一个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的表达,还有整个民族智慧,所以我们在一个中国传统神话里面去寻找这种生命本质的意义,这是一个中国式的故事,但它又是一个可以放在不同文化中都能共享的一种价值的探讨,或者是一种价值的选择。”

  至于电影中视觉概念的创造,同样也离不开传统文化。而与现实生活相比,电影毕竟还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乌尔善说:“这个(指电影艺术)世界完全要是原创的,它不能直接来自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文物,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历史还原的电影,我们是一个神话想象的变异。”

  从艺术精神上来说,这段关于电影对神话的“想象的变异”表达方式的阐述,与神话对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并无二致。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向前追溯,神话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者说文艺创作从神话中汲取了哪些营养?

  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神话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先民对周围世界诸多现象的不理解。他们就此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有神灵、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就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神话。神话逐渐丰富,并广泛传播,又影响到宗教、文学等多个领域。神话在发展过程中,有曲折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积极参与塑造社会现实的另一面。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及小说起源时,曾对神话与传说的起源作过提纲挈领的论述。关于神话的起源,鲁迅认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与传说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鲁迅说:“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如今,我们往往笼统地称为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直接。鲁迅先生这样总结:“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他认为,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甚至包括宗教,源头都是神话传说。

  今天各地都有流传在当地的一些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载之于典籍,有的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也有一些在漫长的历史中湮灭。就流传下来的这些而言,里面都有“人力所能以上”的神灵或者力量存在。这些神灵存在着一个逐渐人化的过程。而这些神话与传说,又或大或小影响到历史叙事。

  这种例子很多。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神话与传说。其中,提到王母娘娘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我们从中能够了解到,(从蠃母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到达玉山。西王母就住在玉山上。西王母什么模样呢?只是“状如人”。可见,在早期的神话中,王母娘娘离“神性之人”尚远。而到后期各种传说中,王母娘娘不仅已经没有了异样的“神相”,各方面反而都与人间的“人王”形象非常相近了。

  为什么要通过这些故事将神进行“人化”呢?主要还是为了增加人们对神的亲近感,也有利于强化人们对神的崇拜与信仰。

  同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神的人化过程中,人的神化也在同步进行着。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记叙中,一些特殊人物身上因种种原因被赋予了或浓或淡的“神的色彩”。

  关于人的神化,涉及到普通人的不少,最典型的还是关于帝王的。有关帝王的记载,尤其是帝王出生前后的“异象”,且不说一些野史小说,即使是在正史典籍中,往往也有很多离奇描述,让人读了感觉非常玄乎。这种记载比比皆是。

  例如,《隋书》中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传记中就包括了很多。其中描写杨坚在冯翊般若寺出生时,“紫气充庭”。外面来了一位尼姑,上前对杨坚的母亲说,这个孩子很不一般,不能把他放在俗间养着。于是,这个尼姑把杨坚安排到另一处馆舍中,亲自抚养。

  有一次,杨坚的母亲去看孩子,正抱着孩子时,“忽见头上角出,徧体鳞起。”杨坚母亲大受惊吓,以至于把襁褓中的孩子失手扔到地上。此时,正巧尼姑从外边归来,见此情景,对杨坚母亲说,这可是惊吓着孩子了,而这一惊吓也导致他“晚得天下”。

  在这段话中,那“头上角出,徧体鳞起”的描述,显然就是明言杨坚乃“真龙天子”。

  类似这种描述,当然是为了凸显帝王的不同寻常,但显然也是把人神化了。

  为什么又要把人进行“神化”呢?从历史上看,把人神化的目的多种多样,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增强人的威严,强调人的不可冒犯,强化对人的敬畏与崇拜。对帝王的神化就是如此。

  把人神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通过“善相者”实现的。

  如汉高祖刘邦,懂相术者见之皆谓其面相与气质异于常人。吕公见过刘邦后,感觉他前程锦绣,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一位精于看相的老人,为刘邦相面后,说他将来“贵不可言”。后来,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吕公的女儿,也成了皇后。

  其实,前述隋文帝杨坚,也有包括“善相者”在内的多人注意到他的相貌不凡。《隋书》中记载,杨坚年轻时,周太祖宇文泰见后赞叹:“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有一位善于看相的赵昭,偷偷对杨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

  看相甚至成为专门之学。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还设有《骨相》专章,谈的就是相术。

  “善相者”是否真有这么高强的本领,能够一眼看透一个人未来的尊卑贵贱与祸福休咎?就上述几件事而言,恐怕是后人虚夸其事、人为造神的成分更多些。

  与“一看面相便知未来”的玄虚相比较,在“人的神化”过程中,以表现人物智慧过人而提升其地位与影响的做法显然更靠谱些。例如,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同样有一个逐渐圣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一些附会之说出现,但更多有关孔子的记载,主要是表现他卓然不群的见识与智慧,并以此逐渐塑造出他的神圣形象。

  体现孔子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表现他强大而严密的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举一反三,见人所未见。《孔子家语》中所记载孔子辨认萍实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楚王渡江,发现江中有个“大如斗,圆而赤”的怪物,径直撞上舟来。楚王自己不认识,问遍群臣,也没人知道。于是,专门派使者到鲁国请教孔子。孔子告诉使者,这怪物其实是萍草的果实,可剖而食之,而且(萍实)“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使者回去后,将孔子的这番话转告楚王。楚王非常高兴,就将萍草的果实剖开吃了,味道果然非常鲜美。

  但是,他们依然都很疑惑,孔子怎么知道这是萍实的呢?他是未卜先知的神吗?或者他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神力?最终,孔子解开谜团。原来,孔子曾经到郑国去,路过陈国,听到当地小孩子唱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所以,孔子由此推断,这是楚王应验了而已,才敢大胆推荐楚王“剖而食之”。

  由此可知,孔子的圣明并不神秘。孔子的见识总是高人一筹,并非因为他具有什么不可知的神力,他也并未依赖什么不可知的神力,而是因为他能够通过细致观察与严密推理而见人所未见,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出可靠的结论。这种对人的神化,可靠得多,也可信得多。

  我们看到,神话传说一直都是文艺创作喜欢选择的题材,也是大家非常喜欢欣赏的类型。电影《封神》可算一个新的例证。

  我们还可以看到很特别的一点,在这类文艺作品中,无论是对这些人或神的形象刻画与塑造,还是主旨与思想的确立与表达,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判断。这无疑也得益于传统神话传说的熏陶和滋养。(于国鹏)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