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漫长的季节》:人,如何与时代共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漫长的季节》:人,如何与时代共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12 09:00

  作者:雷 军

  1997年、1998年、2006年,割裂的不是时间,是人的记忆。记忆沟壑填充的是故事,更是放不下的悲情。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以三个时间点为标,诉说人与时代的摩擦,人在时代留下的泪和殇。季节并不漫长,漫长的是从季节抽离出来的一丝丝、爬满悬疑的记忆。电视剧让我们再次领略人与时代寓言:人不是受困于时间,而是被困在填满故事的时代中。每个普通人都扮演着故事中的角色,分担时代嬗变的余震,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破壁,几番挣扎后跌落尘埃,但其中的痛激起了活的勇气。

《漫长的季节》:人,如何与时代共处

《漫长的季节》剧照

  《漫长的季节》碾平了国企稳定的日子,把众多人推到改革的前沿。桦钢承载了火车司机王响的全部希望,岗位让他踏实,也使他身份扭曲。在家里,他颐指气使,指挥老婆;在单位,他对领导小心翼翼,但突如其来的下岗潮让桦钢成了他的伤心地,湮没了他的自豪感。他的敬业没有推迟下岗的步履,荣誉没有换来单位的怜悯。于是他另辟蹊径,荒唐地希望“协助”破获碎尸案来换取新功劳以保留岗位。随之,他进入了表演时刻——查线索、蹲坑、分析案情,也成为了另类的存在。他老实中带有小聪明,忠诚中带有狡猾,固执中还有点圆滑,表现出了一个普通工人面对轰轰烈烈变革时的慌张和惶恐,更有视野短浅的昏聩和无奈。

  下岗已让他手足无措,儿子王阳的死亡更让他滑入另一个故事的泥潭中心。时代的尘埃沉重落在王响身上,把他推到时代叙事与个人故事的交叉点上,他终于有了自主活着的感知和活下去的执念。从1998年到2016年的18年间,中年王响与老年王响总在相遇。他属于90年代,活在死亡现场,没挪动记忆的脚步,但他又有新生活的力量,活得自信、有活力,不再祈求时代恩赐的安逸,而是开始折腾生活,想给儿子“一个交代”。

  以死亡扭转生存样子的改变,代价的确足够惨痛。那个充满着各种混沌的时代,生活的棱角、荆棘让人猝不及防,普通人接不住时代掉落的各种沉重,王响忍受18年时间的蚀骨刺痛,与生活死磕,想弄明白生活如何毁掉了这个无欲无求的家,也想明白今后应该怎样活下去。

  透过女主角沈墨从“白月光”到“一团墨”的退化,可以看到社会潜藏的芜杂,看到了人性蜷曲和舒展的艰难,更为残酷的是美好的人性蜕变黑化。沈墨本来是一个脆弱、单纯,白得发亮的女孩,却没能享受到秋天阳光的温暖,不能感受德彪西乐曲《月光》的浪漫。她的成长经历中满是被养父性侵的恐惧,活在商业资本的霸凌下。哑巴弟弟傅卫军为沈墨顶罪、沈墨18年冒充殷红流浪,更令人唏嘘同情。被侮辱、被损害者,想活着“和动物不一样”是这样艰辛曲折,于是复仇便成为一场江湖里的快意恩仇、一种底层社会的自我救赎。但是,当沈墨欲将复仇进行到底,残忍杀害养母时,她已走向了彻底的堕落,成为了另一个罪恶的“殷红”,与时代决裂。

  时代虽然不完美,但值得托付。刑警队长马德胜的存在如同磁铁让正义有了吸附力。18年前,身为警察的他四处查访,破解真相;18年后为了良心,他重翻旧案。于是,一个跳拉丁舞的老人瞬间反转为一个查案的老人,重新与王响聚首,追溯案情。面对时间的迭代,马德胜永远有着正义的底色。同时,他和同行的无私也让社会改革有了底气。王阳与沈墨是对照存在的,男孩身上有着对时代的宽容、对复仇的底线、对落难者的同情,他的沉默如同一块冰,试图冷却沈墨燃烧的心火。但是,最终他陨落了,他的死让沈墨心怀愧疚不安,也使人感到那个秋天不算冷酷到底。

  悬疑不是人生活的基本形态,通过悬疑放大人生样本是电视艺术创作的目的。悬疑增加了人与时代的摩擦力,当一群人被卷入事件风暴时,人的时代性征兆会格外明显。《漫长的季节》特意将故事背景安放在东北,“铁饭碗”境遇下普通人的精神生活邋遢、悬空,既不去追随疾驰的时代,又不能理解时代的肌理,这其中以龚彪这一人物最为典型。王响虽深处逆境,身上总有人道主义热气,他用王阳留下的红毛衣蘸水救助火中的沈墨,卧轨自杀时却救下一个弃婴,并将其抚养成人。正是这种自在自为的个性和通达豪放的性格,支持着东北人从变革的艰难中走出来,自己解开心结,走出漫长的季节。

  《漫长的季节》的情绪是沉重的,像王响一样的人们活得拧巴,不过最终他们顺从了生活。王响虽迷茫,心却依旧。他对过去的自己喊道,“向前看,别回头!”这是逝去人的告诫,也是社会改革的准则。(雷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