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艺评】农村题材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艺评 > 正文

【光明艺评】农村题材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8-28 15:10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与时俱进,实现了从聚焦脱贫攻坚向关注乡村振兴的转向。

  首先,传统农村影视,多聚焦农村架桥修路,或农民外出务工等故事。而当下的农村题材,更多着眼于开拓农产品市场、科技助农、打造生态旅游等新故事、新趋势,讲述农村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让观众看到一个传统村落的转变,也看到乡村发展的新方向。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对如何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的美丽乡村课题,给出了富有青春价值与时代精神的解答。

  这些作品,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及农村治理经验进行总结,特别是对农村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讨论和思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其次,早期农村题材的人物形象,多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为主。而新时代农村题材塑造的新农民,眼界开阔,思想先进,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努力在自我更新、自我实现中建设乡村。

  《山河锦绣》的村支书赵书和,一手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国事”,一手抓消除两个村子隔阂的“家事”,带领村庄彻底摆脱贫困。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单元里李心遥、方新桅等年轻人,从都市回到乡村,开辟扎根乡村、成就自我的人生新赛道。

  这些作品,描摹了丰富立体的农民形象,写出了农民生活的充实、精神的丰盈、心灵的成长,表现他们对人生命运、现实生活、国家发展的独特见解,刷新了观众对农民形象的固有认知。

  新时代农村题材影视,努力挖掘乡土社会在新时代再出发的强大内生动力,积极发挥影视艺术对人心的形塑作用、对社会风尚的示范作用,彰显了乡村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8月9日15版,《农村题材影视创作展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作者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二级教授薛晋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